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極簡注意力爭奪發展史

世界極簡注意力爭奪發展史

輕觸收聽語音版,或移步【喜馬拉雅FM】、【網易雲音樂】以及【企鵝FM】搜索【更好時代知識服務】收聽:

(由聲優楊一方演繹)

世界極簡注意力爭奪發展史來自更好時代

00:00

04:45

-

媚俗是爭奪注意力的起點

在報紙最早被髮明出來的時候,是屬於小眾的市場,大部分人根本買不起,直到1833年,23歲的本傑明·戴創辦了一份自己的報紙《紐約太陽報》,這份報紙的最大特點就是便宜,只賣一美分,其實這連印刷成本都不夠,但是他並不打算賺消費者的錢,而是低價將發行量做上去,然後靠著廣告賺錢,通過這種商業模式,本傑明·戴就成了現代傳媒業的鼻祖。

我們人類的注意力有兩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我們

無時無刻不在花費注意力,不是用在這裡就是用在那裡,注意力隨時產生,隨時又消耗掉,既不能關閉也不能積攢起來,所以商家如果想要進行注意力的爭奪,是有充分的機會。

第二個特點是我們的大腦還非常善於忽略信息,我們實際接收到的信息中絕大部分都被忽略掉了,對於越常見的信息,就會越容易忽略掉,這就意味著,你如果只是拿信息轟炸消費者,消費者是不會買賬的,這樣不能將注意力爭奪過來。

注意力的生意不好做,所以要不斷推陳出新,加大劑量給讀者新的刺激,最直接的策略就是往越來越低俗的方向走,比如自殺新聞或者家庭風波,更後來的時候,甚至出現了藐視讀者智商的假新聞。

慢慢海報成為了做廣告的新方式,而且海報也是往著低俗的方向走,人們發現,不能讓海報中的人物老實呆在那裡,而是要營造出一種人物馬上就要跑出畫面的動感場景,藝術家們就找到了能夠吸引注意力的各種元素、動感及色彩,畫面中一定要有人或者動物,比如穿著裸露的女人、可愛的小孩子,以及怪獸等等。

-

媒體、廣告主、觀眾陷入掌控注意力的三方博弈

這些廣告走向了低俗路線,很快就引起了讀者的和觀眾的反感,一旦他們發現這些媒體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是為了剝削他們的注意力價值,就會產生一種感情被玩弄的感覺,這對於廣告商和媒體都是不利的,在此之後,三者之間開展了一場注意力大戰。

看電視很早的時候是個很高雅的活動,人們在家裡看電視很容易全神貫注,而且通常還需要關燈,觀眾如此輕易貢獻優質注意力的場景,於是廣告商就衝上去收割了,當時的電視節目,完全被香菸等廣告商主導,新聞內容絕對不能體現任何禁禁菸的內容,雖然已經有過科學家能夠證明吸菸可以提高患癌症的幾率,但是這個新聞絕對不能夠出現在電視上。

之後媒體逐漸擁有了主動權,新聞欄目開始不接受廣告商的主導,一門心思做獨立的好新聞,將觀眾吸引過來再說,電視臺也開始推出了電視劇,後面又開拓了晨間新聞和夜間分析,在不同的時段收割觀眾的注意力,還有電視臺進行了大場面直播,逐漸脫離廣告商的控制。

-

互聯網時代,注意力爭奪戰升級

還記得2005年之前,每個人都開始寫博客,大家都寄希望於用博客改變世界,但是去中心、無組織的東西好是好,就是不賺錢,想要賺錢就要有個中心將力量組織起來

2010年之前,真正能夠通過互聯網廣告賺錢的公司只有Google,而它就是站著把錢給掙了,當某個廣告正好和你的搜索關鍵詞相匹配的時候,Google才會顯示它,只有當你點擊了這條廣告,Google才會向商家收錢,這種做廣告的方法正派的很,效率奇高,只有當用戶搜索這個詞之後,也就是想要了解這方面的內容,他不會反感看到的相關廣告。

注意力的歷史有一個非常明顯的規律,那就是技術進步推動文化變革,每次出現新技術的時候,大家就開始探索新的開採注意力的方式,對於報紙和電視,大家很快找到了盈利的方法,而對於互聯網來說,卻探索了很多年,可能是因為

互聯網是多種技術的綜合體,要等各項技術都成熟之後,才會讓人們都將注意力花在網上吧。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