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經常有水果滯銷的消息,如何才能真正幫到果農?

李勇材

在我國,農產品滯銷似乎成了一種年年可見的大概率現象,但是平常我們看新聞卻很少看見國外發生農產品滯銷問題。雖然各國有各國的農業現情,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也可以從國外解決農產品銷售的方法中學習借鑑,總結出一些適合我國國情的農產品銷售方式,既能幫助農民解決銷售難、增產不增收的問題,也能推進我們國家農業健康良性的發展。

下面我們先一起看幾個國外例子,然後從中借鑑學習一些好的方法。

例子一、美國——利用合作社破解農產品銷售

19世紀初時,美國加州曾發生過十分嚴重的橙子滯銷問題,但他們成立合作社併發揮了出十分強大的作用,最後使問題很好的化解。美國合作社是怎麼做到呢?

首先加利福尼亞州成立了Sunkist 農業合作社,在全果大範圍的投入橙子廣告的同時,全力打造Sunkist 這個品牌(sun-kissed是“被陽光親吻過的”的意思),然後當年加州橙子銷售額就提高了50%多。嚐到甜頭的果農紛紛加入到 Sunkist合作社,全國水果商們也都爭購Sunkist橙子。Sunkist合作社隨後逐步自己的品牌擴大到橙汁加工銷售領域,果汁加工直接消耗掉他們20%的橙子。1930年時,他們便把Sunkist品牌橙汁銷售量做到了全國飲料品類的第二名。

從這個案例上來說,美國農業合作社是集生產、營銷和加工為一體的深度合作社,通過抱團做品牌,再整合產品加工銷售,逐步佔領市場。有這樣強大的合作社做後盾,橙子暢銷都來不及,怎麼還會發生滯銷問題呢?

案例二:日本——多渠道解決農產品銷售

1、農產品直銷:以產銷聯合體模式——把農產品從果農直接賣給消費者,去掉中間的經銷商環節,農產品無倉儲和運輸成本。

2、農產品宅配:與專門的運輸公司合作,直接把農產品從果農賣到消費者。

3、農產品配送:農協作為運作主體,利用平臺承接訂單,然後統一配送打開銷路。

4、集配模式:農協在全國建立生鮮“集配中心”進行銷售,砍掉物流成本和中間商環節。

5、連鎖超市模式:日本農產品的商品率高達95%以上,農場直接與超市、大賣場等進行訂單銷售,用高質量的農產品打造品牌,增強牌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

五大銷售渠道,直接解決了日本所有農產品的市場銷售,沒有滯銷的發生。

案例三:瑞典——建立農產品經營合作社

瑞典農民產品銷售合作社,是瑞典境內規模最大合作組織,當地人稱之為“農家人”合作社。瑞典全國有5萬多農民加入了該社,合作社會為農民提供市場信息、技術和質量監測等多方面的服務,並建立有專門農產品收購和銷售的網絡。這個合作社年營業額高達31億歐元,也是歐洲最大的農民合作社,解決瑞典境內的農產品銷售絲毫不在話下。

通過以上三個案例,我們可以學到哪些有用的東西呢?

一、農戶抱團發展

所有農產品滯銷發生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沒有銷售渠道。我國的農業經營是散碎化的個體家庭經營,廣大農民跟風盲目種植屢見不鮮,要想破解農產品滯銷困境,就首先要解決這一問題,而抱團發展就是一個很好的模式。

建立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與龍頭企業合作,都是比較好的捷徑。

二、拓寬市場銷售渠道

對於我國來說,農產品銷售渠道向來都是單一的、被動的,這樣銷售方式抗風險性差,經常會遇到農產品無人問津的現象。

現在互聯網、信息化十分發達,農民朋友也應當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才能在農業中獲利。比如利用品臺做電商農產品銷售,不僅能擴寬農產品銷售渠道,而且還能減少中間環節,使農產品直接與消費者對接,賣出更高的價格。或者與超市、商場、社區店合作,進行農產品訂單配送,也能很好的打開市場銷路。

三、農產品深加工

當下,我國初級農產品市場供需結構已經發生明顯變化,市場中的農產品基本都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所以進行農產品深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使初級農產品搖身一變成為工業品,基本就遠離了了農產品的滯銷問題。比如,紅薯不值錢,收穫後不好賣,可以做粉條、薯片、紅薯澱粉等。

四、打造農業品牌或農產品品牌

現在的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再為吃飽而犯愁,轉而為關注吃的更好好、吃的更安全。但廣大農產品在種植生產過程中普遍會使用大量的化肥農藥,這讓消費者在購買時因為十分擔心自身的健康,而不願購買。農戶可以採用更加生態、安全的方法,種植綠色有機類食品,並以安全健康為突破口打造自己的農產品品牌,這樣才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消費者願意購買,市場銷路才能打開。


農技小揹簍

“網上常有水果滯銷的消息,如何才能夠真正幫到果農?”其實,也不僅僅只是水果滯銷的問題嚴重,農村很多農產品都面臨滯銷的情況,這著實是傷透了農民的腦筋也傷透了農民的心,那麼如何能夠真正幫助到農民?解決這個問題呢?

農產品知曉也是老生常談的一個話題了,要想解決,就要先找出問題發生的原因所在,所謂滯銷,就是賣不出去,賣不出去又有兩種現象,一個是太貴了,消費者不願意購買,一個是存貨太多,導致供求關係與市場需求失衡,農民即使將農產品賤賣,也賣不出去;

因此,主要還是市場價格與供求之間的關係;為什麼會說農民難呢?農民難就難在不能夠很好地預估市場行情;有的時候,市場行情很好,農民又在觀望,期盼價格能夠再高一點,這樣就能賣的多一點,收入也能多一點;價格低了,農民就想著,怕再降下去,所以就全部著急拿出來賣,這樣就導致市場過滿,很多消費者已經就失去了購買的慾望;所以這很難把握!

因此,愛農幫認為,政府首先要起到一個很關鍵的作用,一個就是要及時告知農戶農產品的最新價格行情動態,一個就是要幫助農民渡過難關,調動市場信息,幫助發佈供求消息,以求對經濟損失降到最低!這是很重要的!也是很關鍵的!尤其是第一點,需要幫助農戶將錯誤避免在搖籃裡,讓沒有發生的機會!大家也可以關注愛農幫,愛農幫會及時給大家提供最新的農產品市場價格行情!

關於上述內容,有任何觀點,歡迎評論區暢所欲言!


愛農幫

每年進入夏季,理應是水果消費的旺季,瓜果種植戶將在這時,兌現一年來的辛苦付出。然而,豐產卻不豐收,水果賣不出好價錢,讓農民增添不少滯銷的煩惱。

滯銷造成的影響是產品售價遠低於成本,簡單再生產難以為繼,嚴重的甚至導致局部經濟生產陷入恐慌,停滯不前。當然原因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產品本身的,如產品缺陷、產品質量等等;另一種是產品之外的,如渠道擴展、品牌推廣、知名度提高等等。

其實根據以往消息,水果滯銷發生的頻率非常高,幾乎除了在過年期間,任何時候都會有水果滯銷的情況。按理說網絡媒體日益發達,果農的信息掌握量也在不斷擴大,緣何還是難以避免滯銷的後果?研究發現,大部分滯銷的果農為一家一戶的模式,對於市場經濟認識的模糊,每年只是被動地等待外地的果販子主動上門,買賣信息嚴重不對稱,因此更需接下來找準問題根結,採取更為有效的措施。

一是要建立專業的市場調研和諮詢模式,當地政府要做好前期需求量分析、後期市場供應分析,為果農提供更多更及時的信息;

二是要加強果農之間的合作,採用農業合作社模式,增強農業發展的現代化,降低對單戶的損失;

三是要暢通外銷渠道,建立農戶與大型超市、批發市場之間的聯繫,建立流暢的對接渠道,讓更多的農戶參與到流通環節中去,既能及時掌握市場需求量,又能按需生產,減少盲目度。

相關部門都等到瓜菜價格、銷售出現問題時才進行“救火式”的被動調控,只會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怪圈,作為政府部門必須要從長遠考慮,建立健全各種農業保障設施和機制,特別是要建立長效機制,逐項落實才能破解這個“怪圈”,長期看解決滯銷囿於很多內外條件,加快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進程。


網紅熱門視頻站點

網上經常有水果滯銷的消息,把次果爛果照片放在網內說什麼地方水果多的價格低,難出售,是一種害果農的一種辦法。出提的本意幫果農出售果食,實際是害了果農,看了這種照片客商誰還敢去反賣。

要想幫果農出售農產品,用優質的果實照片,用優質的產品,品牌說給客商那有好吃的產品價格合理的品牌幫助農民出售產品,這是我的看法。







山丹丹開花紅豔豔提高思想建設新時代。


fjm日月之明

我家親戚是廣西桂林的,她們家現在就有幾萬斤的類似南豐蜜橘品種的橘子,現在就是便宜都沒人收,而且還有皇帝柑和橙子,一年辛苦卻成現在這樣。我也不懂銷路,現在還可能真的只有政府或媒體幫助果農,要不然果農真會欲哭無淚。


紫藤的故事


優淘邦

這主要是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呀!很多農民看見前兩年水果特別價格好,就大面積種植,市場行情失衡,就會造成這個結果。

我覺得行業協會應該發揮大的作用。一方面連接市場銷售公司,一方面連接農戶,這樣能是有目的的種植,有計劃的種植,種植出來的水果,能夠通過行業協會的組織銷售出去。

另外政府人應該扶持農戶進行產業升級,比如說,進行農產品的深加工,建立這樣的工廠或者是企業,把水果回收上來之後,變成罐頭或者是相應的水果產品進行產業的升級,而不簡簡單單應該是種植。

再有就是金融企業,能夠給農民提供很多的小額貸款支持,這樣的農民也可以進行集約化生產,而不是散兵遊勇。


尖椒星球


好媽媽的親子時光

年紀大的果農,不懂網絡,造成銷售渠道極度狹窄。所以需要與時俱進,年輕一代應該多幫和多教老一輩的,進行網絡宣傳和銷售。


心戰天

打攪。

通過直播方式運營:

2. 讓老農最終走上品牌運作的道路,壓縮渠道,賺取更高利潤,由他帶領當地更多果農致富。

通過建群來獲取精準用戶:

要營銷,先定位。

要定位,先瞭解老農本人以及產品的詳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