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算是“慢性病”吗?

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常见的有高血压、失眠、冠心病、糖尿病等都是属于慢性的疾病。

那么,肿瘤(也就是通常人们熟知的“癌症”)它是慢性病吗?癌症具有慢性病的普遍特点,病因复杂、多种危险因素、长期潜伏、病程较长、造成功能障碍等,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发病急剧、病情变化快、症状较重,是急性病。

癌症算是“慢性病”吗?

为什么人们的认知会有这样的误区呢?主要原因是,在中国,绝大多数的人一般缺乏相关的健康知识储备和认知,没有慢病健康管理意识和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不会选择定期体检,有意识地控制和改善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癌症算是“慢性病”吗?

可是,癌症的真相是这样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人们的普遍认知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可以偏概全。

癌症的病因是什么?

癌症的病因很多,主要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

1.内源性因素,包括遗传、免疫、内分泌等因素。

2.外源性因素,包括生活习惯、外界自然环境(污染)、职业环境、天然及生物致癌(如黄曲霉菌可致癌)、慢性刺激和创伤、医源性因素(如电离辐射)等等。

癌症是否有应对措施?

从癌症的病因里不难看出,至少有50%的因素是人通过改善自己的健康认知、生活行为习惯来进行预防的。

中国自古以来有“治未病”的预防理念。该理念的最早记录在《皇帝内经》,其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什么意思呢?是说,没有得病的时候要先预防,得病了要防治新生其他的变化(即控制住疾病)。

如果对生活有心,不难发现,注重健康的人,不但非常注重用中医的理念去养生、防病、治病;而且也注重用免疫学等的相关科学知识去及时更新自己对健康的认知体系,从而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总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是可以通过日常的改善去积极应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