水產動物生長高速期,如何有效預防和處理倒藻

中國水產頻道報道,進入六七月以後,養殖品種進入高速生長期,隨著投料量的加大,池塘水質和底質開始逐步惡化,天氣異常突變(暴雨、高溫、風向轉變等天氣原因),或菌藻不平衡,營養缺乏,出現大面積和全部藻類死亡,將導致吃池塘開始出現倒藻轉水的情況,輕微的會出現魚蝦吃食慢的情況,嚴重的直接發生浮頭,甚至死亡等情況。

水體的穩定性主要是由生物多樣性決定的,也就說水中的生物種類越多,水體越穩定。藻類結構單一的池塘水質容易過濃過旺,肥而不活,單一藻類繁殖大量吸收單一元素而造成某種元素缺失,池塘營養結構失衡,生物量不穩定,但是某些元素甚至有害物因為不適合單一的藻類吸收降解而大量累積,水質惡化、底泥發臭,出現水變。單一藻類的水體通常在高峰期時由於結構單一,缺少平衡,易發生繁殖過旺、老化甚至倒藻泛塘現象,所以應儘量保持養殖水體中生物的多樣性。

高溫天氣在池塘水面油膜多,懸浮物過多,下風口黃綠色的泡沫死藻比較多,一般這種情況水體已經富營養化,藻類慢慢老化死亡,數量減少,水體物質循環失衡,極易出現缺氧倒藻泛池等情況。

在由陰雨天突然變成高溫悶熱的時候,特別是連續的陰雨天氣突然連續高溫,這時候水體理化指標溫度、氣壓、溶氧、pH值、有毒物質等也會隨著天氣突變而急劇改變,水體應激過大,藻類不能適應環境的改變而死亡,引起倒藻。

操作管理不恰當,如過量施肥施菌或時間不對、過量消毒、殺蟲造成生物不平衡等,特別是在高溫天投放對藻類殺滅作用比較厲害的產品,如硫酸銅、漂白粉、強氯精等。

水體的原生動物攝食藻類而大量繁殖,抑制藻類生長,會使水體藻類不足產氧能力降低造成缺氧甚至倒藻轉水。

藻類死亡以後水體表面有大量的氣泡阻止空氣中的溶氧進入水體,水體中大量死藻的分解會加劇消耗水體中的氧氣,雙重作用下,導致水體嚴重缺氧,魚類發生浮頭,嚴重的引起死亡。

池塘水體和底部長時間處於缺氧狀態,會產生大量的有害物質。池塘水質越差,溶氧越低,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毒性越強,pH值呈酸性,水中有害細菌超標,魚類食慾下降,體質減弱,對養殖動物的健康及生長造成嚴重影響。

出現轉水、泛塘以後,有益菌和藻類大量死亡,溶氧急劇降低,養殖動物狂躁不安,水體大量的死藻,雜質,殘餌無法代謝,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泥土顆粒及死藻,雜質,殘餌與水、礦物質等經過增氧機的轉動形成泥漿水。池塘水質變得渾濁,一旦形成渾濁水體,不但水體內藻相-菌相的失衡,大量的泥沙還可以直接阻礙魚類的正常呼吸,更為嚴重的是使各種病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導致魚類感染各種疾病的原生動物攝食藻類,原生動物大量繁殖會使藻類減少。

池塘水體中各種藻類的生態條件各不相同,其結構組成會因溫度、營養光照的變化而發生變化。正常的情況,優勢藻類是由綠藻、硅藻、隱藻組成,如果倒藻轉水以後,水體處於富營養狀態後,極易轉換為以藍藻、裸藻,甲藻為主的劣勢有害藻。這些藻類繁殖能力強,產氧能力差,淨化能力弱,有益藻類無法正常繁殖,使水質底質惡化,而且死後會產生有毒有害的物質,對於魚蝦的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倒藻後水體理化性質會發生急劇變化,輕者導致缺氧浮頭、生長慢,重者可能全軍覆沒,所以一定要重視該問題,經常巡塘,及時發現及時處理。

2、高溫季節應池塘適量添加乾淨老水(可以在白天加入乾淨水體的上層水,引入優良藻種);

3、根據天氣水體變化經常使用微生物製劑調控水質,保持水體穩定;

5、定期改底增氧,提高底泥和水體的氧化電位,降低降解底層有機廢物,消除底泥發黑,發熱,發臭等現象

3、使用改底產品定期改善底質,提高氧化電位,消除底泥發黑,發熱,發臭等現象。

4、水體渾濁時,先淨水,增加水體透明度,隔三到四個小時以後補充有益菌,加快水體的恢復速度。

(備註:氨氮、亞硝酸鹽過高時應先用解毒,並開大增氧機曝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