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監管再升級!別了,資本金融資

自嚴監管以來,金融狗們每逢週末倍心驚!因為自去年底,中央各部委還有金融各監管口卯足了勁出政策,每每到了週末就要扔下一個或大或小的炸彈。自本週大大親自主持召開深改委會議通過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大家都在翹首等待資管新規最後真容,沒想到,首先等到的是財政部的重磅。這個文件對投行親們最大的衝擊是,把資本金融資理論上的一點空間也基本給扼殺沒了!

一、突進的資本金融資

1996年,為建立投資風險約束機制,有效地控制投資規模,國務院發佈《關於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試行資本金制度的通知》(國發[1996]35號),明確了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試行資本金制度,從此投資項目必須首先落實資本金才能進行建設。

在非標狂奔的年代,資本金融資是其極好的投資標的。第一、固投項目一般規模較大,因此容易實現業務上量;第二、資本金融資實際上是債權投資,與銀行傳統貸款的思路八九不離十,容易審批,也容易複製;第三、就算你有再多的貸款批單,沒有資本金撬動也是百搭。因此資本金相對較為稀缺,這也導致其收益要遠高於貸款。總之,容易審批通過和複製,容易上量,收益還比較好的業務模式,必然容易迎來狂飆突進。

二、受挫的資本金融資

資本金融資本質上是加槓桿,在這一模式的催化下,資本金限制被突破,固投項目不像以前那麼難了,因此房地產和基建項目亦迎來爆發,並帶來地產泡沫和政府債務問題。在去槓桿和嚴防政府債務大形勢下,資本金融資必然受到眾多政策的重點照顧。

第一、財政部

92號文。該文“不得以債務性資金充當資本金”,直接宣判了小股大債這一常用資本金融資模式的死亡。但該文並未明確需要向上穿透,同時也只是針對PPP,因此儘管去了半條命,但畢竟還剩口氣;

第二、資管新規。資管新規徵求意見稿中,對於資金池等方面的限制,進一步打擊了資本金融資。但銀行自營資金投資還存在投資資本金的空間,儘管在去通道等大背景下,這一空間也越來越小,但至少理論上的可能性還存在啊!

第三、財金〔201823號文。本次財政部的文件,則是把理論上的可能性也給扼殺了。該文明確,“不得提供債務性資金作為地方建設項目、政府投資基金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資本金”,“國有金融企業向參與地方建設的國有企業(含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或PPP項目提供融資,應按照穿透原則加強資本金審查”。此外,財政部解讀也進一步明確,既要關注項目資本金本身是否符合規定,若發現存在“名股實債”等違規操作的,不得向其提供融資,還需向上“穿透”審查,重點關注以債務性資金違規出資等問題。

注意,不僅僅是PPP了,而且也進一步明確“穿透原則”。考慮到地產的資本金融資早在去年就已OVER,所以基本可以和資本金融資說再見了。

三、一點感受

大多數金融機構近來做政府類項目,應該感覺越來越有心無力。因為本質上,現在絕大多數政府類項目的還款來源是政府,但四萬億之後這幾年,地方政府的實際槓桿已經很高,再加槓桿的空間有限,同時,各種政策頻頻發佈,一個尚未消化又來一個,根本難以適從。

對很多地方政府而言,通過透支財政收入的路子將越來越窄,未來盤活優質存量資產可能是為數不多的選擇。對於金融機構而言:第一、資本金融資不能做了,如果還想繼續走這條路,就只剩下資本金投資了。但資本金融資和資本金投資的界限在哪?對於金融機構而言,資本金投資也不代表任何增信都不要,就算PE投資還有不少做對賭呢;同時,資本金投資也存在各種難點,各位看官出門左轉,

317日《PPP融資吐槽:真股權投資難點》,儘管講的是PPP,但也可作為參考;第二、舊的模式越來越難維持,新的道路也越來越清晰,支持實體經濟,做發債和證券化等標準化和陽光化業務,還有就是各種股權投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