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早贪黑的18岁,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努力的一年

前不久,单位组织一次恳谈会,其中一个话题是“那年我18岁”,有5位女同事不约而同讲起自己的高考故事,人人都经历过的那个黑色六月。

起早贪黑的18岁,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努力的一年

起早贪黑的复习,没完没了的考试,忐忑不安的心情,忽暗忽亮的焦虑,深夜莫名的哭泣,黄昏无助的眼神,人生的一段幽暗,青春的一次彷徨。当年的一杯苦酒,经过时间的浸淫,如今变成甘醇,细细啜饮,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张冲波 | 文

马一平:撕书节的尽情宣泄

记忆里的18岁,是闷热的教室吱吱转的风扇,永远做不完的卷子和黑板上每天都触目惊心的倒计时和励志标语。

18岁的成人礼完全没有高考百天誓师大会来的激动人心,现在想来那段日子真是充实,清晨五点五十分的早自习到晚上九点半晚自习,桌子上永远都堆着一大堆课本夹杂着各种复习资料,不知疲倦的我们总是在奋笔疾书。

起早贪黑的18岁,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努力的一年

马一平(第三排右一)

累了,在桌子上趴一会。困了,泡一杯咖啡。一场接着一场地考试,周考、月考、模拟考。

那时候的老师天天说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提高一分干过千人的话,那时候的家长也很小心翼翼,从来不多过问关于学习的话题,而那时候的幸福很简单,就是能好好地睡上一觉。

高考前一天是高三学生的撕书节,仿佛是不成文的规定,学校也没有过多干涉。看着纸片纷纷扬扬撒下来,仿佛是对高中三年的宣泄,夹杂着18岁的倔强和骄傲。

我并没有参与,我抱着陪伴了三年的课本真的不舍得,因为那里面的每页都是我曾经奋斗过的记忆。

起早贪黑的18岁,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努力的一年

当时我们还是估分报志愿,因为志愿没报好,没去自己理想的学校而大哭了一场,躲在屋里不愿见人。

妈妈告诉我,高考并没有考得好坏之分,它只是一段人生经历,在这段经历之后就会有更加精彩的生活等着你去体验,只要开心做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为之努力,不辜负那些美好的年华就是有意义的人生。

如今的我不会再像高考那样每天埋头苦干睡眠不足神经紧绷,但是我也始终努力做到妈妈所说的“珍重自己,不负年华”八个字。

郭晓:酣畅淋漓大哭一场

在现在这个注重仪式感的时代里,18岁的孩子都要相约举办一个成人礼,自己想想那样的场面,也是很羡慕的。

我18岁的记忆大多是与高考相关的一些事情,诸如备战高考前每一天无休止的考试与做题,内心压抑着的痛苦与期望。高考时的紧张与不安,高考后的欣喜或失落。而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熟识了我的闺蜜。

起早贪黑的18岁,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努力的一年

郭晓(第四排左六)

她是一个十足的学霸,而我呢,成绩一般。一次摸底考试,当我看完自己的成绩后,内心突然感到非常失落与惭愧,感觉对不起辛辛苦苦供我上学的父母,“哇”地一声哭开了,而且收不住场。

她走过来,柔声细语的说,“没事,就一次小考,算不了什么,以后有什么不会的尽管问我,我一定帮你搞懂它。”就这样,渐渐地,她成为了我的小老师,更是我的好朋友。

很庆幸,在我的18岁,熟识了我的闺蜜,直到现在,我俩依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每每谈到高考的日子,都会感慨那时的我们是那么的拼,那么的努力。

孙千慧: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

18岁对我来说,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蜕变。那一年,我经历了第一次高考,尝到失败和懊悔的滋味,于是下定决心复习。

那一年,我彻底和网络决裂,每天早上5点半到教室开门背书,晚上11点回寝室。虽然在每次模拟考试时,成绩总不尽人意,在封闭压抑的环境下,也曾经半夜痛哭,家人从不知道,同学也不知道,在他们眼里,我永远是那个最爱笑最抗压的那一个。

起早贪黑的18岁,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努力的一年

孙千慧(第二排左五)

那一年,我不断告诫自己,这点困难不算什么,熬过这段时间,你就是强者,自己选的路要笑着走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比第一年提高了70分,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大学。现在想起,当时流过的泪和汗,也只是变成一个淡淡的微笑。

我很感激我十八岁的际遇,那一年让我成长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经历过的痛苦,会变成回忆中最绚丽的一抹色彩,这是青春奋斗的颜色。

张亚楠:飘来阵阵桂花香

前几天,朋友过生日,发了个朋友圈,称“我们永远都是18岁的菇凉”,评论里戏虐到“我17拜托了”“我16拜托了”,主人公回复“劳资15!15!”捧腹大笑,一群小朋友,一群可爱的小盆友。

风把日历吹到2012年,时光回流,那年我18。

透过时光镜,看见那一天。早起,叫醒我的是闹钟还是梦想,不得而知,或许是习惯吧。飞奔到学校,乌拉哇啦开始一天的晨读,当时的自己像打了鸡血一样,精神饱满。

起早贪黑的18岁,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努力的一年

张亚楠

下了早自习,才发现今天是可以偷懒多睡会的周末。

上课,做笔记,下课,女生特殊的情谊,一起去厕所。晚上下自习,围着操场跑几圈亦或走几圈缓解一天的情绪。期间,飘来阵阵桂花香,虽然苦涩,却也美好。

这是18岁最为普通的日常,却也是令人心安的一年。心无旁骛的日子,让人怀念并感恩。谢谢你,路过我的18岁。

巩惠:与心仪的大学擦肩而过

那一年9月,爸爸带我踏上北去的列车,去大城市天津开始我的全新生活,坐了16个小时火车,看着窗外飞速而过的景物,任思绪纷飞。

高考结束,来学校估分。市一高是我的母校,能来这里上高中都是初中班里的佼佼者。

高中三年我成绩最好排到班里第十名,差的时侯排到四十多名,真的不是自己不努力,在这个全市好学生荟萃的地方,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压力和挑战。尤其是进入高三以后,班里那些爱踢足球的男同学似乎都觉醒了,都知道学习了,成绩飞速前进,把我远远地甩到了后边。

估分不太理想,没法报太好的学校,报了一个省内师范学校,第二志愿是河南省农业银行学校。内心煎熬了二十多天,成绩终于出来了,分数和估分没有太大的出入,比地方大专线高出了近20分。

起早贪黑的18岁,可能是我这辈子最努力的一年

录取时,爸爸的一个老朋友在教委工作,说我的分数已过那个师范学校的大专录取线,如果愿意,可以去读那个师范学校的化学专业,纠结了半天,还是遵从自己内心深处的选择,像父母一样,将来从事银行职业。

就这样,师范学校与我擦肩而过,可是等来的河南省农业银行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上面赫然写着“委培”字样,一时间大失所望。

恰巧此时,看到了天津金融管理干部学院的招生简章,突然间心动了。能去天津这样的大城市上学,离哥哥上的南开大学又这么近,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张冲波,河南灵宝人,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曾任卢氏县志副总编,现供职于农行三门峡分行崤山支行。近年致力于口述史写作,采访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挖掘民间记忆。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