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童年”給顧客,這些餐廳天天排長隊!

賣“童年”給顧客,這些餐廳天天排長隊!

最近兩年,不知道你有沒有觀察到一個餐飲現象,那些主打本地文化、販賣“童年熟悉味道”的餐館越來越火了。

每一個城市都有一家或幾家這樣的餐館——在北京有局氣;在廣州有陶陶居;在寧波有老寧波1381……

它們不用在同質化競爭中煎熬,經營的時間越長生意反而越旺,十分讓人豔羨……

於是,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開一家這樣的餐廳則成了很多餐飲老闆們的終極夢想。

可問題也隨之而來,弄點過去的物件、過去的菜品就是文化餐廳了嗎?

本期,我們就對陶陶居掌門人尹江波、老寧波1381創始人王旭君進行了採訪,一起探討區域文化旺店的落地方式和存在的問題。

產品如何落地?

味道上:打懷舊牌,賣童年熟悉的味道

上媽媽菜,請本地掌勺30年的大媽們貢獻菜品

賣“童年”給顧客,這些餐廳天天排長隊!

如果說十幾年前問:“到北京必去哪個菜館?”

想必很多人會回答是“全聚德”。

而如果把這個問題放到現在,恐怕大家都會不約而同的回答是“局氣”。

局氣的創始人韓桐早年在接受媒體報道時是這樣表達的:“做了這麼多年餐飲,最後就發現一個餐廳的主要利潤點還是靠復購率決定的,復購多少決定了餐廳的生死存亡。

基於此,我們“媽媽菜系列”就這樣誕生了,我們沒有花重金請什麼大廚,而是花重金請在北京呆了50年以上的叔叔阿姨們貢獻出來的。

這些大爺大媽級的“民間高手”,在家中掌勺至少30年以上,他們雖不懂什麼是擺盤和分子料理,但他們的拿手好菜至少都做了十幾萬次以上,也最懂北京和京式家常菜。”

賣“童年”給顧客,這些餐廳天天排長隊!

不盲目創新,舉辦廚神大賽,挖掘民間土菜

同樣,前段時間我們去寧波出差,一個叫做老寧波1831的菜館也是讓我們印象非常深刻。

過去創始人王旭君也是做寧波的本幫菜,但是他發現他做的事情別人也都做,在菜品做了很多創新可依然無法逃脫同質化競爭。

經過反覆的琢磨,王旭君研究了寧波的歷史,包括菜品的歷史,他發現過去寧波菜是很輝煌的,是很受顧客喜愛的,只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有些菜品消失了。

而老闆姓熟悉的味道不在創新裡,而在民間,所以現在老寧波每年都會做一件事,那就是舉辦民間廚神爭霸賽,以此來挖掘出更好的菜品。

2

工藝上:手工製作、有鍋氣是這類餐廳最大的競爭力

“未來有兩種餐飲企業發展會越來越好,一種是走食品工業化路線,用規模優勢佔領市場的企業;另外一種就是主打手工,有鍋氣的餐企。”

而這些區域文化旺店,都不約而同的選擇在手工上做文章。

就拿陶陶居來說,雖然現在給餐企代工的加工廠、中央廚房很多,但它們還是堅持所有門店的茶點都是現場手工製作。

為了讓產品能夠正宗,陶陶居選擇以高於同行兩倍的工資請香港的粵菜師傅過來,並且要求年齡必須45歲以上,這樣能保證他的手藝和經驗都夠足。

過去茶點、點心這一類產品就是手工做的,機器一做那味道肯定能吃出來,正因為大家都想便捷、效率高,我們這種笨拙的製作方式,也正在成為我們這一類餐廳的最大競爭力。”

賣“童年”給顧客,這些餐廳天天排長隊!

(陶陶居大蝦餃)

快節奏的生活,使得食品工業化得以普及,大家都在追求快和效率,於是手工、鍋氣變得越來越彌足可貴。

儘管手工會成為這類餐廳的最大優勢,但餐企實際中也需要量體裁衣,效率、人力成本結構上升都是需要考慮的事情。

在這一點上,來自寧波的老寧波1381餐館也深表認同。

比如在飯後甜點這一塊,餐廳過去都是給顧客一塊小蛋糕、糖果、果盤類的東西,也不會過多造型。

賣“童年”給顧客,這些餐廳天天排長隊!

(老寧波1381甜品)

而現在,老寧波在顧客吃完飯以後給一個螺絲扳手造型的甜品,剛上來的時候有點害怕,有點好奇,還有點驚喜,吃過以後才知道原來裡邊是巧克力,會趕緊拍一張照片發到朋友圈,在讓顧客難忘的同時又進行了二次傳播。

劃重點:

沉澱下來的產品,必然有存活下去的理由,後人要做的是遵循老的味道。

但產品畢竟是賣給現代人,所以就需尊重現代人的審美標準和更深層次的就餐需求,從造型、器皿、上餐方式上讓顧客眼前一亮。

文化如何落地?

1

定位上:找到本地文化強點,打主流顧客共鳴感

無論是局氣、陶陶居、老寧波1381等這一類餐廳,我們發現它們給顧客吃的不是飯,而是文化。

局氣打的是衚衕文化,吸引的客群是80後,打的是他們小時候的情感共鳴;

陶陶居打是廣府文化中的老西關文化,打的是老廣們的情感共鳴……

2

空間上:造景點,成為本地地標餐廳

去外地旅遊,很多顧客最關注的就是當地有什麼景點值得打卡。

如果餐廳能夠把自己的餐廳打造成一個景點,自然是不會缺流量的。

賣“童年”給顧客,這些餐廳天天排長隊!

比如,局氣最開始的選址都在衚衕深處,青磚紅門的裝修透露著濃濃的北京味,從庭院處的鳥籠、八仙桌,到大廳的殘垣斷壁古城牆,再到唱戲班的臺子和文房烤鴨的掛架,都盡顯老北京各種風韻……

外地遊客來這個店即使不去逛衚衕也不會感到遺憾,本地顧客來了,看到此情此景就會勾起自己很多美好的童年回憶。

外婆家創始人吳國平曾說,做餐飲就是賣文化。

局氣出售的是京味兒文化、陶陶居出售的是廣府西關文化、老寧波出售的是甬邦文化……

而文化不是讓我們去做一個老古董,為了懷舊而懷舊,是要我們沉下心來生產最貼近大眾生活的菜品,賣當地人最熟悉的味道;並用現在人的審美眼光去設計環境和出品方式,從而成為一個城市的美食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