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騰大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遭遇戰

從雙方不斷升級的競爭態勢上,還是可以看出被認為低調“佛系”的騰訊與快速成長的頭條系正從合作走向“兵刃相見”

CEO朋友圈互懟、“第一屆文物戲精大會”H5封殺事件、外鏈規則爭議、西瓜視頻封殺事件、全網推送所謂的“新華社”文章…… 在剛剛過去的5月,今日頭條與騰訊這對冤家之間火藥味十足,戰事不斷。

六一當天,雙方持續了近一個月的公關戰又升級為訴訟戰:今日頭條和騰訊分別向法院提起訴訟;從目前的信息來看,騰訊或是為聲譽而戰,只索賠1元錢,要求今日頭條在自有新聞平臺全量推送公開道歉;而今日頭條則指出騰訊QQ空間和騰訊安全管家攔截、屏蔽頭條網頁鏈接,並提出了9000萬元的鉅額賠償。

目前,法院剛剛受理上述案件,但從雙方不斷升級的競爭態勢上,還是可以看出被認為低調“佛系”的騰訊與快速成長的頭條系正從合作走向“兵刃相見”。

頭條懟巨頭:是策略還是必然

從5月7日,今日頭條創始人兼CEO張一鳴與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就“封殺”抖音互懟開始,兩家公司之間的火藥味日漸濃重。

為維護聲譽,騰訊提起訴訟。騰訊公司公關總監張軍在微博上稱:“最近一系列的詆譭,攻擊,對騰訊來說,已經是一個非常大的困擾,希望一切競爭,迴歸良性!這次訴訟,我們要求的就是要道歉!”

這種衝突,在DCCI互聯網研究院院長劉興亮看來,一方面可能是今日頭條發展中的一種策略,即通過懟巨頭引起外界關注。此前,包括奇虎360、京東在發展到一定的階段,都曾出現過懟巨頭、訴訟等類似的現象;另一方面,隨著今日頭條體系越來越大,互聯網巨頭對其也越來越重視。

“如果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企業,即使其採取懟巨頭的方式,也很難引起巨頭們和公眾的關注。”劉興亮說。

以短視頻業務為例,今日頭條系儼然躋身行業第一梯隊:2016年9月,今日頭條宣佈投資10億元補貼短視頻創作,隨後孵化了火山小視頻;2016年又成立了抖音,目前抖音發展勢頭強勁,據應用市場研究公司Sensor Tower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抖音下載量達4580萬次,超越Facebook、Youtube等成為全球下載量最高的iPhone應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如今騰訊、阿里紛紛“買買買”的背景下,今日頭條是為數不多的沒有選擇站隊、獨立於AT之外的獨角獸企業。依據界面發佈的2017年互聯網企業價值排行榜,今日頭條以1800億元的估值躋身TOP20,遠高於微博1089億元的市值。

被認為是翻版3Q大戰

其實,隨著今日頭條旗下多款產品在信息流、短視頻等領域的快速崛起,其不可避免地與相關行業的領先企業產生摩擦。例如,去年,今日頭條就與微博因信息抓取打過口水仗。

此次,今日頭條和騰訊你來我往的較量,讓業界不禁聯想起8年前曾鬧得沸沸揚揚的3Q大戰。

2010年9月,360發佈QQ保鏢,聲稱籍此可阻止QQ查看用戶隱私,短短3天QQ保鏢下載量突破2000萬。面對360的“大舉進犯”,騰訊要求用戶在QQ軟件和360軟件中“二選一”,一時間在業內引起軒然大波。

儘管這場紛爭在監管部門介入後被按下暫停鍵,但隨後雙方之間接連展開了三場相關訴訟,訴由包括不正當競爭和涉嫌濫用支配地位等,這場紛爭也被稱為“PC時代最血腥的一戰”。

而此次今日頭條提起的訴由也是不正當競爭,另據媒體報道,今日頭條公關線最高負責人李亮,曾是當年3Q大戰時360的公關主將,這也讓外界覺得此次“頭騰大戰”更像是當年3Q大戰的翻版。

3Q大戰後,包括騰訊在內的互聯網企業,都選擇了開放,紛紛對外推出自身的開放平臺,這也被視為3Q大戰帶給行業的最大價值。劉興亮指出,希望通過此次“頭騰大戰”,也為互聯網行業的競爭樹立一些規則,從而推動行業形成更好的鼓勵創新、謀求發展的環境。

短期內今日頭條或更頭疼

“‘相關合作’是什麼?解釋權屬於騰訊,但看起來,是不可能繼續分享的了。這可能是二十歲的騰訊,送給不到兩歲抖音的兒童節禮物吧。”抖音在回應中稱,“朋友圈就留給微視吧,抖音也累了。”

張毅也持相同觀點。不過他認為,雙方此次你來我往的公關戰和訴訟戰,相當於給今日頭條系打了“免費廣告”,從長期看,反而會使抖音收穫網民大量的注意力,促進抖音的傳播。

短視頻競爭焦灼,騰訊狂“補漏”

騰訊向來主打社交產品,今日頭條則以信息分發起家,從主營業務上看,兩家似乎可以“井水不犯河水”,不過,隨著用戶消費習慣逐漸從圖文時代往短視頻遷移,無論是作為互聯網巨頭的騰訊,還是作為後起之秀的今日頭條,亦或是依仗微博平臺的秒拍等,都想從中分得一杯羹。

其實,騰訊是短視頻分享領域的先行者,其早在2013年9月就推出了微視,不過發展的一直不溫不火,2017年3月,微視方面曾對外宣稱停止服務。隨後,騰訊以領投者的身份入股了快手。

今年4月,微視又宣告重啟。近段時間以來,騰訊開始投入大量資源,重金推廣微視,以高額補貼開啟了與抖音的“搶人”大戰。

一直以來,騰訊都被認為是一家哪塊業務做不起來、就通過投資收購來實現業務佈局的企業,比如,此前放棄搜搜投資搜狗,放棄易迅投資京東就說明了這一點,為何在短視頻業務上,騰訊在投資過後又選擇了重啟微視呢?

張毅認為,這其實反映了騰訊在短視頻社交方面的焦慮。作為一家以社交起家的互聯網巨頭,搜索和電商其實都只是騰訊戰術層面的產品,可以通過投資來實現佈局,但是短視頻社交目前是關乎騰訊未來發展的戰略級層面的產品,因此“僅靠投資還是不夠的,這個孩子還得是自己來生養”。

此外,騰訊旗下還佈局有速看視頻、時光小視頻等。據瞭解,這些短視頻項目分屬於騰訊旗下不同的事業群,如下飯視頻由騰訊移動互聯網事業群的QQ瀏覽器團隊推出、微視目前由社交網絡事業群接手運營。至此,雙方形成了快手、微視、下飯視頻對壘火山、抖音、西瓜視頻,其他短視頻項目助陣的局面。

不過,馬世聰也指出,在短視頻的競技場上,騰訊作為後來者已缺乏了先發優勢,其他短視頻通過兩三年的時間積累,已經有了相對穩定的用戶群,並在用戶中形成了差異化的認知,建立起了口碑,騰訊在差異化定位上還需投入更多精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