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古国——权国,楚国南扩的绊脚石,亡国后成为中国第一县

权国,在今湖北省荆门县东南一带,南宋《通志·氏族略》记述,权国为子姓,商武丁后裔所建。说明权国早在殷商时就已立国。商朝被灭后,归顺周朝,得以被重新分封,仍为权国,正式成为周朝诸侯,并奉命镇守南疆。

西周末年到东周之初的权国,虽然国土不广,但国力不弱。当时楚国国都在丹水一带,疆域不大,且四边都被许多诸侯国包围压制着。楚国要争脱这种被压迫的状态,必须向外伸展,但北边势力较大,寸步难行,楚国审时度势,看准了较为弱势的南方。权国位于楚国的南部,无疑成了楚国向南方扩张的绊脚石,所以必须先兼并权国。楚国对权国虽然馋涎已久,但是历经几代努力都未能将权国拿下。直到楚武王熊通上位,这位雄才大略,野心勃勃的君主,终于要开疆拓土了,他立誓完成楚国历代先王的遗志。

殷商古国——权国,楚国南扩的绊脚石,亡国后成为中国第一县

楚武王在即位的第三年即公元前738年就开始着手吞并权国的战略计划。楚武王吸取前人教训,不急着盲目用武力扩张,而是先通过了一系列的政治手段。毕竟周边诸候密布,像邓国、申国、还有实力雄厚的随国都在日夜紧盯着楚国的一举一动,这些诸侯国大都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存在,比较齐心,楚国要去攻打哪个国家,其它国家势必闻风而动,联合起来对抗。所以狡滑的楚国先是通过联姻的手段,先后结交了邓国(见邓国篇)和卢国,稳定了这两个国家后,楚武王才开始对权国采取军事行动。

殷商古国——权国,楚国南扩的绊脚石,亡国后成为中国第一县

关于权国的灭亡,《左传·庄公十八年》有比较详尽的记载:“楚武王克权,使斗缗(mín)尹之。以叛,围而杀之。迁权于那处,使阎敖尹之。”说得是公元前676年,楚武王灭权国,之后考虑到中央集权的重要性,开始压制楚国王室贵族的权限,决定不再使用分封制,而是派了个叫斗缗的大臣前往权地替他管辖。楚武王的这个举措无意中竟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郡县制的先河,权地也因此成为有史以来中国第一县,而斗缗也当之无愧的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首位县长,那时叫“县尹”。

殷商古国——权国,楚国南扩的绊脚石,亡国后成为中国第一县

但是要改革并非那么一帆风顺,好景不长,可能斗缗与当地权民相处的很融洽,被权民所蛊惑,让他起来造反自立为君,脱离楚国,原权国人民将会大力拥戴。斗缗被权地人民所“感动”,真得起来反叛,结果被楚武王重兵包围,自己也在困顿中死于非命。楚武王担心权民再次兴风作乱,便将权民全部迁到那处(那处,即那处国,西周末年为楚国所灭,今湖北荆门境内),再派大臣阎(yán)敖去管理。后来到了公元前689年楚文王时期,那处的权民又与巴国发生冲突,被巴国攻破,阎敖也因为丢了那处而被楚文王处死。

权国后裔在那处再次动乱之后,其后人及国民去向不明,但国民以国为氏,形成权姓,权姓在汉族中分布极少,倒成了朝鲜族的大姓,现在的朝鲜和韩国有许多姓权的人,不知为何故。

文/堰风

更多方国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