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左宗棠的墓,再看看李鸿章的墓,晚清重臣墓地天壤之别


左宗棠是晚清重臣,名族英雄,军事家,政治家。左宗棠墓位于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白竹村,从长沙县黄兴镇过东山大桥,南行约2公里, 就可以看见公路边的“重修左宗棠墓碑记”。

左宗棠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以及新疆建省等重要历史事件。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墓前有石砌平台,配以石桌、石鼓、石香炉。

经常有游客来祭拜左宗棠,墓前的香炉有很多被燃掉的香。左宗棠墓不是免费参观的,需要买门票才可进入。

墓的基座中有两个石柱,左边刻着:秦川陇道塞柳长青。

右边刻着:汉业唐规西陲永固。

相对而言李鸿章的墓就堪称阔气了。据说这个墓,包含了客房99间,库房、仓房多处,分为墓园区,祭祀区,仓房区,享堂区,总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当然,这只是现在重建的规模。

1903年,李鸿章的灵柩被运回合肥,葬于东郊大兴集。他的家人为他修建了享堂和墓地。李鸿章享堂的大门口立有一座四柱三间三楼的新建石牌坊,牌坊上刻“钧衡笃祜”四个大字,这是光绪皇帝在李鸿章七十大寿时亲赐的。

史料记载,这里在清朝晚期时有维护和看守的人员多位,享堂周围两三百亩地都属于李鸿章享堂管理。想想当时的面积,就觉得广阔异常!

值得一提的是在墓园区,本有《戏鸿堂法帖》石刻,涵盖有王献之的《洛神赋》、顾恺之的《女史箴》、王羲之的《兰亭序》等90多件名家作品,是李鸿章的大哥李瀚章运放于此,不过在民国时期已遭破坏,如今残缺,被放置于安徽省博物馆内。

李鸿章在北京逝世后,晚清政府下令协同李鸿章后人建造李鸿章墓,名为享堂,建造地点位于现在的合肥大兴集。李鸿章享堂原占据面积一万多平方米,以“久久”之意修建了99个房间。晚清朝廷又镌刻了李鸿章生平的神道碑,立在墓前。利用十六个月的时间终于建立起来的享堂,埋葬了这个尽忠四十余年的李中堂。


图为享堂内李鸿章牌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