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挺專欄|“秦東官府宴”設計的理念與文化

朱立挺专栏|“秦东官府宴”设计的理念与文化

秦東官府宴創意:“巍巍秦嶺,煌煌渭南,受天之胙,受地之養,日月天光,已有千載。臨渭之東,湭河之濱。陝菜之都,美食名片,傾力打造,利國利民。”渭南的飲食文化在歷史上地位非常高,形成的歷史也非常悠久,渭南地區商業發端較早。因為這裡是“陝菜之都”。“陝菜之都”的命名和第二十六屆中國廚師節在渭南的成功舉辦,也證明了渭南的確有實力,飲食文化的確深厚,飲食內容的確豐富。

朱立挺专栏|“秦东官府宴”设计的理念与文化

官府宴由來已久,始於周八珍,而成就於大唐盛世,經過幾百年的沉寂,清末民國重現於關中。後因各種原因失散於民間,所幸還有文字的記載和廚師的傳承,而於2010年由大唐博相府恢復經營。

朱立挺专栏|“秦东官府宴”设计的理念与文化

渭南是西安的東大門,政治和戰略地位非常重要,與西安的關係緊密相連。這裡自古就不乏知名將相和能臣官員,以及文士才子,因此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氛圍。很多廚師也是不斷在西安和周邊地區包括渭南各縣之間遊走,將西安的名菜也帶到了渭南。各縣的廚師也是到西安拜師學藝,把手藝帶回家鄉。體現在飲食文化上尤為明顯,渭南十一個區縣,每個地方都有特色菜餚和宴席,渭南市作為一個地區的中心,文化和飲食上更有優勢。因此,擷取區域內千古流傳的數十種宴席精華,按照“食禮”的主題思想進行優化組合,充分體現渭南人的傳統烹調技藝、當地人利用本地食材千變萬化的創新精神、注重營養搭配的健康理念。

朱立挺专栏|“秦东官府宴”设计的理念与文化

主題思想:“食禮”反映在秦東官府宴上,體現的是“高尚、雅緻、文明”。傳統上,渭南人對親朋賓客大駕光臨非常重視,竭盡全力營造高尚、雅緻、文明的氛圍,特別是招待宴席上,禮儀周到,菜品講究,迎來送往不厭其煩。整個宴席以菜品的數量、菜品的豐盛、刀工的精細、菜品造型的藝術性等方面來衡量是否高尚、雅緻、文明,讓賓客感受到“食禮”的感染力。

朱立挺专栏|“秦东官府宴”设计的理念与文化

飲食文化:渭南作為陝西東府重鎮,地位很特殊。商、周時期,這裡交通就初具規模。水路,渭河通航;陸路,除田間的生產道、村間的人行道外,已有兩條幹道:一條是咸陽通往洛陽的東方大道,在本縣西起零口,東至赤水,周武王伐紂、周公東征均利用此道;二是周原至芮(大荔、朝邑)、虞(山西平陸)道路,在本地西起官底經下邽、藺店、官路東入大荔,商時的“西伯戡黎”就經此進軍。秦時,將東方大道修為幹道,通往六國。漢、隋、唐四修漕渠,航運事業有所發展。民國年間,隴海鐵路和西(安)潼(關)、渭(南)韓(城)公路修成,本地成為南北物資的集散地。

朱立挺专栏|“秦东官府宴”设计的理念与文化

秦武公十年(前688)建下邽縣後故市就有了集市,成為當地居民交換商品的主要渠道。明嘉靖年間,本地有集會26個,清光緒時發展為38個,民國年間為30個。建國後,國營商業和供銷商業不斷壯大,過去的城西,現在的城東,是當年民眾貿易的市場之一,繁華一時。

朱立挺专栏|“秦东官府宴”设计的理念与文化

民眾待客分為“過事待客”與“節日待客”兩類。在過事待客中,尤以定婚、請女婿最為隆重。舊時待客,都是在自家屋裡設席,請廚師置辦酒席。在多數地方,東府待客宴席很講究,作為渭南的中心城市,更是不敢馬虎。這裡的宴席也分為茶席、酒席和飯席三道。酒席又分為涼菜、熱菜兩道。茶席是在上酒席之前,擺果盤佐以喝茶,果盤一般為九碟糖果,講究的用專用木製油漆果盤盛置糖果。茶過三巡後,開始上酒席涼盤,酒席涼盤,以上菜多少分為“五點梅”、“九器兒、“十一鑲”、“十三花”。

朱立挺专栏|“秦东官府宴”设计的理念与文化

涼菜為一盤端即一齊上,主要是佐以喝酒。涼菜上齊後,主人從上席一般為尊貴客人或長輩上座。開始,自左而右,逐人敬酒。一般敬酒三杯。喝酒一般是用加溫過的酒,分裝在白鐵酒壺內,一席一壺一杯,逐人輪流自斟自飲。講究的還用“熱壺”,用白鐵製作的,能用木炭點燃加溫保溫的代嘴代柄酒壺待客。

朱立挺专栏|“秦东官府宴”设计的理念与文化
朱立挺专栏|“秦东官府宴”设计的理念与文化

酒席熱菜上完後,開始上第三道飯席,飯席按上菜多少,分為“四盤一品”、“五碗”、“九碗”等,飯席一般為蒸碗肉、炒菜、四時蔬菜等,上菜為一盤端,主食隨菜分別上席。主食一般為餃子、麵條、油餅、蒸饃等。

朱立挺专栏|“秦东官府宴”设计的理念与文化

菜品介紹:秦東官府宴是在新時期,結合民間宴席和歷史上的官府宴,重新打造的一套宴席,充分體現了渭南的飲食文化,飲食禮儀,飲食器具,飲食風味。本宴共有菜品29道,迎賓茶點6道,涼菜8道、熱菜8道、小吃4道,湯1道,什錦果盤1份。通常還有備用之菜,隨季節變更。在營養搭配方面,注意將穀類與薯類、動物性食物、豆類及其製品、蔬菜水果類,還有動植物油、澱粉、食用糖和酒類等能量食材,按照人體所需,以一定比例搭配其中。

朱立挺专栏|“秦东官府宴”设计的理念与文化

秦東官府宴的設計和打造,是為祥龍賓館量身訂製的,是在渭南市烹飪餐飲協會的大力支持下完成的。這套宴席的設計是對渭南飲食的一次梳理和提升,是對渭南飲食文化的又一次總結,是渭南“食禮”的補充和完善。“秦東官府宴”的推出是對渭南“陝菜之都”的最好詮釋,希望不負眾望,“秦東官府宴”越做越好,做成品牌,成為渭南陝菜的一張閃亮的名片。

朱立挺簡介

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中國民俗研究學者、教授,陝菜網董事,世界中餐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陝西省烹飪餐飲行業協會專家指導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兼秘書長、北京陝菜協會副會長、西安飯店與餐飲行業協會餐飲文化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三秦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陝西省民俗協會會員、大唐博相府文化藝術酒店文化顧問、陝菜網專欄作家。

朱立挺专栏|“秦东官府宴”设计的理念与文化

回覆以下關鍵詞查看相關內容(上下滑動查看)

陝西美食探秘之旅:

大荔 | 蒲城 | 富平 | 華陰 | 白水 | 潼關 | 澄城 | 合陽 | 韓城 | 華縣 | 臨渭 | 三原 | 乾縣 | 禮泉 | 涇陽 | 興平 | 長武 | 旬邑 | 淳化 | 彬縣 | 永壽 | 武功 | 秦都 | 渭城 | 漢苑 | 周至 | 戶縣 | 清真專場 | 藍田 | 官府菜 | 高陵 | 臨潼 | 閻良 | 長安 | 岐山 | 鳳翔 | 眉縣 | 金臺 | 扶風 | 麟遊 | 隴縣 | 太白 | 鳳縣 | 陳倉 | 渭濱| 千陽 | 楊凌 | 耀州 | 王益 | 印臺 | 宜君 | 2015 研討會 | 漢陰 | 嵐皋 | 漢濱 | 留壩 | 略陽 | 養生宜君 | 城固 | 白水味道 | 養生印臺 | 陝菜在北京 | 白水研討會 | 陝菜品牌高峰論壇 | 第七屆陝菜研討會 | 定邊 |

陝菜旺店:

手擀麵 | 蒸餃 | 菠菜面 | 郭老三面莊 | BiangBiang面 | 小田園食府 | 澄城水盆 | 八福長安餃子 | 大秦面莊 | 明輝樓 | 老陳家燴菜 | 大海子 | 西泰厚 | 老城味道 | 九大碗 | 福潤德 | 細柳臊子十三花 | 建行大廈 | 老秦味道 | 關中小廚坊 | 九煲一鍋 | 遇見長安 | 開鍋羊肉 | 一碗麵 | 海榮鍋貼 | 森鹿 | 尋味記涮吧 | 禧田園 | 天下第一面 | 星月樓 | 紫竹煎餅屋 | 元寶席面 | 德泰樓陝菜館 | 原點肉夾饃 | 砂罐豆腐丨胖嫂威海海鮮 | 長安大牌檔 | 長安真味丨天順樓 | 春發芽 | 香酥雞 | 聶家牛羊肉泡饃 | 大秦山莊 | 德泰樓宴會廳 | 雷記澄城水盆羊肉 | 貢院門大碗麵 | 偉強飯莊 | 永壽大酒店 | 香正食府 | 秦源早晚羊肉 | 一家春酒樓 | 香再來飯莊 | 老郭家爐齒面 | 金地食府 | 錦翔熗鍋魚 | 中國守藝人 | 粥八戒養生粥鋪 | 萬牧驢肉村 | 欣鈦如意餐飲 | 天下香民俗風味體驗館 | 肖家餐飲 | 到家嘗飯莊 | 草灘公社大食堂 | 梅花弄堂餐飲 | 咸陽鄉風印象 | 華陽假日酒店 | 利味記牛肉水餃專家 | 長虹飯店 | 草堂印象 | 大唐戶縣第二熱電廠賓館 |海榮客棧 | 嘉苑陝菜 | 紅升好粥道 | 一品餃子館 | 老碗餐飲 |倉頡飯店 | 陝菜養生體驗館 | 人民路羊肉館 | 福茂源 | 誠悅軒葫蘆頭 | 三顧香牛羊肉泡饃 | 澄城水盆羊肉會斌總店 | 戶縣飯店 | 樓強假日酒店 | 中良休閒農莊 | 伊水源 | 彭衙刺角面 | 蘋果人家65號 | 九合居私房菜 | 秦福樓 | 秦楚味道 | 三橋飯莊 | 聚源春魚莊 | 春來大酒店 | 老百姓食堂 | 秦林賓館 | 錦德軒私房菜 | 張剛生汆丸子 | 東江情餐飲 |

陝菜專欄:

如畫陝菜 | 陝菜春秋 |陝菜人物| 白劍波專欄 | 高巖專欄 | 何金銘專欄 | 朱立挺專欄 | 徐長安專欄 | 王子輝專欄 | 典藏陝菜 | 陝菜向東 | 陝菜培訓 | 陝菜情緣 |

陝菜在北京:

秦門陝西菜 | 京城陝菜 | 陝菜大講堂 | 陝菜文化沙龍 | 陝菜企業專題活動 |

其他:

永興坊 | 陝菜探秘 | 陝菜小鎮 | 關中十三珍 | 渭南老街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