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親子衝突,家長的態度——遷就還是強勢

張華(化名)今年16歲,男孩子,上高中一年級。近一年個子竄得飛快,長了近15公分,聲音也變成男低音,家庭教育相對較好,學習較好,考入重點中學,人緣不錯,朋友很多,小時候能打愛鬧。父母均為公務員,都受過高等教育,收入不算很高,但也衣食無憂,過著簡單快樂的生活。父親比較嚴厲,要求比較高,母親比較包容,平常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相對比較一致。放暑假期間,父親心疼兒子,也休假2周在家中陪兒子,商量一起外出去玩,母親由於工作比較忙,沒有休假。一天下班後母親回到家中,丈夫鼓著嘴生氣地說,“你兒子越來越出息了,敢和我叫板了,竟然要和我斷絕父子關係。”母親什麼話也沒有說,直接走到兒子的房間,用少有的嚴肅表情看著兒子,對兒子說:“今天媽媽要和你認真地談一下,請你坐好,看著媽媽。”母親問:“看你也不高興,剛才聽你爸說,和你因為擺放東西發生爭執,你和他要斷絕父子關係。”張華回答:“是,你不知道他有多固執,多較勁,他憑什麼這樣對待我。”母親回答說:“平常咱們怎麼都可以,可以允許你有情緒,允許你發脾氣,但這一次不行,你必須收回你說得不恰當的話,要向你爸道歉,不管你有多少理由。”兒子氣哼哼看著母親,手捏緊在一起,充滿敵意、疑惑和憤怒說:“憑什麼要我道歉,他怎麼不給我道歉,我要和他斷絕關係。”母親站起來,看著坐在床邊的兒子說:“他憑什麼養你,就憑你是他兒子,他憑什麼說你,就憑你是他兒子,外邊那麼多孩子,他沒有罵,沒有說,一切都因為你是他兒子,你的血管裡流著他的血,這一點你不能選擇,你爸有他的方法上的問題,但他還是你爸,這是事實,別無選擇。”張華緊捏的手慢慢放下,無奈地一邊嘆氣,“他氣死我了,氣死我了。”母親說,“知道你在氣頭上,你知道你這句話對你爸的傷害有多大嗎,去向他道歉,以後不能再說這樣的氣話了。”張華說:“好的。”默默地走到父親跟前,向父親深深鞠了一躬說:“爸爸,對不起!”然後默默地回到自己房間,慢慢地說服自己接受。一次家庭衝突就這樣解決了,繼續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青春期親子衝突,家長的態度——遷就還是強勢

這樣的案例聽起來好像離我們很遙遠,其實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在青春期這個年齡段,隨著自我的覺醒,孩子會常常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說出一些很傷人的話語,這也算一次家庭親子衝突或者危機事件處理。需要家長睿智處理,化解危機。

處理中的一些原則與技巧

第一,原則問題必須堅持

海靈格家庭系統理論認為,每個家庭或者系統都會有愛的原則及序位,如果打破這些將是家庭的災難,當然了,每個家庭的愛的原則非常不同,有些人理解為控制、隨心所欲、善良、自我等等,這也就是我們在家中學習來的價值觀,在和孩子的互動中,我們常常在堅守的部分就是家庭價值觀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原則問題,這些問題必須堅持,否則,一個家庭的主體與職責分工會出現問題,兒子不像兒子,大人不像大人,也就是沒有規矩。

青春期親子衝突,家長的態度——遷就還是強勢

第二,學會和孩子有效溝通

“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禮物,經我們而來但不屬於我們,他屬於未來(紀伯倫的詩)。”在與青春期孩子相處過程中,其實也是我們家長教育調整的階段,我們需要學會和孩子共情,站在孩子角度理解問題。如前邊例子中母親告訴孩子的“知道你在氣頭上”“你爸有他的問題”等,實際上是在共情孩子的情緒,也就是憤怒,將孩子的情緒顯性化,讓孩子知道我們在關注他的感受,這樣孩子的牴觸情緒才能有所鬆動,才會覺得家長是理解他的。有些家長在處理孩子的問題時常常說教,或者是羞辱孩子,如“你不是孝子”“我怎麼生了你的不成器的孩子”等貶低孩子,這會讓青春期的孩子產生極強的對抗情緒,會出現以下幾種可能,一是自暴自棄,認為父母都這樣說自己,沒有人認同自己,自己也就放棄自己。二是報復行為,父母讓學習,我就是不給你學習,我就氣你,看你能怎樣,結果毀了自己。三是權力之爭,直接與父母對抗,要挑戰父母的權威。四是退行,這在兒童生病時比較常見,在青春期孩子中一些極端刺激時會出現。以上這幾種情況多是在孩子受挫時常常出現的一些選擇。

其實孩子犯錯誤,懲罰是應該的,但是不能羞辱。在這樣一些高難度溝通的過程中,如果溝通不好,會使家庭矛盾繼續升級,轉變為父母和孩子的更高級別衝突,會出現孩子離家出走,或者前面提到的幾種可能,在這類溝通中一定注意共情孩子的情緒,也就是說幾個情緒事實,再談事件,這樣孩子會明顯感到理解和認同。

青春期親子衝突,家長的態度——遷就還是強勢

在與孩子相伴的過程中,我們選擇遷就還是強勢,需要根據環境及事件性質進行選擇,以情入手,在無形中對孩子進行教育。

作者/肖存利

來源/青春與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