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挺進全球上市企業Top10,中國險企迎來買點?

文/曾令俊

這兩日,最受輿論關注的,無疑是一張考卷和一份榜單。

考卷不必多說就是高考,年輕的“00後”迎來高考首秀。榜單則是指福布斯發佈的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由於該榜單數據庫龐大,跟蹤時間長,政商界歷來看中,視其為全球商業力量變遷的風向標。

這或許是中國保險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受消費升級、政策紅利等因素的影響,中國保險業在2017年收穫爆發式的增長,營收和利潤雙豐收,A股保險公司也成為資本市場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價值投資成為熱議話題。

不過,進入2018年,受監管趨嚴、2017年高基數及黑天鵝不斷的影響,曾經風光無限的保險股進入了為期5個月的“至暗時刻”。但從現在來看,這一情形似乎又迎來“破曉前夕”。

也許中國保險業進入全球上市企業Top10只是表象,但在其背後有兩個不可忽略的趨勢:

其一,中國險企的國際地位越來越高,隨著資本市場逐步開放外資,其必定受到更多關注;其二,中國國民未來10年的消費力無限,保險也正成為很多80後的消費選擇。如果還有第三個的趨勢,那可能就是以平安為首的險企正全力推進科技轉型,留給市場足夠大的想象空間。

反觀盤面,截至昨日收盤,A股保險股近期實現少見的“六連陽”。長江證券在最新的一份研報中指出,“保險業的保費增速正逐步回暖,未來將順應市場實現估值修復。”

當前,整個保險行業的PEV估值處於0.8-1倍附近,其中長期成長性無疑相當穩健,已具有絕對的安全邊際,個股推薦中國平安和新華保險。

全球上市公司角力:中美平分秋色 平安首進前十

在今年的福布斯2000強榜單中,排在前10的分別是: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摩根大通、伯克希爾哈撒韋、中國農業銀行、美國銀行、富國銀行、蘋果、中國銀行和中國平安。榜單前10名,中國與美國各佔半壁江山。去年是四六開,中國有4家。比對2017年的榜單,Top10榜單有9個是老面孔,只有平安是新面孔。

而從企業屬性來看,TOP10幾乎被銀行“壟斷”。蘋果作為一家科技公司以極強的盈利能力和超高的市值,牢牢穩住自己的全球地位。Top10首次出現中國保險企業的身影,平安成為一匹“中國黑馬”,其成就不可小覷。

《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2000強”榜單被視為全球最權威、最受關注的商業企業排行榜之一,排名以營業收入、利潤、資產和市值的綜合評分為依據。

2017年,中國平安的營收為1416.2億美元,利潤138.9億美元,資產1.06萬億美元,市值為1814億美元(2017年中國平安A股漲幅101.4%,H股漲幅114.1%)。

得益於保險消費升級,中國保險業值得被看好

以保險為主業的平安,緣何能夠取得如此成就?

近兩年,監管及行業“保險姓保”“注重長期保障”的理念深入人心,險企的發展逐步清晰,政策紅利則釋放了險企活力。2018年初,央視披露的一組調研數據顯示,15.64%的受訪中國家庭將保險作為投資首選,保險連續三年排名第一,投資意願上升到八年來的最高。受訪者中最願意買保險的是80後,這也是未來最有消費潛力的群體。

數據也顯示,中國保險市場經歷了蓬勃的發展,為全球增長最快的保險市場之一。2017年,我國保險行業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6581.01億元,同比增長18.16%,其中壽險公司26039.55億元,同比增長20.04%。

進入2018年,受監管趨嚴,產品調整等因素的影響,保險業“開門紅”增速放緩,部分公司甚至陷入負增長。不過,這只是短暫的陣痛。“中國保險業保費負增長正得到優化。2018年1-4月行業累計實現原保費收入16,585億元,同比減少7.84%,較前三月累計同比負增長11.23%持續好轉”,平安證券最新發布的一份保險業研究報告稱。

日前,中國首批獲得稅延養老保險業務經營資格的保險公司,已經順利簽下稅延養老險“首單”。興業證券指出,“這將從兩個方面利好保險行業,即能在未來帶來長期穩定的增量保費收入;為經營稅延養老保險的保險公司提供新的客戶資源。”

市場有觀點認為,隨著國民財富的不斷積累,中國迎來消費升級時代,國民的保險意識逐漸復甦,保險產品愈來愈受到新一代消費者的歡迎。未來,消費升級將推動保險行業快速發展。保險公司顯然會從中受益,特別是國內的大型保險集團。

平安挺进全球上市企业Top10,中国险企迎来买点?

平安系獨角獸漲20%,人保回A,或刺激保險股回暖?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平安成立30週年。在很多人看來,平安30年的發展,離不開這個偉大時代賦予的能量,也離不開平安骨子裡的“創新”精神。

雖以保險為主業,但平安的目光不限於此。與其他保險機構不一樣,平安做了兩件別人不曾做過的事情,一個是綜合金融,一個是科技轉型。

目前,平安是集保險、銀行、投資於一體的綜合金融集團,基於綜合金融模式,平安實現了低成本的客戶遷徙及高質量的交叉銷售。截至2017年末,平安個人客戶數為1.66億,超過40.4%的新增客戶來自於集團互聯網用戶。此外,“個人業務價值”成為衡量平安綜合金融模式的指標,2017年平安個人業務的利潤貢獻為589.75億元,同比增長44.4%。

而早在10年前,平安就開始進行科技投入,目前已確立“金融+科技”雙輪驅動戰略。

一方面,平安希望通過產品、服務和科技創新,提升金融主業的競爭力,如平安人壽推出的“AI客服”服務,可智能識別客戶及需求,在線辦理理賠申請、保單信息確認和受益人變更等保險服務,有效解決傳統壽險業務上認證慢、理賠慢等痛點。另一方面,平安不斷搭建完善生態圈和平臺,向社會輸出科技服務,擴大服務範圍的同時也獲得輕資本收入。

在平安的生態圈體系下,平安還孵化出了四家獨角獸,如5月在港上市的平安好醫生。5月4日IPO以來,持續獲得投資者追捧,花旗銀行近期發佈研報看多平安好醫生,“其擁有嶄新的健康醫療平臺,具有可持續的領先地位,給予買入評級,目標價HK$60。”

二級市場上,平安好醫生(HK.1833)近幾日反彈逾20%,作為其母體,市場資金也推動中國平安近期的一波漲幅。而在人保迴歸A股的背景下,A股上市險企整體都迎來少見的連陽行情,保險股是否就此見底回升?

長江證券分析師周晶晶指出,“考慮到宏觀預期、貿易戰以及A股納入MSCI指數等多方面因素,藍籌價值股或有一定回暖空間。當前,保險行業PEV估值處於0.8-1倍附近,考慮板塊中長期成長性較為穩健,具備較好安全邊際,個股推薦新華保險和中國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