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無聲息,“發現”兵馬俑的老人去世,沒有他,這個偉大發現要推遲很多年

悄无声息,“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没有他,这个伟大发现要推迟很多年

廣東共青團

根植中國南方的青年價值敘事

悄无声息,“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没有他,这个伟大发现要推迟很多年

“如果沒有他,

兵馬俑的發現要推遲很多年。”

“發現”兵馬俑第一人

你聽說過趙康民麼?

悄无声息,“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没有他,这个伟大发现要推迟很多年

原秦兵馬俑博物館館長吳永琪

曾評價他道:

“如果沒有趙康民,

兵馬俑的發現要推遲很多年。”

悄无声息,“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没有他,这个伟大发现要推迟很多年

秦始皇兵馬俑

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

20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在當今中國,它的文物價值和

經濟價值無可匹敵

悄无声息,“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没有他,这个伟大发现要推迟很多年

而趙康民作為

秦兵馬俑考古發現第一人

陝西西安市臨潼區博物館原館長

可直至2018年5月16日病逝

在國內卻依然鮮為人知

悄无声息,“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没有他,这个伟大发现要推迟很多年

1974年3月下旬,在距秦始皇帝陵1500米的臨潼西楊村,當地村民楊志發、楊文學、楊培彥等人組成了一支打井隊,開始抗旱打井。

打到四五米深時,突然發現八個殘破的陶俑,還發現了磚鋪地面、銅弩機、銅箭頭等。他們望向這些樣式古怪、叫不出名字的“瓦片”,不知所措。後來,他們給它們起名“瓦盆爺”。

悄无声息,“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没有他,这个伟大发现要推迟很多年

陶俑問世28天后,仍無人意識到它能與“國寶”沾邊。4月25日,文物考古專家趙康民從電話中聽到這個消息,他騎著自行車一路飛奔,到達了西楊村。

在打井現場,他看到井周的殘俑橫七豎八。一番觀察後,趙康民判斷,這是一座陪葬坑。他跟村民說,

這是俑!這可能是秦朝的俑!

他隱約感覺到會有重大發現,因為距村落不遠的那片區域,是中國第一個封建君主秦始皇的墓地所在。

悄无声息,“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没有他,这个伟大发现要推迟很多年

但在西陽村看到的一幕幕卻讓他分外心痛。

有村民把挖出的“罐子”拿回家裝東西,說是放在紅苕窖裡能嚇老鼠;

散落破碎的瓦人的手和頭髮卷,被小孩打著玩,扔到了麥地裡;

鉛磚200來塊,就那樣隨意堆在院子裡,個別老人說鉛磚能瀉頭火,拿了幾塊作枕頭。

200多個銅箭頭,還有兩個像匣子槍的銅傢伙,全被賣到了廢品站,換了幾毛錢。

悄无声息,“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没有他,这个伟大发现要推迟很多年

“你們知不知道:

這極可能是國寶,

如果是秦朝雕像的殘片,

那就千金難買。”

看到村民如此毀壞國寶

趙康民心如刀絞

他趕緊制止挖井的村民

把這些殘碎的文物一點點撿起來

用卡車運回了文化館

悄无声息,“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没有他,这个伟大发现要推迟很多年

回到文化館的當夜,趙康民就把全部殘片分類排隊,清洗茬口,有的甚至破碎如指甲蓋般大小。

連續三天三夜的修補,才終於粘起兩個武士俑。

武士俑身高1.78米,身穿戰袍,腰間束帶,腿扎行藤,足蹬方口齊頭履,兩臂下垂,左手五指併攏,右手半握,拇指上翹。

悄无声息,“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没有他,这个伟大发现要推迟很多年

武士俑的發現,讓趙康民當即判斷:“這就秦武士俑陪葬坑,各方面都證實我的判斷準確無誤。”

不過當時還處於特殊的歷史時期,“破四舊”讓不少文物遭到毀滅,害怕國寶被毀的趙康民,決定暫時“保守秘密”,等恰當的時機再上報。

悄无声息,“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没有他,这个伟大发现要推迟很多年

藺安穩最後問到:“這麼重大的發現,為什麼不上報?”

趙康民說道:"連我還沒弄清情況,怎麼上報,你千萬可別給捅出去。”

悄无声息,“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没有他,这个伟大发现要推迟很多年

不過,假滿回京的藺安穩還是把這事“捅”了出去,他寫了一篇題為《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俑》的情況反映,交給《人民日報》內參。

這一下可炸了鍋,中央領導非常重視,立即撥款、指派考古隊冒著酷暑進駐工地。

悄无声息,“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没有他,这个伟大发现要推迟很多年

當年7月,趙康民、袁仲一等人組成秦俑考古隊,進入發掘現場,對一號俑坑試掘。之後,又相繼發現了二號坑、三號坑。

趙康民在其《考古生涯》中的一篇自述中寫道:

“秦始皇兵馬俑的發現發掘,彌補了這個斷裂文明的缺失。對於研究封建帝王的埋葬制度,秦代的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生活,雕塑藝術,青銅鑄造技術等方面特別珍貴。”

就這樣,秦兵馬俑的出土震驚了世界,戰車、戰馬、武士、各種兵器惟妙惟肖,這座豐富的地下寶藏,一下子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成為中國的一張世界名片。

悄无声息,“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没有他,这个伟大发现要推迟很多年

1987年,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

不僅世界各地遊客絡繹不絕,100多位外國元首也爭相參觀。

悄无声息,“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没有他,这个伟大发现要推迟很多年

第一位參觀秦兵馬俑的外國領導人:

新加坡總理李光耀

悄无声息,“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没有他,这个伟大发现要推迟很多年

伊麗莎白女王

悄无声息,“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没有他,这个伟大发现要推迟很多年

普京

秦兵馬俑成了世界的財富,可趙康民作為第一個發現者的身份卻一點都不出名。

反而是用鏟子挖到第一塊文物的農民楊志發,被當成兵馬俑的發現者介紹給遊客。

悄无声息,“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没有他,这个伟大发现要推迟很多年

1998年,時任美國總統的克林頓來訪時

與其見面的也是楊志發

包括楊志發在內的四個農民,還被博物館禮品店的經理請去,每月拿著300塊錢的工資,專門做起圖書籤售。

而彼時的趙康民,卻一直待在臨潼區一個小得多的博物館裡。在生命的最後幾年,都堅持戴著氈帽坐在他修復的兵馬俑旁邊,向好奇的遊客們講解。

悄无声息,“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没有他,这个伟大发现要推迟很多年

原秦兵馬俑博物館館長吳永琪說:

“看見不等於發現,趙康民才是鑑定和認識到兵馬俑真正價值的第一人。”

秦兵馬俑如果沒遇到趙康民,恐怕將會遇到一場災難。然而作為研究員,發現是職責內的事:“業內都很尊敬他。”

悄无声息,“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没有他,这个伟大发现要推迟很多年

趙康民的英文名片:

發現、鑑定、修復、挖掘兵馬俑第一人

“考古生涯四三春,

花甲又五退休歸。

千淘萬漉雖辛苦,

吹盡黃沙始得金。”

這是趙康民所編著的

《考古生涯》扉頁上的一段話

字裡行間都透露著

這位老人對考古的深情厚誼

悄无声息,“发现”兵马俑的老人去世,没有他,这个伟大发现要推迟很多年

我們始終覺得

高貴的靈魂

不喧譁,自有聲

幾十年流過

沉浸於考古事業的老人

對外界的這一切早已看淡

但我們真不該就這麼輕易地忘記他

- THE END -

資料參考

《秦始皇兵馬俑發現始末》

《考古學家趙康民:修復兵馬俑第一人》

《考古學家趙康民:鑑定兵馬俑價值第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