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中的“动作”

表演中的“动作”

表演中的动作

动作是表演艺术的基础。离开动作就谈不上表演。舞台、银幕上的人物总是处于不间断的动作之中,演员是通过鲜明、准确的动作来体现人物形象的。

动作,包含着心理动作和形体动作(当然,还有语言动作),两者是紧密结合,有机统一的。人的形体活动总是同一定的思想活动、心理状态相联系的。形体动作是在思想活动、心理状态的支配下产生的;思想活动、心理状态也总要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没有思想的动作和没有动作的思想都是不行的。

有的演员一提到动作就单纯认为是外在的形体动作,却不知思想活动也是动作---内心动作,或是把内心活动与形体动作隔裂开,彼此孤立起来,都是不对的。

舞台、银幕上人物的动作需要准确、鲜明、恰当,符合特定的人物性格,符合剧本情节的要求。演员该怎样寻找人物的动作,在舞台上正确地行动呢?

表演中的“动作”

这得从了解人们在生活中行动的规律着手。生活里的动作和行动,归纳起来离不开三个环节,即:做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做。我们把这三个环节称为动作的三要素。做什么,指动作的任务;怎么做,是动作的具体内容和方式;为什么做,则是动作所要达到的目的。

动作三要素是演员掌握人物动作的钥匙。 所谓"任务"即是:此时此刻你做什么。生活中人们的动作 总是在一定任务的推动下产生。

比如,和同学们相约去乡下踏青。围绕这个任务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动作。因为从来没有去过乡下的城里孩子被蓝天大地深深吸引了,有的在捉蜻蜓,有的坐在地上攀谈,有的下河去摸鱼,有的却因为自己的心事而坐立不安。每个人肯定都有自己“需要”做的事情。

表演同样如此,演员首先要弄清楚人物此时此刻要做什么,也就是要抓住人物的任务。任务明确了,知道现在要做什么,才能在任务的推动下产生相应的动作。 "任务",是人物动作的依据,也是激发演员积极行动的动力。

诸如:抗旱、抢险、巡逻、搜查、寻找、侦察、救人、灭火、炸 掉敌人碉堡、甩掉追击的敌人、排除机器故障……等等,这些任务能促使演员(人物)积极地去行动,产生一系列具体的动作。同样:等待、安慰、试探、掩饰、表白、激怒对方、求得对方谅解、判断敌情、思考对策、鼓舞战友斗志、坚定同伴信心……等等,这类侧重于内心活动和情感活动的任务,一样具有很强的动作性。

现在,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对于表演当中的“动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