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精神”怎麼寫?三位湖州語文名師解析高考作文題

“浙江精神”怎么写?三位湖州语文名师解析高考作文题

浙江卷作文題:

浙江大地,歷史上孕育過務實、知行合一、經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浙江精神。在與時俱進的浙江文化滋養下,代代浙江人書寫了一個又一個浙江故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浙江傳奇。

作為浙江學子,站在人生新起點,你有怎樣的體驗和思考?結合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

沈培健(原湖州中學校長、語文老師,省特級教師)

我說“浙江”

今年,我是“檻外人”了。但久在“檻內”,一聲鈴來,猶不免靜極思動,抹開面子,來說道兩三,筆畫八百。

這題目不錯,窗外景,心中意,正能量,接地氣,工匠精神,堅忍不拔,綠水青山金山銀山,盡入我彀中矣。能寫,好寫,不為難孩子們;而寫得高明,出彩,不落窠臼,就難乎其難,會是鳳毛麟角吧。但攬得瓷器活的金剛鑽,總還是有,30萬的大基數呢,於是,肯定就有良和莠,就有山和水。

見到這題目,我首先想到的,是宋人的《酒泉子》: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浙江,以錢塘潮著稱,這是自然的禮物,也是精神的涵養。由此,說傳奇,講故事,便是自然而然的娓娓道來。八九百字,是帶著鐐銬的跳舞,會舞的,長袖善舞,可以是霓裳羽衣舞,娓娓不成,至少可以有個840的迷你型。不善此道的,也不妨子醜寅卯,可以對以“揚子江中水,開化龍頂茶”,永康的小五金,嘉興的無角菱。略加申說,便是。只要有起承轉合,文從字順,中上的獎賞,還是少不了的,只要知道家鄉三四,聽說周邊一二,素材有,構架有,搭個小屋子,自圓其說,自得其樂,也讓老師有一樂半樂,還是不成問題的。

歷史的傳統,是自組織自穩定的,但是現代開放,會是有風險有阻力的。如何把握好傳統的定力和現代的張力,便是舞文弄墨的讀書人大顯身手的機會了。

浙江,是一個地名,但可以用錢鏐的海塘東坡的湖堤解釋之,可以用南湖的菱角菰城的湖筆描摹之,當然也可以用騷人的觀潮弄潮具象之。楠溪江,苕溪水,江郎峰,雁蕩山,都合適。“浙江”,需要景深,需要亮度,需要廣角。這一點,有的學生也許會輕忽。

而更要緊的,是精神層面的漸入佳境。無限風光在險峰,文意的提升,體驗和思考,需要層級分明,需要拾級而上, 一個一個的起點,一次一次的出發。這一點,但願孩子們記得老師的說道。

帶上歡喜再出發。

“浙江精神”怎么写?三位湖州语文名师解析高考作文题

沈培健

6月7日下午2點45分,沈培健照例用1個小時完成了今年的高考作文《長憶觀潮》。

自1987年成為湖州中學的一名語文老師後,沈培健每年都會寫高考同題作文,30多年來無一例外,近13年更是在當天便完成同題作文並發表在博客上。去年7月,沈培健退休了,今年他仍堅持完成了高考作文。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下湖中老校長今年的同題作文吧!

長憶觀潮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作為浙江人,我們收受的來自大自然的一份厚禮,便是錢塘的大潮,有大氣,存大信,波瀾壯闊,驚心動魄。觀潮,既是賞景,也是洗禮。

這一方水土,這一方人,山長情也長,水清德亦清。精氣飽滿,出神入化。

佔地,浙江只是全國的1.1%,委實說不上大;數人,本省才五六千萬,也說不上多。然而,說事兒,我們遠有河姆渡的悠遠,近有義烏城的時髦;北有湖穎的墨寶,南有南湖的紅船。我們的家底,不只是“絲綢之府”“魚米之鄉”的物質遺產,更有“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精神形象,不服輸,也不守舊。

舊時代的浙江,素有“上八府下三府”之說,杭嘉湖平原,耕地平和一點,雨水溫順一點,人只要勤快一點,溫飽大致無虞。而上八府,可以“七山一水兩分田”概括之,農耕社會,靠天吃飯,日子就難免粗糙困窘,但金華人知道,謀事還得靠人!於是 ,他們“雞毛鴨毛肉骨頭換糙紙”,換來菲薄的利潤,養家餬口。近四十年來,他們更是建市場機場,通海內海外,圖升級圖發展,成功地讓“雞毛飛上了天”:從小打小鬧的行商坐賈撥浪鼓,到舉世聞名的電商創客績優股。

錢塘潮湧自天來。浙江傳奇自古代就有,而浙江新異,則由後人創造。錢塘潮哺育了浙江人的精氣神,而世世代代的浙江人也以經世致用的務實態度和精益求精的求新操作,譜寫了新版的傳奇。

“弄潮兒”的“濤頭立”,靠勇氣,靠經驗。而要能夠與時俱進,“手把紅旗旗不溼”,始終佔據時代的高地,這更要靠創新再創新的源頭活水來,以保證創業再創業的源源東流去。浙江的“神話”,是實,也是活,是舊,更是新。

錢塘郭裡的看潮人,也是弄潮兒。看潮,知根知底知遠知近,弄潮,胸有波瀾眼有小小寰球。織裡,千年以前,就遍聞機杼聲,而織裡絲,是溫飽不愁的湖州人不甘止於溫飽而在商品經濟時代的“勇立潮頭”。百多年前,上海開埠,最受青睞的商品便是它。而上世紀的八十年代初,刺繡做枕套,織布縫童裝,硬是在京城的大柵欄穩住陣腳,引來費孝通先生的矚目,讓他欣然命筆的,也是它——“中國織裡”,便是溫飽的升級版,小康的測試版。

長憶觀潮,讓浙江人振奮,厚重而靈巧,由小博大,以文化人。造物,的確待浙江人不薄,綠水青山呢,而對這份厚愛,浙江人也有以相報,金山銀山呢!傳承,創新,引領,這三合一的套餐,就是我們的禮尚往來。在端硯之中宣紙之上,浙江人蘸飽了徽墨的沉著,浪漫揮毫,以湖筆寫下最新最美的圖畫,歸來鳳池誇。

羊剛(湖州中學語文教師,浙江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

“浙江精神”怎么写?三位湖州语文名师解析高考作文题

羊剛(右一)

應和主旋律 主打浙江牌

2018浙江高考作文命題,走出了新路子,它的最大特色是應和主旋律,主打浙江牌。整個題目除注意事項總共139字,“浙江”一詞就出現了6次,前所未有的強調了“浙江文化”“浙江精神”。我向來以為,高中生應思考高中生應該思考的問題,說清高中生應該說清的道理,積累相應的生活感受、體驗,並學會醞釀、提煉、昇華。身為“浙江學子”該不該對“浙江文化”“浙江精神”有所體驗、有所思考、有所認識呢?答案恐怕是不言而喻的。

對於考生來說,這道題審題門檻很低,可寫空間廣闊,只要圍繞中心話題來寫,就不會偏題、跑題。文體選擇自由,擅長論述的,可論述,擅長敘事的,可敘事。不同寫作個性的考生足可避短揚長,充分展現自己的見識、胸襟、才情和寫作基本功。

從立意策略來說,可以“照著講”,用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思考來演繹浙江精神要素,也可以“接著講”,浙江文化、浙江精神如此這般,身為浙江新青年該怎麼辦。

但這個題目畢竟是大話題、主旋律,要寫好還得特別注意以下3點:

宏觀著眼,微觀著手。所謂浙江精神是一種較宏觀的高度概括,它的上位概念是“中國精神”。考生一般不具備大處著眼又大處落筆的筆力,所以,要學會化大為小,以小見大。比如“務實與創新”,比如“敢為天下先”,題目材料裡有提示,平時也不缺這方面的訓練。微觀入手,還便於化虛為實,無論敘事還是論述,都要找到合適的載體,否則很容易流於空泛。

建立聯繫,講究邏輯。如果寫論述文,要善於建立概念間的邏輯聯繫,浙江精神的歷史文化內涵和當代發展之間的關係,浙江文化與浙江故事、傳奇之間的關係,浙江精神各要素之間的關係都可加以恰當的闡發,因為揭示關係比羅列要素更能展示考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比如能說出“堅持幹在實處,才能走到前列”,顯然比說“要幹在實處,也要走在前列”更勝一籌。

確立身份,言語得體。話題高唱主旋律,但“你”還是“你”,“你”當然是浙江新青年,“你”認同主旋律,但“你”不必刻意模仿《浙江日報》評論員的口吻,因為你有自己身份,你有你自己的個性,事實上,“你”書寫的最具本色的青春情懷,才能真正撥動讀者——包括閱卷人在內——的心絃。

賈桂強(湖州第二中學語文教師,高級教師)

“浙江精神”怎么写?三位湖州语文名师解析高考作文题

賈桂強

凸顯家國大情懷 立足青年新起點

今年我省高考作文題,繼續採用新材料作文題,但有以下幾大新亮點:

第一,在“用什麼文體寫”上,給學生鬆綁。浙江省2015年高考作文是對“作品與人品”的關係,談談看法,寫一篇文章闡明觀點;2016年高考作文材料是關於“虛擬與現實”,明確規定“寫一篇論述文章”;2017年高考作文材料是關於“三本大書”,要求對作家的觀點加以評說。2018年,高考作文讓學生就“浙江精神”“浙江故事”“浙江傳奇”,結合自己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不是規定寫“論述文”,出乎大家意料。浙江省連續三年,考“論述文”,一定程度上強勢扭轉了中學生不會說理,只會濫抒情的小散文體的不良文風。物極必反,硬性規定寫“論述文”,也會埋沒一批擅長寫文學性作品的考生。這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應當說是一大解放。

第二,在“寫什麼”上,迴歸現實生活。從2015年至2017年,浙江高考三年裡,在“寫什麼”上,偏重於“A與B”之間的邏輯思辨,側重形而上,少了形而下。2018年,高考作文引導讓學生關注當下的生活,關注家鄉,關注社會,凸顯家國大情懷。讓青年學子,從思想的雲端,回到泥濘的土地。瞭解“最美媽媽”吳菊萍、“最美司機”吳斌、“最美爸爸”黃小榮等最美人物。踐行“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浙江精神,做好學生奉獻祖國和家鄉的引路人。

第三,在“怎麼寫”上,重視內功。從2015年至2017年,浙江三年裡,在“怎麼寫”上,都要求學生思辨評論。2018年,高考沒有作單一限制,而是放開,讓學生有限的自由發揮,明確文體。這次高考作文,能較好地考查出學生的真實寫作水平,有效防止宿構和押題,有較高的區分度。學生雖然有了較大的思考空間,但要寫得精彩,需要平時的廣積澱。考生要寫出立意深刻、議論精闢的好文章,難度很大,但要獲得42分的基本分不難。

2018年的浙江卷作文基於對“浙江精神”的提煉與概括,回望歷史,緊貼時代主題,引導考生站在人生新起點,在宏闊家國大視野中找到個人意義,思考未來人生,有利於人才選拔與教學引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