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思想品德解題思路與方法,為你提供與眾不同的答題技巧

中考思想品德解題思路與方法,為你提供與眾不同的答題技巧

第一部分 單項選擇題

一、解題思路

單項選擇題是一種考查學生記憶、理解、辨別能力的題型。單項選擇題由題乾和題肢組成。單項選擇題的主要特點是答案具有唯一性和最佳性。

方法一:直選法。直選法主要針對那些以直接考查書本基礎知識為目的的單項選擇題。

例題: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是( )

A.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

B.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C.自力更生,艱苦創業

D.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方法二:排除法。排除法是指在題幹為正向選擇(選擇正確的題肢)的前提下,對題肢本身錯誤,或者題肢觀點雖然正確,但與題幹要求的規定性無關,以及題肢的觀點與題幹要求的規定性邏輯不符的題肢進行排除的解題方法。

運用排除法解答選擇題時,應做到兩個排除:一是排除觀點本身錯誤或包含著部分錯誤觀點的題肢,此謂排錯法;二是排除觀點雖然正確,但與題幹要求的規定性無關的題肢,此謂排異法(逆向選擇題恰恰相反)。

例題:初二學生小王說:“受教育是我的權利,我想上學就上學,不想上學就不上學。”這種說法( )

A、強調了自己享有受教育權利 B、符合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

C、是正確行使公民權利的表現 D、割裂了權利與義務的一致性

中考思想品德解題思路與方法,為你提供與眾不同的答題技巧

二、樣題分析

(一)考查學生再認知識的能力。主要通過直選法進行選擇,它要求學生對教材中的主幹、重點知識較為熟悉,切忌題題翻書查找答案。

1.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民主集中制度 B.政治協商制度

C.社會主義制度 D.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解決我國社會現階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徑是( )

A.集中力量,大力發展生產力 B.引導人民群眾降低物質文化需求

C.實現人口資源環境和諧發展 D.處理好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係

3.受教育者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義務是( )

A.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 B.積極參加社會實踐

C.遵守學生行為規範 D.遵守校紀校規

(二)識別、辨認事實或證據的能力。主要運用排除法答題。

1.下列對於逆反心理和逆反行為認識正確的是( )(識別、辨認觀點的能力)

A.逆反心理都懲罰了自己,傷害了父母 B.逆反行為是錯誤的,子女不應反抗父母

C.對逆反心理和逆反行為不能一概說錯 D.逆反心理是正確的,子女可以反抗父母

2.消費者在上當之後,應採取的正確做法是( )(識別、辨認行為的能力)

A.忍氣吞聲,自認倒黴 B.向消協投訴,以獲得合理賠償

C.糾集家人衝砸該公司 D.威脅該公司,以獲取鉅額賠償

3.下列選項能直接體現法律最主要特徵的是( )(識別、辨認事例的能力)

A.全國人大通過反分裂國家法 B.學校給予作弊學生警告處分

C.法院判決李某付給父母贍養費 D.鄰居紛紛譴責李某不孝敬父母

(三)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繫的能力

1、根據所違犯的法律類別,違法行為可以分為( )

A.一般違法、違紀行為、刑事違法、違憲行為

B.違憲行為、違紀行為、民事違法、行政違法

C.一般違法、行政違法、民事違法、刑事違法

D.違憲行為、刑事違法、民事違法、行政違法

2、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與法律相比較,兩者的區別是( )

A.前者由中學生制定或認可,後者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B.前者不具約束力,後者對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C.前者只適用於中學生,後者則適用於全體社會成員

D.違反前者不承擔責任,違反後者則要受到法律制裁

3、一般違法和犯罪都具有社會危害性,兩者不同之處在於( )

A.它們都是違法行為 B.它們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C.它們都要承擔法律責任 D.它們對社會危害的程度不同

(四)整理、篩選、歸納信息的能力。

這裡的信息包括知識觀點、名言警句、漫畫圖表、時政情境等等。

答題時要注意題中的聯項,主要有:

一是:“是指” “意味著” “從某某角度看是”“可以看出”“認識”等;

二是:“說明了”“表明了”“體現了” “反映了”“啟示我們”等;

三是:“有利於” “意義在於”等;

四是:“主要是因為” “原因是”等;

五是:“正確理解”“不正確的”等。

我們把這種帶有提示性的關鍵詞稱為“題眼”,它引導著選擇題題干與題肢之間的關係,從一定意義上反映本題的立意。

1、“困難只能嚇倒懦夫懶漢,而勝利永遠屬於敢於攀登科學高峰的人。”這句名言啟示我們:面對挫折和逆境時應( )

A.屈服挫折,放棄目標 B.拼搏一陣,無需堅持

C.勇敢面對,永不言棄 D.迴避挫折,選擇坦途

2、初中生小紅總是為自己個子不高感到難過,她總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如別人。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小紅( )

A.不能全面認識、評價自己 B.能夠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C.不能正確對待別人的評價 D.能客觀認識自己的內在素質

3、右圖直接反映出憲法( )

A.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B.是公民權利的保障

C.規定了國家生活中最根本的問題

D.制定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為嚴格

4、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它的確立是由我國( )

A.社會主義根本任務決定的

B.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國情決定的

C.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決定的

D.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決定的

5、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下列不利於實現國家統一的有( )

A.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B.我國政府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C.積極推進兩岸直接“三通” D.臺灣當局拒絕接受贈臺大熊貓

中考思想品德解題思路與方法,為你提供與眾不同的答題技巧

三、能力訓練

1、責任產生於( )考查學生再認知識的能力。

A.社會關係中的相互承諾 B.日常生活中的高雅情趣

C.友好交往中的取長補短 D.現代社會中的開明開放

2、我國專門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法律有( )考查學生再認知識的能力。

A.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B.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C.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 D.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

3、現階段,我國必須堅持和完善的基本經濟制度是( )考查學生再認知識的能力。

A.生產資料歸集體所有的社會主義公有制

B.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C.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

D.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4、對公民法定權利與義務關係認識正確的是( )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繫的能力

A.兩者具有一致性,權利即義務 B.享有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義務

C.兩者相互獨立,沒有任何聯繫 D.所有的權利和義務都具有雙重性

5、關於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關係說法正確的是( )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繫的能力

A.兩者都要承擔法律責任,沒有區別 B.兩者之間沒有鴻溝,違法必然導致犯罪

C.兩者都具有社會危害性,本質相同 D.兩者都是違法行為,都應受到刑罰處罰

6、大千世界,五光十色,無奇不有,在我們的周圍存在著很多誘惑,對此,我們應有的正確認識是( )識別、辨認事實或證據的能力

A.誘惑都是不良的,應拒絕所有誘惑 B.誘惑無所謂好壞,關鍵是如何對待

C.面對不良誘惑,我們應該自覺抵制 D.面對誘惑,很難有人能把持住自己

7、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在艱難困苦面前退縮過、屈服過、沉淪過,其所以如此,是因為( )

A、中國地大物博,經得住這些考驗和磨難 B.偉大的民族精神始終鼓舞著我們民族

C、因為我們是正義的,正以最終能獲得勝利 D.我國古代人民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

8、下列能體現憲法是國家根本大法的是( )(把握知識間內在聯繫的能力

A.憲法制定和修改程序嚴格 B.憲法規定國家生活中的問題

C.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D.憲法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9、在一列火車上,李某以查票是對自己不信任,有辱自己人格為由,拒絕乘務員查票。李某行為是( )(

識別、辨認事實或證據的能力;整理、篩選、歸納信息的能力

A.合法行為,應該支持 B.犯罪行為,應受刑罰處罰

C.維權行為,應該鼓勵 D.違法行為,危害公共生活

10.我國排汙收費制度規定,向環境排汙的單位與個體生產經營者,必須依照國家規定,繳納一定數額的排汙費。這直接體現了我國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是( )(整理、篩選、歸納信息的能力

A.經濟建設與控制人口相協調 B.先開發後保護,先汙染後治理

C.僅僅依靠人民群眾保護環境 D.誰開發誰保護,誰汙染誰治理

11、下列關於自強的說法正確的是( )(識別、辨認事實或證據的能力

A.自強就是對自身力量的確信 B.自強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備品質

C.自強就是超越自負告別自卑 D.自強就是自己獨立完成所有的事

12、下列能體現正確對待老師表揚和批評的是( )(識別、辨認事實或證據的能力

A.“我的畫竟然沒有被選上,老師真沒眼光,我簡直氣瘋了”

B.“老師竟然不選我的作文做範文,我再也不認真寫作文了”

C.“老師今天對我的批評雖然有些過分,但也是對我的愛護”

D.“老師今天對我的批評太過分了!我就要在課堂上頂撞他”

中考思想品德解題思路與方法,為你提供與眾不同的答題技巧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

(一)題型特點

主觀題是除選擇題之外的考查學生的一種重要題型,它的類型多樣,可以是辨析題、言行評析題、圖表題、關係類題、活動探究題等,它的信息容量大、分值大,答案的組織綜合性強。一般來說,主觀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知識綜合能力、遷移能力、歸納能力和演繹能力等。

一般來說,主觀題大多給出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圖片材料、表格材料等。涉及範圍廣泛,可以包括學校、家庭、社會等各個層次的生活),要求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

(二)一般的解題步驟

一般來說,解答主觀題可以按照“仔細審題,明確題意——迴歸教材,尋找知識——理清思路,規範表述”的“三步法”進行解答。下面將以題A為例,用“三步法”解題,請你模仿完成題B:

題A:一名年輕人一直是同學們心目中的領袖人物,但在他身上絲毫不見一些“佼佼者”的孤傲與盛氣凌人。一次有人問起他為何總能謙和有禮,他回答:“我有一個世上最好的媽媽,為了讓我上大學,她做了巨大的犧牲。媽媽從小就教導我,什麼時候也別忘記,國家第一,別人第二,你永遠只是第三。”

請運用所學知識,談談你對這件事的認識。

題B:一群青年人形成了一個“新失業群體”,他們終日與麻將等為伴,不願就業。他們靠父母供養、被人們稱為“啃老族”。目前我國65%以上的家庭存在著“老養小”現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養。

請你對“啃老族”年輕人的行為進行評析。

第一步:仔細審題,明確題意。這一步是答題重要前提。

具體步驟

分析題A

分析題B

1、粗讀一遍,瞭解輪廓和主題

該題是對榜樣人物的言行進行評析

2、審材料找關鍵詞

謙和有禮 媽媽的犧牲與教導 國家第一、別人第二

3、歸納中心思想或思考幾層材料間的聯繫

在媽媽的正確教導下,年輕人牢記並踐行,擁有良好的交往品德與愛國精神

第二步:迴歸教材,尋找知識。這一步是答題的關鍵。“題在書外,理在書中”,只有找準、找全答題所需的書本知識點,才有可能準確、全面地解答好題目。

1、準確性:尋找到準確的知識點,需要做到:準確理解題意;對該知識點的透徹理解;對知識的遷移能力。

2、全面性:能多角度、較全面地分析材料,往往是主觀題中拿高分的關鍵。介紹兩種有利於全面思考問題的思路:

(1)綜合思考問題:要求能從不同的、多樣的角度看問題。

最常用的方法是從知識體系(心理、道德、法律、國情四方面)尋找知識:

從問題角度: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綜合思考;

從身份角色角度: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個人自身綜合思考。

分析題A:

題目中有效信息(材料)

對應的書本知識




心理

道德

法律

國情


年輕人謹記媽媽正確的教導

——

正確對待父母的教育,這是孝敬父母的表現

履行孝親敬長的義務

——

年輕人總能謙和有禮

——

良好的交往品德,尊重他人,注意禮儀

——

——

年輕人能牢記並踐行“國家第一,別人第二”

——

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

積極傳承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和中華傳統美德

媽媽為了讓年輕人上大學,做出巨大的犧牲,並對年輕人進行教導

——

——

履行了撫養教育子女的義務

——

分析題B:

題目中有效信息(材料)

對應的書本知識




心理

道德

法律

國情


(2)辨證思考問題:要求能一分為二看問題,能看到事物積極與消極的兩面。

例:我國高端芯片的生產技術90%以上來自進口

材 料

分析出的積極方面

分析出的消極方面

我國高端芯片的生產技術90%以上來自進口

我國積極實施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引進並學習了國外先進的技術,推動了我國高端芯片的生產

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科技水平總體還不高,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

說明:該題若只能分析到一個方面,則說明對問題的認識不夠全面、辯證。

中考思想品德解題思路與方法,為你提供與眾不同的答題技巧

第三步:理清思路,規範表述。

1、理清思路:對找出的書本知識,根據一定的邏輯(並列、遞進、總分或分總等)進行排列。一般來說,並列情況較多,建議可將重要的知識點寫在前面。

題A:依據解題第二步中所列表格,本題可分四點作答:

①分析“年輕人謹記媽媽正確的教導”

②分析“年輕人總能謙和有禮”

③分析“年輕人能牢記並踐‘國家第一,別人第二’”

④分析“媽媽為了讓年輕人上大學,做出巨大的犧牲,並對年輕人進行教導”

題B:

2、規範表述:①書寫工整;②多角度的答案應分點表述;③答案表述應體現出運用書本知識分析相應材料。

題A:

①該年輕人謹記媽媽正確的教導,體現他能正確對待父母的教育,這是孝敬父母的表現。

②該年輕人總能謙和有禮,這反映他具有良好的交往品德,在與他人交往中能夠尊重他人,注意禮儀。

③該年輕人能牢記並踐行“國家第一,別人第二”,說明了他能夠積極傳承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和中華傳統美德。

④媽媽為了讓年輕人上大學,做出巨大的犧牲,並對年輕人進行教導,體現她很好地履行了撫養教育子女的義務,該年輕人為人謙和,這與媽媽對他正確的教導有直接關係。

題B:

題B參考答案:

①“啃老族”終日與麻將為伴,不願就業,說明他們沉迷於娛樂,缺乏抵制不良誘惑的堅強意志,同時還體現出他們缺乏理想和艱苦奮鬥的精神,是一種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表現;

②“啃老族”靠父母供養,說明他們還沒有做到基本自立,缺乏自立自強的精神,同時沒有盡到孝敬父母的責任和履行贍養父母的法定義務,也是對父母不負責的行為。

③“啃老族”現象在我國家庭中佔到很高比率,這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利。現在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現代化建設任重道遠,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通過我們的奮鬥成為現實,“啃老族”沒有盡到對國家、社會的責任。

④因而,“啃老族”的行為應受到社會的譴責,他們應當培養自立自強、艱苦奮鬥的精神,贍養自己的父母,同時要樹立為國家、社會盡責作貢獻的意識。

主觀性試題的解題要求主要有:

第一,將材料和觀點結合起來;

第二,多角度地全面思考問題;

第三,分點答題,條理清晰;

第四,運用學科術語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