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方法|高考作文的四大闪光点

写作方法|高考作文的四大闪光点

有人说:“文无定法”, 其实是说写作时,我们既可以匠心独运,别具机杼地布局谋篇,也能够洋洋洒洒,下笔如有神,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写好高考作文确实是有规律可循的。

因为,我们都知道,要做好一件事,必须先清楚有什么要求,它的质量标准是什么,做好高考作文也如此。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高考作文的四大闪光点。

一、题意符

这是应试作文的第一道关口,也是高考作文评分的第一把尺子。

高考作文与自由作文最大的区别就是有统一的命题,有命题就要求作文符合题意。只要不切合高考作文题的题意,都不可能得高分。

“符合”的含义是恰当、适当。高考作文题除了题干、材料或指定标题外,往往在“注意”(“要求”)部分提出若干限制条件。要“符合题意”,就要理解试题所限定的作文的角度、内容、中心、文体和字数等。写作前,要对试题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全面地审读和揣摩。确切理解它们的全部含义,不偏不漏、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要正确理解材料的寓意,要扣住关键词,把握标题或话题或材料的内涵;要用好相关的提示语,划定构思范围,确立中心和写作内容;要在文体、表达、字数方面做到“令行禁止”。

不仅有材料的题目要注意审题,命题作文也要好好审题,议论文要好好审题,记叙文也要好好审题。

面对“命题作文”题,若要写成“记叙文”,就必须敏锐地发现“命题”中的“情感穴位”,联系自己的情感生活,机智地加以发挥。这种“以情感人”的文章,最容易打动阅卷者的心灵弦索,取得最佳的效果。

有些“命题作文”是“理论性”的,要求学生写成“议论文”。“议论文”必须“以理服人”。为了做到这一点,学生应当在弄清题义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它的理论“焦点”,然后用自己的“思想燧石”去撞击它,在碰撞中激发理论的“火花”。这样,文章的理论阐述就可以既集中,又向纵深拓展了。

写作方法|高考作文的四大闪光点

二、开口小

范围宽广是作文的优势,有利于考生打开思路,激发想象。但如果仅把话题当作一个僵化的概念,笼而统之地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故要善于在原话题下找到适宜自己写作的突破口,“择其一点,不及其余”。把写作角度选得小些,这样有利于在所选的这一点上进行比较深入的挖掘,能把意思表达得透彻,内容更具体集中,中心更突出。

【例如】以“环保”为话题,《永宁河的变迁》当然比《救救地球吧》好。

三、视角新

清代学者赵翼也曾在《论诗》中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由此可见,作文贵在创新。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写作过程中,不要总是按照顺向思维、习惯思维或既有的思维定势进行构思,而是以独到的视角去审视题中所蕴藏的另类内涵,避开他人所常写,写别人所未写。

“母爱”是文学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个时代都有人在阐释着它的内涵。写母爱有众多的角度,也有不同的构思,人们习惯于写人类的母爱,写母爱的真,母爱的深,母爱的伟大。如果变换视角,暗渡陈仓,由常见的以人为主角转换到以物为主角,通过对物的叙写来表现话题的内涵,从动物的角度来写动物的母爱,就能带给人更强烈的震撼。

【例如】《它也是母亲》一文中,家中的小狗崽死掉了,父亲把它扔到河中,失去孩子的黑子或许不知道自己的狗娃已死,因此悲哀地叫唤,不顾严冬,到寒冷的河里把它的孩子叼回来,细细的梳理孩子的毛,舔干它身上的水。是的,黑子也是母亲,黑子也有母爱。这与失去孩子的人类母亲何等相似!作者几乎要对这不说话的母亲跪拜了,由此收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写作方法|高考作文的四大闪光点

四、感情真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作文因真实才具有感人的力量。朱自清的散文,成就是很高的。他散文的一个核心是“真”字。用真挚的感情,记写真实的景物,发表真实的议论。

但长期以来,说假话、套话、空话的现象在习作中屡见不鲜。从现在的学生作文中,很难寻觅到生活真实的影子、心路的真实历程。不知道是否真有那么多的老师带病上课晕倒在讲台上,不知道雨中妈妈送雨伞会感动得自己泪水伴着雨水流,也不知道在车上给老奶奶让座能赢得全车乘客的喝彩声……但千篇一律的文章读下来,不是感动而是悲哀:作文本是个人品质情感的宣泄,包含人文价值和人文底蕴,不应是写作大全的拼读、粘贴,否则遭遇挫折咋会有一半的学生家庭离异或父母去世呢?看似在写我,其实是“人云亦云”,空话虚情令人作呕,因此,让真情充溢篇章这是作文之根本。

在高考作文时,有几个具体问题必须注意:

(1)不要写那种“纯”抒情的、空泛的“散文”,应当实实在在地写“记人”、“叙事”、“议论”的文章;

(2)“故事新编”很难写,不要以为它是“终南捷径”,如果你没有这个“金刚钻”,就不要揽这个“瓷器活”;

(3)不要写那种随心所欲、肆意编造的“科幻作品”,动不动就是“时间隧道”,动不动就是“星球大战”,W教授,X教授,Y教授,等等;

(4)不要搞许多“一”、“二”、“三”、“四”,把文章切割、肢解的很破碎,尽可能地一气呵成;

(5)不要在标题下来三、四句玩“深沉”、玩“哲理”、玩“文字游戏”的“题记”,那是很令人倒胃口的,效果很不理想,影响了阅卷老师对“正文”部分的阅读情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