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撞击瞬间灭亡,这个瞬间是多长?

飞浩数据恢复

巨兽的黄昏。

首先要纠正一下,对恐龙大家族而言,灭绝的是非鸟类恐龙,鸟类恐龙繁衍至今,甚至比6500万年前还要昌盛,如今地球拥有的鸟类物种数量,比哺乳类多两倍,当然,也远超过恐龙王朝盛世时的恐龙物种数量。


因此,如今的古生物学界正在转变观点,6500万年前的小行星撞击,只不过是巨兽的黄昏,远不是恐龙王朝的黄昏,更不是恐龙灭绝的悲歌。


这次灭绝惨案,摧毁了当时地球上至少3/4的物种,包括植物和动物。除棱皮海龟和鳄鱼外,就动物而言,没有任何体重超过25公斤的四足动物幸存下来,无论是陆地上的还是海洋中的。是的,这是一次巨兽的黄昏。


只不过,恐龙正是巨兽的经典代表,最吸引眼球。


因此,无论是古生物学家还是大众,大多把注意力放在了恐龙而且是巨兽型恐龙的身上了。这样的观念需要重新纠正,白垩纪灭绝惨案的受害者众多,巨兽型恐龙只是其中的一类,从物种数量的角度看,它们甚至微不足道,也就区区数百种而已。当然,在白垩纪时期,它们的确繁衍众多,繁荣昌盛,称当时的地球大陆是恐龙王朝,大概也没什么人真有异议。而这次灭绝,将陆地恐龙王朝摧毁,也是事实。而且,多数逃过最初劫难的巨兽大概在数月内就会死于寒冷和饥饿。

图示:恐龙王朝


大灭绝持续的时间很长,很可能数以万年。但从地质学时间的角度看,数万年也只是一瞬间。

图示:灭绝分界线。小行星的撞击彻底改变了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从植物到动物(陆地和海洋)都发生了巨变。而物种大灭绝的发生持续了很长时间。


白垩纪摧毁恐龙王朝的那个小行星,大约直径为10公里,它在如今被称为墨西哥尤卡坦半岛的地方,那次撞击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可怕的陨石坑,地质学家将其称为希克苏鲁伯陨石坑,陨石坑整体略呈椭圆形,平均直径约有180公里,是地球表面已知的最大撞击坑。这次撞击释放的能量大约为100万亿吨TNT,而人类制造的爆炸物中,最大的是沙皇氢弹,被引爆的那一颗当量为5000万吨级,即这次撞击相当于爆了200万颗沙皇氢弹。

图示:对沙皇氢弹的了解,帮助我们搞懂了为何那颗小行星的撞击,造成了如此惨烈的后果。


不错,两百万颗沙皇氢弹在同一地点瞬间爆炸,对当地的影响是灾难性的,比如你会经历难以置信的地震,难以置信的海啸,但是,这还不足以直接导致全球性的大规模灭绝。毕竟陨石坑虽然很大,也就不过区区180公里左右。对人类来说,180公里的巨坑,足以让人头晕目眩,但从地球本身来评判,也不过就是一个青春痘罢了,而其直接影响范围也就方圆数千平方公里。而且直接影响主要是天空和陆地,对地球的主要区域海洋,看起来没有啥了不得的影响。

但这次撞击,却开启了白垩纪第三纪(K-PG)灭绝事件,成为白垩纪的终章。


一切都因为冲天而起的巨大尘埃云和炽热的羽流。


当小行星撞击地球时,碰撞的能量会蒸发陨石坑中的大部分地壳。这些碎片像火焰一样升起,冲上天空,被称为羽流。当这些碎片回落时,产生了烤炉效应。而羽流向东和西传播,笼罩了整个地球。然后,这些高温羽流受到地球引力束缚,又回落到大气中,点燃了全球的森林。

而全球性大火产生的烟雾,影响深远。改变了地球的气候,而整个生态系统的链条突然断裂。随后,地球花费了大约三百万年时间才从这次摧毁中得到恢复,但苟延残喘的各类最终被这次事件灭绝的物种,大约挣扎了数万年甚至十万年之久。

即便以恐龙家族而言,那些体型较小的恐龙的最终灭绝也是漫长的时间,而不是一瞬间或者一个月内就能发生的事情,毕竟在鸟型恐龙存活繁衍至今的情况看,就能反推当时的灭绝,绝非短时期内发生的事情。虽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多数灭绝物种很可能熬不到撞击后一周年。


但那些幸运活过一周年的物种中的多数,因为没有及时适应随后的冰期,也陆续灭绝,有研究称在撞击之后,即便在地球的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也下降到只有5度左右,并至少持续了数十年之久。



三思逍遥

我认为这个“瞬间”应该不是瞬间,而是很长的一段时间。

我们已经找到了这颗造成恐龙灭绝的陨石

事实上,题目中的两张图都有点儿夸张了,造成恐龙灭绝的那个小行星事实上可以认为已经找到了,就是位于墨西哥湾的尤卡坦半岛外海位置,这个地点是一次石油钻探中发现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陨石撞击地点↑

所以说,这颗陨石实际上直径只有十公里,并不像图中说的那么夸张。

这颗陨石产生的破坏能量有多大?

这个上古时代发生的遗迹直径达到了夸张的180公里,也就是到图中的那个虚线位置。根据估计,这颗陨石直径在10公里左右,产生的爆炸足足释出高达4.2×10^23焦耳的能量,相当于100万亿吨黄色炸药(10^14吨TNT当量)。

这个爆炸能量相当于什么呢?

↑沙皇氢弹爆炸时的照片↑

人类历史中最强的人造爆炸物是沙皇氢弹,爆炸威力只相当于5,000万吨黄色炸药;而希克苏鲁伯撞击事件的能量是沙皇氢弹的200万倍。下图是沙皇氢弹爆炸时的照片,蘑菇云的高度有56公里那么高,要知道,这颗陨石相当于200万颗这样的氢弹同时爆炸。

↑陨石坑现在的位置和想象的撞击后的情景↑

但是,即便是这么强大的威力,其破坏范围也是有限的。

虽然陨石撞击地球跟核弹爆炸完全是两回事,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来估计一下这颗陨石产生的破坏范围。

有一个比较经典的计算核弹破坏范围的公式:

核武器有效杀伤距离是有计算公式的,一般来讲,杀伤半径= C × 爆炸当量^(1/3),C为比例常数,一般取值为:1.493885。

我们把100万亿吨当量的数据带进去,可以得到,最后的杀伤半径是3200公里左右。这个距离其实是非常夸张的,比如说我用地图工具在陨石撞击地点画出来一个半径3200公里的圆,可以看到,这个圆基本上把大半个北美洲大陆给框进去了。

↑模拟陨石造成的破坏范围↑

虽然这个距离只是很大概的估计,但是只会多不会少,因为核爆包括了辐射伤害、火焰伤害,而陨石却没有,所以实际破坏范围应该比这个要小一些。

这个范围确实很夸张,但是还没有到一波带走整个地表生物的程度,毕竟除了北美洲之外,其他还有大片的陆地。

陨石是怎么让恐龙灭绝的?

陨石本身没有一波收走恐龙,但是最后导致恐龙灭绝了,这是因为陨石撞击地球的时候把大量的尘土带到了大气中,造成了阳光没有办法照射到地面上——这个时间可能长达数百年,在这段时间里,地球上的光照剧减,温度降低,造成植物大面积死亡,从而造成了恐龙因为没有食物而大量死亡;同时,陨石本身在撞击地球的时候也带动了地质运动,造成了当时大量火山的喷发,喷入大气中的火山灰进一步加剧了地球的寒冷。

实际上当时并不是所有生物都死了,大量的哺乳动物得以存活,因为他们体积小、需要的食物少,只要少量的可以在寒冷环境下存活的植物就可以生存下来。

↑恐龙时代的哺乳动物↑

而恐龙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逐步灭亡的。有一个数据我没有查证过,说是陨石事件之后,恐龙又硬挺了100万年才灭绝的——这大概是有化石相关的证据支持的,反正我没有查到。


SilentTurbine

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原因目前科学界最普遍的认知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小行星碰撞。而且科学家目前已经使用掌握的资料模拟了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那场天灾。模型显示,一颗直径大约在37-58公里的小行星当时以20公里/秒的速度猛烈相撞了地球,并发生猛烈大爆炸, 强烈的撞击引发了足以改变地球地貌的10.8级地震,地震波传递数百公里,并持续了30分钟,期间巨大的能量释放甚至煮沸了海水。

随后地球上的大量尘埃抛入大气层中,致使数月之内阳光被遮挡,大地一片黑暗寒冷,植物枯死,食物链中断,包括恐龙在内的很多动物绝灭。这次撞击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的数十亿倍投放到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直接在地球表面砸出了巨型火山口,并形成了宽达500公里的核心撞击区域。

又据氧同位素的研究,显示撞击后大洋表面水温下降约10℃。研究者估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地表平均气温下降约数摄氏度,导致全球冰川化,形成新冰期。那时的地球进入了漫长而黑暗的冬天,大地久久不见天日,地面急剧降温,景况十分可怕。据说地球上要是发生了核大战,其情景将与6500万年前的那幕惨剧相似。所以说现代社会核大战实在是打不得。

由于科学家已掌握了大量的证据,小行星现在已很难洗刷自己的“罪名”。然而,小行星真的是“屠龙凶手”吗?如果6500万年前小行星没有撞击地球,恐龙是否就会 一直繁衍到今天?小行星究竟对白垩纪末期的大绝灭事件负有多大的“责任”?这些仍然有待科学家的进一步确认。


天马行文

图注:撞击想象图,图片来自网络

目前科学家的主流观点认为恐龙的灭绝是因为一个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彗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撞击本身的时间不到一个小时,但是其造成了各种灾害的世界却很长。我简单的介绍一下:

首先就是撞击本身,这颗宽度超过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湾南部,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这次撞击的威力相当于今天地球上所有核武器爆炸威力的10000倍,是不是已经眼花了,不用数了,是1万倍。等于美军当年在广岛投掷原子弹威力的1000000000倍,又花眼了,是10亿倍。撞击留下了一个直径200公里的撞击坑,这个撞击坑的名字叫做希克苏鲁伯撞击坑。

图注:撞击想象图,图片来自《恐龙革命》

图注:撞击想象图,图片来自《恐龙革命》

图注:撞击位置示意图,地图为白垩纪时期的地球,图片来自网络

撞击引发的灾难:

1. 冲击破,撞击的威力非常巨大,其造成的冲击破能够将大树连根拔起,冲击破以撞击点为圆心,波及大部分的北美洲和南美洲。

2. 地震,撞击导致了非常严重的地震,强度超过了我们人类经历的任何一次地震。

3. 海啸,撞击在墨西哥湾制造了高度可达100米的巨型海啸,恐怖的海啸吞没了墨西哥湾周围的沿海地区,远在大西洋另一端的非洲和欧洲也收到了海啸的影响。

4. 火山爆发,撞击引起了巨大的地质变动,剧烈的火山爆发在全球出现。

5. 火风暴,这其实就是肆虐的火焰,引燃一切能够燃烧的动物,树木、空气、甚至是恐龙。。。

图注:燃烧之后的地球,图片来自《恐龙革命》

图注:火风暴,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提到的这些灾难其实也都是短时间之内的,影响最深远的撞击产生的大量尘埃上升至10公里以上的平流层,形成一层灰色面罩将地球包裹起来,这个面罩挡住了太阳光,造成了地球温度下降,没有阳光导致植物的死亡,植物的死亡进而导致了以植物为食的动物的死亡,然后是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食肉动物死亡,整个食物链崩溃了。平流层中的尘埃可能经过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才最终散去。

图注:被尘埃笼罩的地球,图片来自《恐龙革命》

其实有一点应该说明一下,恐龙并没有灭绝,它们中的一支存活至今天,那就是鸟类。我们通过所说的恐龙灭绝实际上是非鸟恐龙的灭绝,时间则是在距今6600万年前。非鸟恐龙的灭绝也不是短时间之内的,在小行星撞击地球之后,非鸟恐龙可能继续坚持了几十万年的时间,最终才全部消失,证据就是发现于科罗拉多州的阿尼马斯组(Animas Formation)含恐龙部分的时代也可能属于古新世。这个发现显示该种恐龙存活到县很多该,接近645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之后100多万年。

图注:鸟类就是恐龙的后代,图片来自网络


古生物探索

小行星撞击引起了地震、海啸、冲击波等多种次生灾难,最快的是地震波,三十分钟传遍全球。最慢的是冲击波(也就是狂风),约两天后传遍全球。这些次生灾难杀死了百分之九十的恐龙。

余下的恐龙还坚持了一百多万年才彻底灭亡。这个时间与地球的一生比才算是瞬间,与人的一生比很漫长了。


科技文化郑军

恐龙之迷

一.陨石碰撞说:\n\n1980年,美国科学家在6500万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高浓度的铱,其含量超过正常含量几十甚至数百倍.这样浓度的铱在陨石中可以找到,因此,科学家们就把它与恐龙灭绝联系起来了.根据铱的含量还推算出撞击物体是相当于直径10公里的一颗小行星.这么大的陨石撞击地球,绝对是一次无与伦比的打击,以地震的强度来计算,大约是里氏10级,而撞击产生的陨石坑直径将超过100公里.科学工作者用了10年的时间,终于有了初步结果,他们在中美洲犹加敦半岛的地层中找到了这个大坑.据推算,这个坑的直径在180公里到300公里之间.现在,科学工作者们还在对这个大坑做进一步的研究. \n___ 科学家们开始为我们描绘6500万年前那壮烈的一幕.有一天,恐龙们还在地球乐园中无忧无虑地尽情吃喝,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剌眼的白光,一颗直径10公里相当于一座中等城市般大的巨石从天而降.那是一颗小行星,它以每秒40公里的速度一头撞进大海,在海底撞出一个巨大的深坑,海水被迅速气化,蒸气向高空喷射达数万米,随即掀起的海啸高达5公里,并以极快的速度扩散,冲天大水横扫着陆地上的一切,汹涌的巨浪席卷地球表面后会合于撞击点的背面一端,在那里巨大的海水力量引发了德干高原强烈的火山喷发,同时使地球板块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那是一场多么可怕的灾难啊.陨石撞击地球产生了铺天盖地灰尘,极地雪融化,植物毁灭了,火山灰也充满天空.一时间暗无天日,气温骤降,大雨滂沱,山洪暴发,泥石流将恐龙卷走并埋葬起来.在以后的数月乃至数年里,天空依然尘烟翻滚,乌云密布,地球因终年不见阳光而进入低温中,苍茫大地一时间沉寂无声.生物史上的一个时代就这样结束了.

二.彗星碰撞说:\n「彗星碰撞说」是以古生物学者──戴维?劳普以及约翰?塞普柯斯基发表的「古生物的绝种是每两千六百万年发生一次」论点为开端而产生的。路易?阿尔巴勒兹将这个论点及自己的理论送给天体物理学者─查理?谬拉,后来谬拉就认为是由于太阳的半星复仇女神星的引力,周期性地把彗星推向地球的缘故。 \n

三.造山运动说:\n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造山运动使得沼泽干涸,许多以沼泽为家的恐龙就无法再生活下去。因为气后变化,植物也改变了,食草性的恐龙不能适应新的食物,而相继灭绝。草食性恐龙灭绝,肉食性恐龙也失去了依持,结果也灭绝了。此一灭绝过程,持续了1,000─2,000万年。到了白垩纪末期,终至在地球上绝迹。

四.气候变动说:\n由于板块移动的结果,海流产生改变,更引起气候巨幅的改变。严寒的气候使植物死亡,恐龙缺乏食物而导致了灭亡。

五.火山喷火说:\n因为火山的爆发,二氧化碳大量喷出,造成地球急激的温室效应,使得食物死亡。而且,火山喷火使得盐素大量释出,臭氧层破裂,有害的紫外线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灭亡。 \n

六.海洋潮退说:\n根据巴克的说法,海洋潮退,陆地接壤时,生物彼此相接触,因而造成某种类的生物绝种。例如袋鼠,袋鼠能在欧洲这种岛屿大陆上生存,但在南美大陆上遇见别种动物就宣告灭亡。\n除了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以外,还有疾病与寄生虫等的传染问题。

七.温血动物说:\n有些人认为恐龙是温血性动物,因此可能禁不起白垩纪晚期的寒冷天候而导致无法存活。因为即使恐龙是温血性,体温仍然不高,可能和现生树獭的体温差不多,而要维持这样的体温,也只能生存在热带气候区。同时恐龙的呼吸器官并不完善,不能充分补给氧,而它们又没有厚毛避免体温丧失,却容易从其长尾和长脚上丧失大量热量。温血动物和冷血动物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如果体温降到一定的范围之下,就要消耗体能以提高体温,身体也就很快地变得虚弱。它们过于庞大的体驱,不能进入洞中避寒,所以如果寒冷的日子持续几天,可能就会因为耗尽体力而遭到冻死的命运。

八.自相残杀说:\n因为气候问题,使花草大量灭绝,从而使以食草为生的食草龙渐渐死亡,而肉食者,也因为没有了食物,而灭绝 \n

九.压迫学说:\n恐龙的数目急增,在植物有限的情况下,造成了草食性恐龙的灭绝,接着靠食用草食性恐龙为生的肉食性恐龙也因为食物的不足而跟着死亡。(疑点:何以恐龙会在历经了长达约两亿年的生态平衡之后突然增加?为此学说成立的重要关键,也直接地造成了许多学者对恐龙异常增产的原因检讨。)

十.哺乳类犯人说:\n在中生代后半,已有哺乳类的祖先生存。根据化石的记录,当时的哺乳类体型甚小,数量也十分有限,直到白垩纪的后期,数量才开始急速增加。推测它们属于以昆虫等为主食的杂食性,这些小型哺乳类发现恐龙的卵之后,即不断取而食之。 \n

十一.物种的老化说:\n认为恐龙由于繁荣期间长达一亿数千万年,使得肉体过于巨体化。而且,角和其它骨骼也出现异常发达的现象,因此在生活上产生极大的不便,终于导致绝种。\n恐龙中最具代表性的雷龙,体长二十五公尺,体重达三十吨,由于体型过于庞大,使动作迟钝而丧失了生活能力。另外,三角龙等则因不断巨大化的三只角以及保护头部的骨骼等部位异常发达,反而走向自灭之途。\n(本人意见:并非所有的恐龙体型都如此庞大,也有体长仅一公尺左右的小恐龙。另外,也有骨骼像鹿一般,能够轻快奔跑的恐龙。但为什么这种恐龙也同时绝种了呢?而且,异常发达的骨骼等部位,在冷血动物体内,推测能够吸收外界的温度,也能放出体内的热,以调节身体的温度,具有非常有利的功能。由此,我对于恐龙因种的老化而绝种的说法表示怀疑。) \n

十二.生物碱学说:\n这种学说认为恐龙所生存的最后时期─亦即白垩纪,开始出现显花植物,其中某些种类含有有毒的生物碱,恐龙因大量摄食,引起中毒而死亡。因为,哺乳类能够藉味觉和嗅觉来分辨有毒的植物,但是恐龙却没有这种能力。\n不过,含有生物碱的植物并非突然出现于白垩纪后期,在恐龙绝种的五百万年前已经可以见到。此学说未说明何以恐龙在这段期间内仍能生存。

十三.被子植物中毒说:\n恐龙年代末期,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中所没有的毒素,形体巨大的恐龙食量奇大,大量摄入被子植物导致体内毒素积累过多,终于被毒死了。

十四.大陆漂移说:\n地质学研究证明,在恐龙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陆只有唯一一块,即“泛古陆”。由于地壳变化,这块大陆在侏罗纪发生的较大的分裂和漂移现象,最终导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恐龙因此而灭绝。 \n

十五.地磁变化说:\n现代生物学证明,某些生物的死亡与磁场有关。对磁场比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时候,都可能导致灭绝。由此推论,恐龙的灭绝可能与地球磁场的变化有关。\n\n除了上述的十五种说法之外,还有「传染病」、「来自宇宙的放射线或超新星的爆炸」「未乘上诺亚方舟」、「太阳系震动说」等较鲜为人知的说法,至于那一个才是最好的说法,全凭各人的想法,并没有一定的对与错。

索恐龙灭绝之谜.根据力是物质地五维空间.是运动的物质所产生的作用的科学发现.经过探索和研究揭开了恐龙灭绝之谜.造成地球上恐龙灭绝的原因是: \n

1.地球上的地壳受到了外来小行星的撞击.使地壳破裂来自于地核内的巨大的炽热的岩浆喷发出来.对薄弱的地壳产生巨大的作用力,使地壳发生了强烈的变动.其表现就是巨大的地震和火山爆发.本人认为由于恐龙生长的时代,包容地球表层的地壳十分的单薄和脆弱.经常发生强烈地地震和火山爆发.

2.根据力是物质地五维空间.是运动的物质所产生的作用的科学发现.经过探索和研究发现: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地球就向一个刚刚孵化出来的软壳鸡蛋一样.因此,那时地壳是非常的薄弱.一有外来行星的撞击就会发生破裂.由于上述原因使地球内部的地核炽热的岩浆喷发出来.造成了地球表面的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和地震.因此,造成了恐龙的灭绝.

3.由于以上的原因使地球上的巨大的动物---恐龙被吞噬和掩埋最终被灭绝了.一部分恐和动植物被火山的炽热的岩浆所掩埋就变成了恐龙和动植物的化石.另一部分被地壳地震所产生的地表的裂痕和趋皱所覆盖在地下融化为石油和结晶成为了煤炭.从此,恐龙灭绝之迷被本人揭开了.地球上的恐龙灭绝之后,地球上的新生的动物和植物又开始生长和繁殖了.地球又开始了新的造山运动.地球上发生了翻天覆地沧海桑田般的变化.以下文章证实了本人的这一科学发现: \n\n地球历史上的中生代曾经生息过种类繁多的爬行动物——恐龙。这样一个主宰地球1.6亿年之久的庞大动物类群在白垩纪末期却突然惨遭覆灭。到目前,各种有关恐龙灭绝原因的解释均不能自圆其说,其中美国物理学家路易·阿尔瓦雷兹提出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假说近来倍受各方关注。他在研究意大利古比奥地区白垩纪末期地层中的粘土层时发现微量元素——铱的含量比其他时期岩层中陡然增多30~160倍,之后人们从全球多处地点取样测验都得出同样结论,白垩纪末期地层中铱元素含量异常增高的确是普遍性的。于是阿尔瓦雷兹认为,在白垩纪末期有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 产生的尘埃遮天蔽日,造成地表气候环境巨变导致了恐龙的消亡。但是,用小行星撞击来解释岩层中铱含量增加和恐龙灭绝存在许多疑点。

1 、小行星一般都是由硅、 铁类元素构成,这样巨大的小行星落在地球表面即使经历漫长岁月也不可能踪迹全无,而在地球上从未发现有这样大型的陨石; \n

2 、白垩纪末期的岩层大部分是熔岩冷却形成的火成岩 ,由尘埃堆积而成的沉积岩只占地表很小一部分。仅一颗小行星撞击扬起的尘埃能够把当时地球上绝大多数动植物埋入深达几千米的岩层中吗? \n

3 、一颗小行星所含的铱元素就能均匀地散布以至覆盖整个地球表面吗,况且,铱元素在地外小行星上存在(含量并不很多),在地球深处也同样存在,为什么只推测来自地球以外而不是来自地球内部呢? \n其实,白垩纪末期地层中铱含量增多的异常情况与恐龙的灭绝的确密切相关,但通过仔细研究却可以得出另一种结论。我们知道,在地球内部进行的热核反应会不断积聚起巨大能量,一旦地壳承受不住时,内部压力便冲破地壳突然释放形成大爆发。铱——这种主要存在于地核内的元素在大爆发时通过熔岩喷发从地球深处带到地壳表层,而公认的标志白垩纪结束的粘土层正是大量火山灰尘堆积形成(科学家在夏威夷克拉维亚火山喷出的气体中曾检验出微量的铱)。所以,白垩纪末期地层中铱含量普遍增多恰恰证明当时地壳发生了普遍性剧烈喷发。 \n化石档案告诉我们,绝大多数恐龙的死亡时间和绝大部分恐龙蛋化石的产出年代是在白垩纪末期,已发现的恐龙和恐龙蛋化石全部保存在富含铱的薄粘土层下的地层中,在白垩纪末期以后的地层中便消失了,这与地质学界认定的白垩纪末期大规模造山运动等一系列全球性地壳构造剧烈变动的时间正相吻合。 \n原先广布繁盛动植物的地壳表面在大爆发后膨胀分裂形成了现在的大陆和大陆架,当时地球上绝大部分动植物被喷发的熔岩和火山灰所掩埋。恐龙和其它动物的遗体在高温、高压、隔绝空气的巨厚岩层中,经历了漫长时期,变成了现在的石油。所以据勘探在所有大陆(包括南极洲)和大陆架的地层中都有石油矿藏分布(大洋盆是大爆发后才形成所以例外),区别只是相对集中或分散而已。 \n近年来在内蒙古巴音满都呼白垩纪末期的地层里出土的数百个原角龙和甲龙化石中,大量恐龙完整骨架成群堆积在一起,从遗骸的埋葬姿势看,它们是在极度痛苦中死去,其中还有整窝的恐龙幼仔骨架。这一情景显示它们是灾难性的集体死亡,而且死后尸体迅速在原地被埋葬(在世界其它地方的恐龙化石许多都有相似的死亡特征)。同时发现当地含化石的岩层是一种砖红色的粉沙岩层,这种由大量火山灰堆积而成的沉积岩正是形成化石的最佳环境。可以推测那次环境剧变的过程相当突然和短暂(新星爆发时突然变亮的时间往往只有几天至几个月)。因为,如果地球环境是在较长时间逐渐变化,恐龙种群是缓慢消亡的话,它们的繁重肯定会受极大的影响,而不会留下这么大量埋没时间相对集中的恐龙蛋化石和整窝恐龙幼仔化石。所以,大多数恐龙应是在生存环境一直基本正常的情况下因突然降临的毁灭性灾难而大批死亡。 \n大量的石油和煤藏以及体现当时地球环境特征的动植物化石均显示,白垩纪末期以前,地球大气层的密度和厚度远远超过现在,地表较为平坦,全球都是非常温暖潮湿的气候环境。那时极地和赤道温差很小,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地质学家曾在北极圈内的埃尔斯米尔岛发现了一片以水衫为主的化石树林,林中还有鳄等动物化石,说明极地曾具有热带的气候环境。自然环境是决定生命存在 形态的主要因素,地球大爆发后,当那些身躯硕大的恐龙赖以生存的湿热环境不复存在时,即使有一些幸存下来的也无法适应改变的相对寒冷干燥、有冷暖季节区分的气候环境而继续生存。所以,大多数恐龙的绝迹便自然而然了。 \n还有一部分幸免于难的恐龙(大多体形较小)以及一些早在侏罗纪就已经进化为原始鸟类、哺乳类的动物(如由翼龙进化的始祖鸟),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中,经过7000万年不断演变,大多数物种改变了原来的形态,由变温的冷血动物进化为耐寒的能调节体温的热血动物(鸟类、哺乳类及人类)。当然,每次大规模物种进化后,总会有一些物种保留原状。像鱼类进化为两栖类后,鱼类还延续生存一样,爬行类中也有极少数(鳄、蜥蜴等)至今仍然保持了7000万年前恐龙的原始形态。 \n地球岩层中的生物遗迹揭示,在生命进化史上,每隔一定时期就会发生一次物种大灭绝,白垩纪末期的恐龙灭绝不是唯一的灾难,在更早的年代中曾发生过多次。如发生在5. 4亿年前,绝大部分无脊椎动物在很短时间突然出现的“寒武纪生命大爆炸”现象,显示生物从单细胞向多细胞进化与爬行动物向哺乳动物进化一样,的确是一个突然的过程(有1984年发现的我国云南澄江化石群为证)。 \n迄今没有明显的证据可以证明恐龙灭绝这种大规模生物灭绝是由小行星撞击引起的。但是,地球内部地质构造频繁变动(至今仍在继续)的事实表明,周期性地壳构造变动(大爆发)引起的环境“灾变”在生命进化过程中始终起主导作用。当然,小规模的物种逐渐进化也是贯穿于整个生命演变过程。周期性天体爆发是所有行星(包括地球)在演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如新星爆发)。


尤物摄影

6500万年前恐龙因为小行星撞击瞬间灭亡,这个瞬间究竟是多长?时间应该很长很长,大致估计一下,应该在数十万年左右,下面来说说原因。

科学家对这次小型星撞地球的案发现场——尤卡坦半岛陨石坑的尺寸和规模,进行了详细的测量,根据测量结果,有理工生对这一次的天地大冲撞,计算出了事件发生的大概过程。

首先,是小型星的速度极快,一个直径大约十多公里的天体小型星,在越来越接近地球时,地球表面上的人或者恐龙,完全听不到这个火球发出的任何声音,因为它的速度太快了,比声音的速度还要快。

当这个小型星越来越接近地球,它接触到的空气密度也越来越大,可小型星的速度实在太快了,根本慢不下来,以至于空气还来不及避开,就被小型星给严严实实的挤压在一起,像是我们平常用打气筒给篮球充气一样,只要空气被严重压缩后,被压缩的空气就会发热,不信的话去摸一摸刚刚打完气的气筒,那是热乎乎的。高速的小型星会把空气压缩得非常厉害,让空气就变得巨热,大概有6万度那么高。

被压缩得这么厉害的空气,会变得非常坚硬,就像高台跳水一样,如果掌握不好入水角度和技巧,运动员入水时就会受伤。小型星肯定不知道跳水运动员必须掌握的的技巧,所以,在小型星和压缩空气的较量中,小行星先会被搞的四分五裂,如果是小一点的,就会爆发一场通古斯大爆炸那样的天启事件。

可是,这个6500万年前的小型星太大了,而且还比较硬,于是它——狠狠的撞到了地面,把地面撞出一个大坑。一下子把天启事件,升级成了天绝规模。

按照尤卡坦半岛陨石坑

的尺寸和规模计算,这次碰撞炸掉了约1000立方公里的泥巴,石头、海水和气体,这颗巨型天文炸弹的杀伤半径大概是250到300公里,另外伴随的强力冲击波至少可以传递出1500公里以上。,此外,地表被炸飞后,又落下来的大块碎片,大概分布到了——半个地球世界。注意,只是半个。

原以为这些理工狂人的计算到这里已经结束了,谁知道还有狂热者,持续跟进了计算。居然算出了在尤卡坦半岛的地球背面(也就是距离最远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蒙古地区,按照热力学计算结果,这次大撞击所产生的巨大热量传导到蒙古地区时,会让蒙古地区的地表温度上升到50摄氏度,传播的时间需要15个小时。根据这个结果,包括恐龙在内的很多动物,只要

躲在一些合适的地方后,就不会即刻挂了。

这是当时就发生的事情,接下来,就轮到“核冬天理论登场了。

人类其实并不太关心恐龙是怎么灭绝,因为这是科学家的事情。但是对自己会不会灭绝,倒是非常的上心,核武器出现后,人类花了好大心思,来研究核大战爆发的结果,最后研究出的结论是:将迎来一个核冬天。一旦核大战爆发,地球表明上的尘埃会腾飞到天际,久久不能散去,尘埃会将大量的太阳光,反射回太空,同时地表也因为失去阳光,温度急速下降,大量的动植物开始死亡,一个人为的、长期的核冬天来临。在接下来,因为环境变化,地表原有的生态链条都开始变化,引发食物极度短缺。最后整个人类,只有极少数幸存者可以活下来。

小型星撞击后,还是有很多能够活下来的恐龙。接下来,有大火、烟尘、缺水、食物消失和个体变异等等,轮番上阵。让这些幸存者中的大多数,再慢慢的死去。

幸亏人类还暂时用不上这个研究结果,但还是很合适,非常合适。用核冬天理论来解释恐龙的灭绝,核冬天理论的第一次科学运用,就这样套用在恐龙灭绝上。难怪很多科学家们反对核武器时,就用恐龙做为图腾。这是个理论指导实践的好案例。

在后面的几十万年,留下了很多的恐龙蛋。可是,在恐龙蛋的胚胎内部,已经开始出现异化。或许这些恐龙蛋的母亲还是幸运的,至少还有食物,还能生个龙蛋。但是这些蛋,很多都已经变异得无法孵化了,或者为了适应环境,恐龙已经巨变了。

还有人猜想,可能今天的鸡,就是恐龙的后裔。


圆创观点

反对另外一个回答说的30分钟。

古生物学家发现的最晚的恐龙化石,其实在是陨石撞击(KT时间线)的百万年之后了,说明从陨石撞击到恐龙灭绝至少花了百万年。

因为小行星撞地球不是恐龙灭绝的直接原因。这次撞击给地球生态造成的影响才是关键。

当那颗直径10公里的陨石撞击地球时,恐龙“瞬间”灭亡,我认为这个瞬间,至少是百万年的级别,而不是我们想的一“瞬间”。

当然,百万年对于恐龙上亿年的历史来说,不过是一瞬间罢了。

恐龙作为陆地上的霸主,曾经在统治了地球1.6亿年,而我们人类的历史,也不过几万年罢了。

有科学家推算出,在离陨石冲撞点较远的地方,陨石撞击造成的冲击波对恐龙造成的伤害大概是被车撞一下差不多。恐龙可不像人类那么脆弱,至少有30%的恐龙可以存活过撞击造成的冲击与地震那段时间。

毕竟那时候也没有高楼大厦可以埋住恐龙。

所以说恐龙不是被陨石直接撞死的。

人类在地震面前显得脆弱是因为人类的身体很脆弱,在垮塌的楼房的面前毫无抵抗力。

但既然恐龙能挺过撞击的那几个小时,那什么什么导致恐龙还几年世家内灭绝的呢?

科学家认为是撞击产生的烟尘和碎片被扬起到空中,将白天变成黑夜。

恐龙是一种介于冷血与恒温动物的特殊动物,其体温也是依据环境温度来控制自己温度了,同蛇一样,当环境温度很低时,恐龙的活动能力会大大下降是的,当然没办法外出吃草或者捕猎。

研究人员认为撞击后的第一年,地球温度下降了26度,而后三年,平均气温至少下降了10度,类似核大战后的核冬天。

与此同时植被在因为无法接受到阳光,没法进行光合作用,纷纷死去,导致了整个食物链的崩溃,食草性恐龙无草可吃,也随后死去,而肉食性恐龙没有低级食物链的供给,也慢慢灭绝。

生态变化导致了恐龙的大灭绝,这个过程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可能需要几十万年。

当然这只是推测,需要更多证据来支持。

更多科学知识,请关注我哦~

不太正经的刘博士

我们都知道,曾经在地球上无比繁盛的恐龙家族灭亡于6500万年前的一次小行星撞击,这在生物进化学上基本成了一个定论,因为生物学家找到的恐龙化石几乎都是在6500万年以前的,而地质学家也考证了6500万年前一次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遗迹,就是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撞击地球小行星的大小大致为直径十公里(有说直径7.9公里)。而我们所看到的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一般都解释为6500万年前的小行星撞击,导致了恐龙的灭亡。那么恐龙灭亡的时间是多长呢?其实不可能是一瞬间的。


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还必须得说一下,直径十公分这么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会造成哪些现象,以及引起哪些影响?

首先,当上亿吨的这颗小行星以极快的速度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时候,它会被地球强大的拉力拉碎,形成几块巨大的岩石,这些岩石在大气层中和空气摩擦剧烈燃烧,发出极亮的光,并且释放大量的烟尘,它们有的撞击到了陆地,有的则掉落到了海中,由于这些岩石体积巨大,速度极快,掉落到陆地上的会引起一定范围的地震,冲击波甚至会影响到地壳下的地幔,引起周遭的火山爆发,并且还会在地面上溅起巨大的烟尘无数的石块儿,被溅起的石块有的甚至会飞出大气层。


而掉到海里的巨石则会掀起冲天的巨浪,并引发海啸,横扫岸边的一切。

这么大的灾难能瞬间灭绝恐龙吗?不会的,在这样的灾难中,被直接杀死的恐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因为即便是这样大的小行星撞击造成的灾难,也不会比北美洲的面积更大,那么是什么灭绝了所有的恐龙呢,最厉害的杀手其实是行星撞击造成的烟尘。

前面说了,小行星进入地球大气层之后会形成许多烟尘,掉到地面上之后,也会溅起巨量的烟尘,并且还会引起火山爆发,同样会向大气层中释放巨量的烟尘,这些遮天蔽日,在整个地球的大气层中蔓延,渐渐盖住了全球的天空,这样一来,来自太阳的光芒就无法照射到地面上,那么地面的温度就会迅速下降,整个地球都陷入了冬天,连赤道地区可能都在零度以下,我们知道,恐龙是冷血动物,只能在适宜的温度中生活,现在的爬行动物仍是这样,气温低于20度就会行动不便,何况是零度以下呢?所以这一时期会有大批的恐龙被冻死。

但是这样的灾难影响的不止是恐龙家族,也影响到了其他的动植物,特别是植物门类,由于没有阳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地球上大多数的植物都开始枯萎凋零,而植物的死亡也让恐龙们失去了食物来源,所以又有大批的恐龙饿死了。

如上的过程大概会经历一年的时间,但是也只是在最初的几个月中,绝大多数的恐龙都被冻饿而死,然而这些烟尘在地球上空飘荡了数年之久,有的地质学家甚至认为会在十年以上,恐龙们是极难撑过这么长的时间的。

不过即便如此,也有一些生物学家认为有些很小个子的恐龙是挺过了这次灾难的,然而这是小行星撞击,彻底改变了地球的气候,使得地球不再像以前那么炎热湿润,而是变得相对比较寒冷干燥,作为冷血爬行动物的恐龙,不太适合这样的生态环境,但是身体恒温的哺乳动物却能适应这种生态环境,于是哺乳动物开始发展壮大起来。

那么那些很小个子的恐龙怎么样了呢?生物学家认为它们中的一部分开始向鸟类进化,个子变小,并且长出了保护体温的羽毛,前肢进化成翅膀开始飞翔,于是一种新的物种出现了。

也有古生物学家认为,剩下的极少量的小个的恐龙由于没有进化,终究没有挺过地球生态环境的转变,于这次小行星撞击之后100万年才全部灭绝,但淘汰它们的应该是哺乳动物的捕食了。


人类的方向

对于大多数大型恐龙来说,这个灭绝瞬间应该是半年到一年左右。对于小型恐龙来说,这个灭绝时间是1-2年。对于全体恐龙来说在3年内灭绝干净,所以恐龙灭绝史对于地球历史来说,的确是一瞬间而已。

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10km小行星以每秒40km的速度大斜角撞击在今天的墨西哥湾附近,释放出的能量是无法计算的,地壳被彻底击穿,附近的土地彻底液化像水一样的波动,但这个冲击波只是局部,大约直径3-5千公里范围内都会受到冲击波的直接影响,但最具杀伤力的却是撞击导致的巨量尘埃,正是这些尘埃遮天蔽日,导致阳光直射不到地面,导致全球寒冬,草木因为没有光合作用而枯萎死亡,再导致草食系恐龙饿死,再传导至食物链的顶端霸王龙之类的死亡,整个恐龙的灭绝链条就是这样的。

因此从撞击开始大约3个月后,浓厚的尘埃扩散到全球,阳光无法穿透到地面,因此气温的下降几乎是立刻下降(大气与地面的热储量极小,气温下降在1-2天即可完成),大型恐龙多数是冷血动物,无法适应这种气温下降,立刻冻僵,2个月内基本死亡,部分恐龙继续吃死亡恐龙的尸体腐肉还可以活几个月,但最多2-3个月后,肉食性恐龙也无法耐受这种低温天气逐步冻死和饿死。要知道大型恐龙这类动物耐受无食物的时间顶多5-7天,逾期立马饿死。

对于小型恐龙,还可以在洞穴、地下继续生存一段时间,它们以昆虫、小型草木为食,可以坚持1-2年,直到这些食物也枯竭而死。

当然很多水下恐龙可能继续存在一段时间,但是因为气温全球下降,水面包括近海冻结,水下恐龙无法得到足够的食物而死亡。

上述过程将在3年内全部完成。

当然也有科学家认为恐龙灭绝不单纯是小行星事件,与之同时在今天印尼爪哇岛上有一个持续喷发了数万年的超级火山,对于全球气候也有同样的不利影响,这也促进了恐龙的灭绝,所以对于恐龙的灭绝其实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澄清,但无可否认小行星可能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但尘埃是会落地的,一般从2-3年后开始,大气中的尘埃基本落干净,大地气温回升,草木开始生长,但恐龙已不在了,具备体温调节能力的哺乳动物们挨过了这个漫长冬天,最终发展出人类,整个地球环境恢复大致需要10年左右。

温血类的哺乳动物耐受环境变化的能力要比冷血恐龙强大得多,在低温下也能保持捕食运动能力,但正是因为温血动物的高代谢率,导致哺乳动物体型不会太大,否则根本吃不饱。

世界就是这么的奇妙,一切的发生自有其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