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电动自行车成为安全出行工具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以其经济实用的特性,成为城乡居民优先考虑的代步工具之一。然而电动自行车在增多的同时,由于安全性能较低,造成交通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安全。

造成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有很多:驾骑者自身缺乏安全意识,不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等。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工作力度,别让电动自行车成为交通安全隐患。

加强驾骑者的法律意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有关交通法律法规,电动自行车应该在非机动车道行驶,而且时速不能超过15公里,在横过机动车道时应该下车推行。但现实生活中,很多驾骑者都没有遵守这些规定。道路上“飞速”行驶的电动自行车随处可见,有些时速甚至达到40公里以上,闯红灯、占道行驶、逆行、不按规定让行等违章行为也经常发生。这些驾骑者大多没有学过相应的交通规则,不少人可能连最基本、最常见的交通标志都不认识。因此,相关部门应对驾骑者加强法制教育和交通规则培训,使驾骑者心中有法律,时时牢记和遵守交通规则。

加强电动自行车相关立法,让交管部门对电动自行车的监管有法可依。建议加强电动自行车相关立法,明确电动自行车技术标准,规定电动自行车安全规范,制定电动自行车交通规则,完善电动自行车车道规划。交管部门应加强驾骑者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有条件的应在路口设立“勿越线停车等待”等电子警示标志,并在容易使电动自行车驶入机动车道的路段增设移动隔离栏和相关警示标志,对违反交通规则的驾骑者要依法严格执法。

加大生产、销售环节存在漏洞的堵塞力度。5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修订后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并将于明年4月15日正式实施,新规范坚持了电动自行车是非机动车的属性,规定其最高时速为25公里。据了解,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电动自行车,有的时速可以达到40公里以上,远远超过了非机动车的时速标准,大部分电动自行车销售点仍在销售车速严重超标的电动自行车。相关部门应对电动自行车生产商、经销商、维修店加强监管,禁止不符合技术标准和超出技术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出厂和销售,禁止维修店和电动自行车拥有者不按技术标准改装电动自行车,禁止不符合规范的电动自行车上路。秦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