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下去,滴滴變“涼涼”就真的不遠了

自從“鄭州順風車空姐”事件之後,滴滴對順風車的整改力度不可謂不大,包括接單人臉識別、實名認證等等措施,為的就是保障乘客和司機的安全,但是如此措施真的能從根本上保障安全嗎?我看未必,不信的話,我們一條條剖析所謂的“安全措施”。

首先,人臉識別。表面上看,人臉識別杜絕了冒用他人身份接單,出現接單人和實際司機不符的情況。但是,有規則就有漏洞,我們就以鄭州順風車司機的實例來分析,如果當時已經有了這種機制,也完全能夠逃過。眾所周知劉振華的滴滴帳號是其父親註冊的,劉振華只是用這個帳號接單,如果當時有人臉識別,劉振華完全可以讓他父親在家用手機人臉識別接單,然後電話告知劉振華乘客的起點、終點、時間等信息,要知道,即使沒有到達起點,也可以點擊確認到達乘客起點的,雖然滴滴會有提示,但依然能夠確認到達。

其次,實名認證,從乘客角度來講,實名認證包括人臉認證,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別人使用該賬號叫車、或者替他人叫車的行為(筆者碰見過很多次這種行為,大部分是為父母叫車的),更何況現在滴滴又取消了真實頭像,改為對外虛擬頭像,這樣更加無法識別是否是本人,安全隱患更大。

第三,路線規劃問題。有時候不得不懷疑滴滴的後臺部門都是一群沒有駕照的人,有些路線明明走普通道路即可,但是滴滴偏偏要給你規劃走高速,更有一些路線,滴滴內置導航竟然規劃逆行路線,而順風車的計價規則則是按照最短路線來計費,最短路線往往就是最堵路線或者出行成本最高的路線,這就造成了有些明明特別順路的單,費用卻很低,導致大部分司機不願接單。筆者下班回家經常接一單,很多這種的情況,其實就是滴滴的路線規劃是有問題的,造成的結果就是明明順路,卻沒人接單。

第四,路線監控問題。筆者最近一週的時間,連續兩次收到短信,短信內容就是未全程開啟APP,累計三次將扣除信用值五分。話說筆者已經接了快五百單了,信用值也是極高的,但是這五分也不是說來就來的,扣了容易,長上去就很難了。最關鍵的問題是,這兩次所謂的未全程開啟APP,都是在路線中有隧道和山區路段的信號不穩定造成的,全程我的手機界面是保持在APP中沒有退出的,出現這樣的問題卻把責任歸咎到司機身上,明顯有失偏頗。

第五,客服問題。這個真的不想再吐槽了,我相信大部分的滴滴車主都在懷疑滴滴的客服聽不懂人話,許多問題在反映的時候已經說得夠明白了,但是滴滴的客服就好像智商留在幼兒園一樣,愣就不能理解所反映的問題,尤其是對待反映的問題上,從頭至尾只有那麼幾句話:您的心情我們可以理解、您的問題我們已經記錄、我們會有相關工作人員對問題進行處理、三個工作日內會給您回覆。如果真信了你就太天真了,基本上是等不到回覆的,除非,你態度極其強烈的要求當天或者第二天給回覆,否則,你就等著吧

從滴滴面世到現在,確實方便了不少的用戶,但如果滴滴的用戶體驗做到這種地步,那麼距離說拜拜就不遠了,畢竟,我們現在有美團和高德可以期盼,等到美團和高德全面鋪開,滴滴真的就可以高唱“涼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