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讀經典丨堅持背誦100天《傷寒論》221~223

研讀經典丨堅持背誦100天《傷寒論》221~223

陽明病,潮熱,大便微鞭者,可與大承氣湯; 不鞭者,不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失氣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 若不轉失氣者,此但初頭鞭,後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飲水者,與水則噦。其後發熱者,必大便復鞭而少也,以小承氣湯和之。不轉失氣者,慎不可攻也。(221)

解析

本條論述燥屎已成未成、可下不可下的辨證,以及大小承氣湯的使用方法。

研讀經典丨堅持背誦100天《傷寒論》221~223

根據臨床觀察,腸中有燥屎,不一定先要用小承氣湯測試,有的患者,不服攻下藥物亦可見轉失氣。而凡大便不下,間有轉失氣味極臭者,即為可下之證,用大承氣湯多能取效。

夫實則言嚴語,虛則鄭聲。鄭聲重語也。(222)

解析

本條以患者的語聲辨病之虛實。

“夫實則語語,虛則鄭聲”,“夫”是發語詞,“虛”與“實”是對正邪而言,即所謂“邪氣盛則實,精氣奪見虛”。評語和鄭聲都是意識不清情況下的胡言亂語。言嚴語者,表現為聲高氣粗,語無倫次,多由於邪熱盛實,擾於心神所致,其證屬實,故曰“實則言嚴語”。鄭聲,“鄭”有鄭重、嚴肅之意,其特點是語聲低微,頻繁重複而鄭重其事,如《證治要訣》所說:“鄭重頻繁,語雖謬而諄諄重複不自已”。因其頻繁重複,故謂“重語”,多由精氣節虛,心神失養所致,故曰“虛則鄭聲”。言嚴語、鄭聲不僅見於外感病,亦可見於內傷雜病。外感病見言嚴語,多屬陽明實熱,見鄭聲多為病及少陰。

直視言嚴語,喘滿者死。下利者亦死。(223)

解析

本條論述陽明燥熱傷及五臟所導致的死證。

陽明居於中焦,中央土以灌四旁。在正常情況下,胃在脾的協同作用下,把營養物質輸送到周身。若陽明有邪,亦必影響其他的臟腑。陽明為陽土,主熱、主燥。其燥熱邪氣上擾心神則神昏評語: 上迫於肺,肺氣不利則喘而胸滿。肝開竅於目,而腎之精上灌瞳子,陽明燥熱盛極,下汲肝腎之陰,陰精竭乏不能上注於目,則目直視不能瞬。見此證者,多屬邪盛正衰的危候,故主死。若在以上病情的基礎上,更見下利,則表示中焦燥熱肆虐,逼迫中、下焦脾、肝、腎之氣陰亡脫於下,故亦主死。

⊙溫馨提醒: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僅供中醫思路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