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马仕在钟表界到底能分几杯羹?

一想到爱马仕,大家都会立刻想象华丽的江南皮革厂....不!是法国皮革产品。

当爱马仕将焦点聚集在钟表界时,自然是不甘于寂寞的。如,和积家有合作,而且在巴黎负责宇宙表的零售已经几十年。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爱马仕自己的腕表生产线也投入使用。

爱马仕在钟表界到底能分几杯羹?

前期所开发的Arceau、Heure H和Cape Cod这些型号都彰显这个品牌高雅和活泼的格调。

但是,那时候他们的产品对于狂热的表迷们还是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时尚感,产品依赖于高度标准化的石英或自动机芯。

爱马仕在钟表界到底能分几杯羹?

就这样爱马仕卖了几年表后发现并不乐观,咋整?

爱马仕在钟表界到底能分几杯羹?

2006年,爱马仕终于下定决心花了2500万瑞士法郎(约等于1.6亿元人民币)注资Manufacture Vaucher Fleurier,获得百分之25%的股权,冲击高级制表领域。

爱马仕在钟表界到底能分几杯羹?

跟eta、Sellita不同。Vaucher是一家专注制造高级机芯的工厂,其生产的机芯也只供给高端品牌,比如帕玛强尼。

爱马仕在钟表界到底能分几杯羹?

钱花了,也解决了缺乏自家机芯生产的短板,慢慢从ETA时代走了出来,这一系列举动带来的连锁效应是可观的。

首先,Cape Cod和Dressage款型都用上了独家的机芯,鸟枪换了意大利炮;而后爱马仕又通过Le Temps Suspendu (停滞的时间)和Dressage L'Heure Masquée (隐藏的时间)来以一种诗意的手法解读和控制时间。

爱马仕在钟表界到底能分几杯羹?

爱马仕在钟表界到底能分几杯羹?

玩法上高明了,在技术层面非常抢眼,但是还是停留在小众市场——考虑到复杂功能的类型以及其定价。

反过来说,因为预算增加,表迷们在择表的可选项又增加了,爱马仕又要默泪了吗?

爱马仕在钟表界到底能分几杯羹?

在这种环境下,爱马仕发布了典雅SLIM系列。这一块并不是现代腕表领域最前沿的——或者是最古典的。

但是,这一反传统的选择与爱马仕的理念是一致的,爱马仕的理念就是提供他们认为他们客户需要的高雅的日常用品。尽管Slim这个词汇经常出现在某某女士内裤广告上。

事实证明Slim就是一款非常独特和有魅力的正装表。

爱马仕在钟表界到底能分几杯羹?

只有时间显示功能的Slim称得上“薄款”。机芯只有2.6毫米厚,表壳本身厚度是9毫米。讲道理,这个数字达不到超薄腕表的标准。

但是这个高度实际上是加分的一个特征,这个厚度让这块表整体上显得比例更加协调。表壳太过扁平的话,39.5毫的直径可能让这块表看起来像贴在手腕上的一块平板。

爱马仕在钟表界到底能分几杯羹?

这款表第一个脱颖而出的特点是表耳。短而带一点弧度,造就的表壳效果不仅很时尚,而且上手感觉也很非常好,哪怕是那些已经习惯了经典比例的人。

表耳的形状很重要——这是这款法国表的眼光独到之处(这样吹一下应该没问题吧?)。

爱马仕在钟表界到底能分几杯羹?

透过背面的蓝宝石镜看看机芯。这里Slim呈现的是一流的水准:2.6毫米厚的机芯,机芯采用珍珠陀,紧跟有名的Piaget 12P的步伐。

爱马仕在钟表界到底能分几杯羹?

机芯的基础并不完全是爱马仕独家的——比如说在帕玛强尼的Fleurier Tonda 1950上也可以看到。

尽管如此,在Vaucher的客户群内再也找不到一个在Slim这个价格区间(5W人民币左右)的表款是配备这个水平的机芯的,还带集成的珍珠陀。

不过,Slim提供优秀的装饰效果的意图是不是太明显了些?交错的H纹琳琅满目,可能是我更喜欢传统观的机芯装饰和经过考究雕刻的珍珠陀吧。

爱马仕在钟表界到底能分几杯羹?

老邓说表:

爱马仕在制表领域里的作品日渐增多,Slim的万年历、Cavale图案的内填漆面工艺、珍珠母贝上微绘的神秘凤凰....等等。那么问题来了,爱马仕还需花几个十年,来改观人们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