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又要放水了吗?

央行又要放水了吗?

6月1日,央行发布消息,决定适当扩大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范围。此次新增的担保品主要包括:

1、不低于AA级的小微、绿色和“三农”金融债券;

2、AA+、AA级公司信用类债券,包括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

3、优质的小微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

这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央妈又要开始新一轮放水了吗?

(MLF)是什么,简单一句话,银行跟央妈借钱,规定3个月、6个月或1年还。这个借贷的过程就叫MLF - 中期借贷便利。银行借来了钱,可以放贷,可以开展业务赚钱。

这钱不是白借的,是要还的,而且银行是要支付利息的,近期为3.30%(1年期MLF)。借钱也不能空手借,是要提供抵押物,想想你买房子向银行贷款,是要抵押你的房子的。银行向央妈借款也一样。

截止2018年5月末,全国MLF未到期余额是40170亿元,将在未来一年内陆续到期。银行要安排资金偿还。

以前,金融机构可以将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信用债等作为质押品向央行借钱。

但是,只有大中型银行手里才有这些优质资产,这些银行存款已经够多了,找央妈借钱又方便,所以赚钱更容易活得更滋润。地方小银行就有些尴尬了,本身存款少,找央妈借钱还难,因为小银行根本拿不出这些优质资产,想想地方的农村银行,手里的贷款都是小微企业和农民伯伯的贷款,怎么跟央妈抵押借钱?

央行又要放水了吗?

央行又要放水了吗?

这次央行扩大MLF担保品范围,就相当于定向支持了地方的中小银行,也是支持了小微企业,三农和民营企业。

央行扩大MLF担保品范围的动作,放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就很容易理解了。

这一轮严格的去杠杆,已经近两年时间,后果正在呈现。自2018年以来,尚不足5个月的时间内,已经发生20起债券违约事件

,涉及发行主体11家,合计债券余额为176.04亿元。上市公司,国企也牵涉其中,当然大部分还是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和国企都困难,可想而知,小微企业,三农的贷款和债务就更困难了。

由于债券的违约数量激增,债市大跌,低级别的信用类债券被机构抛售,就是没人要了,市场出现了:“高等级债抢不到,低等级债没人买”的奇观,不少企业因此丧失了再融资功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就困难了。这次央妈扩大了AA+、AA级公司信用类债券为抵押物,相当于也救了债市,AA+、AA级的债券也有人要了,减轻了企业融资的困难。

因此,央行此举,根本上还为了提高中小银行申请广义再贷款的能力,更好地落实金融政策对三农、小微的支持,同时也更好的支持了债券市场和企业的融资。

当银行投放、持有这些资产的积极性提高时,就真正能够起到支持实体之目的了。

所以,很明显,这次的政策并不是要放水的节奏和新一轮中国式QE

当然,这次央行的政策,对于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和居民购房的贷款,也并没有放松,因为对于楼市的影响不大。

至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会不会流向房地产,那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不管政策怎样,总会有人钻空子,比如郎咸平教授和其第N任空姐前妻打的官司中,郎叫兽就是利用其名下的小公司向民生银行贷款900万,为其前妻在上海买房。让我们一起祝郎叫兽晚年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