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白公館有什麼歷史故事嗎?

冬爺你好

白公館位於重慶市沙坪壩歌樂山上,這裡除了白公館外還有渣滓洞。著名的小說《紅巖》講述的就是發生在這裡的故事。



白公館原來為四川軍閥楊森第20軍下面一位名叫白駒的別墅。白駒自詡為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後代,因此借用白居易的號取名為“香山別墅”。1939年這裡被國民黨軍統改為重慶看守所;1943年白公館改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其關押的人員被遷押到渣滓洞。抗戰勝利後,白公館作為特別看守所,關押了周佛海等大漢奸。1946年,渣滓洞看守所關閉,關押人員又全部遷入白公館,直屬由軍統局改組後的保密局。1949年11月,特務對關押在這裡的關押者分批屠殺,其中《紅巖》的作者羅廣斌等19人越獄脫險。


新中國成立後,白公館曾經作為西南戰犯管理所,關押罪行累累的國民黨戰犯。如《紅巖》小說中的徐鵬飛,其原型就是國民黨軍統特務徐遠舉。重慶解放後,徐遠舉被解放軍抓獲後就關押在這裡。徐遠舉這個劊子手,曾經是白公館的管理者,轉眼之間就成為了白公館的階下囚。

《紅巖》小說中徐鵬飛的原型徐遠舉


歷史軍魂

提及重慶的白公館,相信大部分朋友都熟悉這個名字,但是實地到過此地的朋友應該不多,今天筆者親自探訪了這裡,老樣子,在筆者實拍的照片下,咱們聊聊這個地方的前世今生及歷史故事。

之所以做白公館,而不叫李公館,王公館,是因為這裡原來是一位姓白的軍閥的別墅,此人名為白駒,曾經是國民革命軍第20軍第一師師長,在四川地界兒頗有些影響力,他在重慶的歌樂山麓上大興土木修建了一座私人享用的別墅,建成之後,為其命名可是破費心機,附庸風雅是這些民國軍閥們最為流行,最樂於乾的事兒,白駒也不例外,他竟然對外宣稱自己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後代,還利用白居易別號香山居士來位自己別墅命名,美其名曰“香山別墅”。(見上圖)

1939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情治機關軍統局副局長戴笠用重金將它買下,改造為關押革命者的監獄。從此此地臭名昭著。下圖為目前白公館的樣貌,目前由政府出資修繕,完全恢復了民國時代的樣貌。並把此地作為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1943年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成立,白公館搖身一變成為了中美合作所的第三招待所,在抗戰勝利後,白公館又被改建為特別看守所。用來關押從渣滓洞轉移回的社會各界被逮捕的愛國反戰人士,共產黨員及進步的知識分子,據史載這裡曾經關押過二百多名的“政治犯”,其中最有有名的就是在小學課本上頻頻出現的年齡最小的烈士“小蘿蔔頭”(小蘿蔔頭原名為宋振中,中共西北特支委員宋綺雲的兒子)

此為國民黨當局刑訊逼供的老虎凳等各類刑具,如今這個刑訊洞依然存在,作為一個活生生展示的樣板間。

此件文物為當時關押在此的烈士們聽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欣喜的用手縫製出他們想象中的五星紅旗的樣子,筆者駐足於此,腦海中浮現出這段歷史,鼻子不由的一酸。1949年11月27日,在新中國成立後不到兩個月後,重慶馬上解放的前夕,軍統特務敗退前對關押在此的革命者進行血腥的大屠殺,二百多人殞命槍下,僅20人脫險。


老豬的碎碎念

白公館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原是四川軍閥白駒的別墅。1939年軍統局將此改建為看守所關押政治犯。原一樓一底的十餘間住房改為牢房,地下儲藏室改為地牢。

1943年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成立,白公館作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關押人員被移往附近的渣滓洞。抗戰勝利後,白公館被作為特別看守所。1947年春,渣滓洞“人犯”又遷回白公館關押。抗日愛國將領黃顯聲、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共產黨員宋綺雲,徐林俠夫婦及幼子“小蘿蔔頭”都曾被囚於此。

中文名

白公館監獄舊址

外文名

White Residence prison site

別號

香山別墅

類別

革命遺址、紅巖文化

犧牲烈士

羅世文、小蘿蔔頭﹑許曉軒等

革命遺蹟

白公館監獄舊址位於重慶沙坪壩區歌樂山,是一處使後人緬懷英烈併為之扼腕嘆息的革命遺蹟。原為四川軍閥白駒的郊外別墅。白駒自詡是白居易的後代,就借用白居易的別號“香山居士”,把自己的別墅取名為“香山別墅”。1939年,戴笠在歌樂山下選址時看中了它,便用重金將它買下,改造為迫害革命者的監獄。它和渣滓洞一併被人們稱作:“兩口活棺材”。但是他們又有所區別,白公館裡關押的都是軍統認為“案情嚴重”的政治犯。

白公館大門

1938年起被國民黨特務機關當作秘密監獄。抗日愛國將領黃顯聲,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愛國人士廖承志,共產黨員宋綺雲,徐林俠夫婦及幼子“小蘿蔔頭”等皆是被囚禁於此。最多時曾有二百多名“政治犯”被關押於此。原防空洞改為刑訊洞。

1939年軍統特務頭子戴笠為審訊,關押的保密起見,將其選中為軍統局本部直屬看守所。原白公館大門終日關閉,從側面一小門進出,原儲藏室改為地牢,原防空洞改為刑訊洞。在院內牆上寫有“進思盡忠,退思補過”,“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等標語。


尚古匠人

白公館和渣滓洞都是重慶歌樂山上的兩所監獄。同時被並稱為“兩口活棺材”。

重慶白公館之前是軍閥白駒的私人別墅,白駒自稱是“香山居士”白居易的後代,白公館又叫香山公館。


在1939年,白公館被軍統頭子戴笠看中,改造成軍統的監獄,用來迫害革命人士,集審訊,關押。白公館主要用來關押有重大影響的政治犯。愛國人士廖承志,抗日將領黃顯聲等等。

小蘿蔔頭的故事~《紅巖》

小蘿蔔頭是共和國曆史上,年齡最小的烈士。犧牲的時候年僅8歲。人物原名叫做宋振中,在他一歲時候,和父母一起被捕進去白公館監獄。他從小在監獄中,因為營養不良,面黃肌瘦,被稱為小蘿蔔頭。



在監獄中,小蘿蔔頭待了8年,面對種種國民黨的迫害,他學會了父母的堅強樂觀,最終在1949年9月6日,和爸爸宋綺雲,媽媽徐林俠一同遇害。

不足之處,歡迎留言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