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A股終上市 扒掉“代工”這層皮

富士康A股终上市 扒掉“代工”这层皮

上市首日即漲停。

6月8日,富士康工業富聯(601138.SH)於A股開盤,開盤秒漲停,報19.83元/股,市值達3905.58億元,超過海康威視、美的集團等。

需要注意的是,開市儀式中,郭臺銘並未現身,僅由工業富聯董事長陳永正出席開市儀式並致辭。他於現場表示,工業富聯是世界最高級的科技公司,已經在四大州有廣泛佈局。

目前市場聲音主要聚焦於富士康將穩住多少個漲停板——如若超過十個,其市值將達到9209億元,比肩貴州茅臺;十一個,市值逼近萬億元。但也有券商預測稱,其將在5000億市值左右位置開板。

富士康A股终上市 扒掉“代工”这层皮

1、

郭臺銘剛剛陪伴富士康過完三十歲生日。

1974年,鴻海精密創立於臺灣,創始人郭臺銘;1988年,鴻海精密在深圳設廠,進入大陸,以富士康品牌為人所熟知。

2018年6月6日,富士康在深圳舉辦完自己的三十週年慶生會,暨“三十而立智造未來”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高峰論壇開幕式,郭臺銘於整個活動過程中短暫現身,來去匆匆,僅發聲題為《走進歷史轉折中的富士康》報告。簡要概述之,與他在富士康上市之前、到處遊說的重點雷同——富士康不再是一家代工廠,富士康要打造工業互聯網,富士康也走在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之列。

他指出,三十年了,富士康躬逢實體經濟+數字經濟=互聯網深度融合歷史機遇轉折期,工業互聯網賦能時代的來臨,而工業互聯網消費價值是消費互聯網平臺的100倍。

此外,郭臺銘表示,互聯網平臺背景下,供給側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為此,富士康準備建造一座工業互聯網大學,推進實體經濟+數字經濟;而

需求側是新手段、新解決方案、新生態。從經濟視角來看,2025年工業互聯網將創造全球82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值,佔全球總經濟量的二分之一。

富士康A股终上市 扒掉“代工”这层皮

此外,工業互聯網是實體制造+數字製造,整個生態體系有核心層、富士康雲網層、富士康平臺層、富士康應用層等。

而富士康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可以用九個字來形容,即雲移物大智網+機器人,“雲”是雲計算,“移”是移動訊息,“物”是物聯網,“大”是大數據,“智”是人工智能,“網”是工業互聯網,加上機器人,這些硬件設備從核心層到IaaS層,到PaaS層、SaaS層。

最後,郭臺銘以“AI Landing”為結束關鍵詞稱,基於30年創新研發與精密製造的經驗積累,以工業互聯網為載體,工業大數據轉換為人工智能,富士康將促進工業互聯網邁向第三次工業革命。

現場,針對“為什麼在A股上市”這個問題,郭臺銘表示,大陸員工很難拿到臺股股票,工業富聯上市後,會馬上推出員工持股激勵計劃,激勵人才。郭臺銘還表示,未來富士康可能會考慮合夥人制度。

富士康A股终上市 扒掉“代工”这层皮

2、

年邁的郭臺銘近年來一直奔波於為富士康重新定性,上文所提的“工業互聯網”這個詞,也幾乎時時刻刻伴隨在他左右。

自公開坦誠錯失阿里系“看走了眼”之後,郭臺銘即表示,下一波押注“工業互聯網”,同時,郭臺銘在多個場合強調,“其實我們在十幾年前就已經不是代工了,我們有自己的創新能力”“不要總叫‘工廠’,富士康是家智能製造基地”。

68歲的郭臺銘趕往清華大學,拋出“你們未來的夢想是什麼”這個問題。他稱,“你想去互聯網企業,你要去搞金融,而我認為,下一個機遇是工業互聯網”。

似乎是為了更落地地支撐自己的理念,次日,5月16日,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郭臺銘再次強調——富士康公司現在已經不是代工廠,利用工業互聯網,“我們幾百座‘關燈工廠’都用我們的機器聯著網,現在每天產生幾百個TB的數據,經過我們自己做的硬件進行處理、儲存及網絡傳送,隨時都可控制。打開手機便可以看到任意一個工廠。”

富士康A股终上市 扒掉“代工”这层皮

他表示,到2025年,工業互聯網創造82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值,佔全球經濟總量的一半。

實際上,據雷鋒網瞭解,早在今年年初,郭臺銘即在其年會上表示,劃在未來三年內把重點放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上,他希望能夠把將鴻海由一個合同製造商轉變成在全球科技行業更有影響力的部門。

郭臺銘說:“在接下來的三年裡將有大量的工作要去做,因為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世界運轉的速度越來越快,舊的成功規則可能會被推翻。如果我們不繼續前進,我們將被淘汰。”

富士康A股终上市 扒掉“代工”这层皮

3、

上市後的“去代工廠化”富士康,選擇順著前沿科技這條路走下去。

上市儀式現場,董事長陳永正、董秘郭俊宏、首席執行官鄭弘孟出席了隨後的媒體溝通會,據《證券時報》報道,陳永正表示,未來富士康主要有兩方面責任:

  • 1、對股東的責任,他們期望很高,我們的壓力很大;

  • 2、對行業的責任,工業互聯網領域沒有標準,我們要去探索和結合。

富士康A股终上市 扒掉“代工”这层皮

據雷鋒網瞭解,富士康與前沿技術的連接早有落地。去年12月,吳恩達宣佈創立 AI 公司 Landing.ai,並出任公司首席執行官。同時宣佈與富士康戰略合作。

吳恩達稱,自2017年7 月以來,團隊即同富士康合作開發基於兩家公司核心競爭力的 AI 技術、人才培訓等項目。作為世界領先的大型跨國科技提供商之一,富士康為 Landing.ai 在全球範圍內提供了一個開發及部署 AI 技術及培訓方案的良好平臺。

此外,富士康對半導體行業的籌謀也已許久。

郭臺銘曾在清華課堂上強調,“工業互聯網需要大量芯片,我們一年需要進口400多億美金的芯片,半導體我們自己一定會做。”

  • 2016年10月,富士康與ARM合作,在深圳創設芯片設計中心;

  • 2017年9月,富士康集團競購日本東芝公司的內存芯片業務,但最終東芝決定將其出售給西部數據公司主導的財團,富士康佈局半導體的重要一步以失敗告終;

  • 2018年5月,富士康設立“半導體子集團”,其芯片製造相關附屬公司,例如京鼎精密科技、訊芯科技和天鈺科技已在其旗下運營。其中,京鼎精密科技生產半導體設備,訊芯科技是一家致力於半導體模塊封裝測試的高新技術企業。

實際上,此前雷鋒網曾有報道,富士康在其他科技技術領域的佈局早已有之:

  • 2015 年 3 月,富士康面向中國大陸地區推出自有電商平臺“富連網”,專門出售自己生產的電子產品以及其他不同品牌的消費類電子產品,進軍電商行業;

  • 2015年5月,富士康曾參與投資一家法國初創公司 PIQ,涉及金額高達 550 萬美元,主要業務是面向所有可穿戴設備研發各種運動傳感器,富士康此舉是為了佈局物聯網傳感器領域;

  • 2015年6月,富士康和阿里巴巴集團宣佈將向軟銀旗下智能機器人公司 SBRH 分別戰略注資14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32億人民幣);

  • 2016 年 4 月,富士康以3890億日元(摺合3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夏普公司 66% 股份,同時認購夏普增資發行的 1136.4萬股特別股,正式將夏普收入囊中;

  • 2016 年 8 月,富士康以 3.5 億美元價格從微軟手中接手諾基亞手機品牌;

  • 2016 年 9 月,富士康宣佈對滴滴出行投資 1.199億美元,持股 0.355% ;

陳永正稱,“公司積極在各廠區導入BEACON平臺,建立了富士康工業雲,並在全國各地建立無人工廠,擁有6萬個工業機器人,從最早的生產工廠企業發展成為智能製造的先驅企業”。

未來,富士康將整合“先進製造+工業互聯網”新生態,為客戶提供全新的產品智造與工業互聯網綜合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