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八十年代的中专生看不起三本生?

水生云长2

八十年代的中专相当于现在的硕士研究生水平

从总量上来说,八十年代的招生规模,全国大中专生只有50-60万水平

近几年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都超过50万人,有些年份更是接近或超过了60万。

从招生规模看,80年代的中专生真的不是看不起现在的三本学生了,应该是看不起现在的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了。

从待遇上来说,那时毕业都安排正规工作,现在很多本科生毕业就失业

从待遇上看,那时的中专生毕业都是国家干部,国家安排工作,结婚都分配房子。现在的研究生未必有那么好的待遇。

那时一个村,只要考上中专就是大家高兴的事情,请客是难免的。现在啊,很多考上大学也就是家长担心以后毕业没有工作。

至于更搞笑的,很多高考200分的,还可以上个高职高专。

至于说到考试难度,更搞笑啦。

看看1984年高考理科试卷吧。

全国没有满分的,不知道及格率(满分120,及格60分)有1%没有?


股票数据猫

80年代的中专生,真没资格瞧不起三本大学生!为啥呢?我简单说两句。

首先从学习总量上来说,80年代的学生要比现在的学生轻松太多了!现当今三大主课中外语的分量是相当大的,而且学生要从小学开始一直学校这门课。无论你外语多烂,都会占用大量的学习时间,而80年代的学生事实上根本就不学外语!

其次从学习难度上来说,80年代的学生学习的相对简单。我国数学科目真正成型,是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中后期。80年代的数学题目,还没有向着实用化发展,而数学题难度也是相对简单的。这就造成80年代的学生,学习难度比较低!学习难度较低,有效学习时间减少,这就造成只要稍微勤奋,就会脱颖而出。

再次从学习时间上来说,80年代的中专生学习时间只有小学6年,初中3年,中专2-4年,总合11年-13年。而目前三本学生要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总计16年的学习时间。

最后我想说,无论是从学习总量、学习难度、学习时间等,都是现当今三本学生占优,80年代的中专生有啥资格,有啥资本,有啥本事瞧不起三本学生呢?

事实上80年代中专生,要不是赶上当年的好政策,真正实力还不如三本学生呢!


走过路过自然飘过

真说老实话?

八十年代的中专生丟今天的三本生几条街。

为何如此?

因为二者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可以简单将八十年代的中专理解为预科。

八十年代的中专生分两种,一是初中毕业读中专,这样的中专是四年制,也是最难考的,只有成绩最好的初中生才能读。因为当时很多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读三年高中再读四年大学就得七年之后才能有收入。如此读中专则四年后就可以有一份过得去的工作,并达到脱农入城的目标。所以,四年制的中专就等于2年高中加2年大专。

二是高中毕业后就读的两年制中专。相当于当时的高等职业学校。

而无论是哪一种中专,都是学生中比较优秀的那一部分。比如80年代高考录取率(包括本科大专在内)都不足15%,中专那就成为高中毕业生的重要选择之一。所以,中专当时都是包分配的。

今天的三本,不管从教育体系分级来看,还是学生的相对素质,入学比率,都是比不上中专的。而且三本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比那时候的中专差距不少。


张勇達州

我们那时候高中毕业参加工作,工厂里高中生就是三个,其余的黑压压一片都是初中。不管是搞技术,还是做财务,还是跑业务,高中毕业与初中毕业还是真有不一样。

1985年我们参加全国成人高考,考上了职工中专,三年制的,有半年的预科和半年的实习,实际上学习了四年。根据当时政策由单位承担学杂费,我们的工资照发,每个月还有生活补贴。毕业以后我们有的做技术设计,有的做财务会计,有的做企业管理工作,各项工作都做的非常完美。

1991年决心报考中南政法学院,律师法律专业,中华全国律师函授中心主办,其实三年半,专科学历,函授性质,每年春秋两次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不是混文凭,一门一门考文凭。

后来是武汉大学法学院的本科考试,毕业答辩。其中市委党校研究生课程也学习了一遍。然后从事教育培训职业讲师,经历了全国律师资格考试和国家司法考试,经历了注册会计师考试。

现在站在课堂上,所谓研究生学历的年轻教师貌似高学历,我们都不怎么抬举他或者她。为的正是八十年代那一辈毕业生过硬。如今的四类三类二本一本和硕士博士水分充足,干货稀缺。无可奈何。

八十年代的中专生过硬,课程都是一门一门考出来的,平时的精力都在学习上,在校期间不许谈恋爱,违者勒令退学,连续三科课程不及格,可以补考,再不及格,不予颁发毕业证书。

所以我们一般都看不起现在的二本以下的毕业生,三本四本都一样的。

谢谢交流。


望天红

作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毕业的中专生,从内心深处并没有看不起当今的三本学生,因为即使是只考了个三本,他们大多也是我们这些老中专生培养出来的,他们都是我们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没有哪个做父母的会看不起的。

他故意说这种耸人听闻的话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别人的关注,骗取阅读量和评论量,可以说,他成功了。他的观点实在是不值得一驳。

一、他认为上个世纪80年代的学生学习轻松,学习总量没有现在多。还认为80年代的学生不学外语。

事实上是,我们学习的内容不必现在少,中招考试语数英三门学科都是100分,其他功课也是100分,包括政治物理化学,满分500分,历史地理生物,我们那时是各科30分,也考试,不计入总分,作参考用。那一年,我县参加中招考试的学生为26000余名,中师中专录取人数不到300人,可以说是百里挑一。我们那一年,中师录取分数线为435分,其他中专录取分数线为429分,我那一年数学物理化学都是满分,100分,语文93分,政治94分,农村孩子,英语差一些,86分。当年我县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389分,录取了400多人。这届高中毕业高考时,北京大学录取了3个,清华大学录取了四个。时间是1986年。为历年我县高考成绩最好的一届。

二、他认为当年我们的学习难度不大。

实际上,当年数学学科、物理学科、英语学科的很多知识点后来都上移至高中阶段学习。


三、他认为我们学习时间短。

这一点我们还是认可的,当年,我们是小学5年,初中三年,中师中专只有三年。但我们学习的效率高,掌握的知识多。我们上小学时,正值文化大革命结束,全民掀起学习高潮,从小学三年级开始 ,我们就有早晚自习了,英语学科在小学也开设了。我们村离学校有3公里,为了赶上5:30开始的早操,我们一般4点左右就起床了,那时农村也没有电,没有闹钟,我们四年级的班主任编着诗歌让我们传唱“鸡叫二遍快起床,火速到校不慌张。”可见我们当时起床之早。没有电,我们早晚自习都是点着煤油灯学习的,晚上八点多放学,回到家里再吃晚饭。1980年,我和班里的四位同学考到了当时位于城区的城郊乡中上学,当时乡中只收了两个班不到120人,我们是乡中第一届学生,初中三年,任然是朝五晚九的学习生活。三年后考进了中师。学习时间一点也不比现在的学生短,我小学一起进入乡中的一位同学,但年考进了县二类高中,最后考上大专,现在是博士生导师了。

现在非常后悔当年的选择,但人生不可能走回头路,看到自己的学生分布在各行各业,心中感到的只是欣慰,哪里还看不起自己学生的选择呢?


夏说九道

八十年代初中毕业后是先录取中专生再录取高中生的。中专生大部分都是各所初中的学霸,如果不是因为家庭困难等原因,他们将会继续是高中的学霸。按现在很多重点高中为成绩优异者设实验班的做法,中专生会占了实验班全部名额。如果参加高考,他们百分之八十以上会上一本,而且很多会上重点大学的。而三本的学习成绩能进重点班吗?就凭人家甩你几条街的成绩和聪明,中专生就可以看不起三本生。


有书肖潇傻洒2018

八十年代的中专生看不起三本生?题主,你想多了,八十年代的中专生连985、211本科生都看不起。



中专生录取录率太低,只有4%-8%,堪称天之骄子。

八十年代的时候,一个村庄能有几个上中专?上了中专的,都安排了工作,手里拿着金饭碗的。反看现在的毕业生,一毕业就拿到金饭碗的有多少?[扎心不]



八十年代的中专生,智商很高吗?

八十年代到现在,也就30年,人的智商在30年会有多大变化?并且,99.99%的人都到不了拼天赋的地步。再说,智商是呈正态分布的,智商越高,人越少。大家也知道,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很少有家庭能供孩子上学的,读书的竞争也没有现在强!



八十年代的中专生,真的比985,211的本科学生厉害吗?

八十年代的中专生,到现在也是快退休了,喝喝茶,养生,练练字就可以。干嘛要和现在的大学生比比什么的呢!时代背景不一样,两者有什么好比的?要是硬比的话,知识方面(尤其是英语和计算机方面),现在的大学生要甩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几条街。财富、工作、情商、地位等其他方面,八十年代的中专生遥遥领先,这就是中专生看不起大学生的真正原因。(尤其是财富,这社会太现实了)

(要是不服,你自己和你985,211的儿子(女儿)比比知识,谁厉害就知道了。)


现在的人嘛,就爱拿两座城市比,不同时代的人比,农民工与大学生收入比,关公战秦琼……对了,大家觉得《万剑归宗》和《葵花宝典》谁厉害一点呢?欢迎大家留言!


蝌蚪不是蛙

八十年代的中专生为什么会看不起三本大学生?不要说中专生,那时的高中生都有些看不起现在的三本大学生。

我倒并不是认为上大学就一定要上名牌大学,很多普通大学一样有优秀的人才。那么为什么80年代的中专生或者高中生会看不起现在的三本大学生呢?

如果是成长在八十年代的小伙伴,我相信对卫校和师范这两个当时最抢手的中专一定会记忆深刻,他们都是各所初中的学霸,如果不是因为家庭困难等原因,他们将会继续是高中的学霸。

如果按他们初中的成绩,上了高中能够继续保持的话,他们百分之八十以上会上一本,而且很多会上重点大学的,三本的大学生在高中成绩怎么样?就凭人家甩你几条街的成绩和聪明,中专生就可以看不起三本生。

八十年代如果有谁家孩子考取了中专,那是比现在考取一本大学还要兴奋的。办请客酒放电影,弄得比结婚还隆重和热闹。我就亲眼见过村里有一家当年考取师范的学生父亲,在办请客酒的时候,高兴得像范进中举一样,走路都走不稳。

另外八十年代的中专毕业生是包分配的,考上中专意味着就是国家干部身份,可以到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任职,一下子从农民变成国家干部。

中专作为一个时代的印记,已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那属于那个时代,属于那一代人的骄傲,同时也见证着我们社会的不断进步。


十年读书

原来整理的资料找不到了,重新又整理了一回,等再上来写的时候,正好是新的一天开始了。

我觉得,80年代的中专生,根本说不上瞧不起三本生,要说瞧不上,那应该是瞧不上现在的一本生才对。

当年的中专生分两块,一是初中考上的,二是上完高中考上的,而这些人很多都是当时班里的高材生。初中生录取顺序是先中专后高中,所以中专生肯定是当时学习好的。

多说没用,还是让数据说话吧。

为了比较方便,我把历年出生人数和历年的高考录取人数对照放在了一起,可以看到,80年代高考对应的出生人数是最多的,而录取人数是最少的。最高的一年是88年,也才只有67万,如此少的录取人数,所以才会有人说,当年的大学生相当于现在硕士,虽然从知识上肯定比不了,可是从难度上,确实可以这么认为。

所以,我开头说,80年代的中专生,不会和现在的三本大学生比较,那样比的话,属于自降身份了。



不需要更多的数据,只要不是故意,我想,只要好好对比一下上面的图,就知道过去和现在的高考是如何的不同了。也就可以想到80年代想要考上中专生也是多么的不容易了。


一介书生945

道理很简单,他们比现在的三本生优秀多了。

八十年代的中专生分两类,一类是初中中专,那时候招得很少,初中中专是在重点高中之前录取的。就是说当年上初中中专的学生,是所有的学生中成绩最优秀的学生。像我们当年那个初中学习情况不是太强,我中考那年,包括我在内有六位同学考取县中,却没有一个考上中专,因为中专分数线比县中的分数线还要高了好几分。

另外一类,是高中毕业录取的。高中毕业参加高考后,录取分三个层次,分别是本科、大专和中专。有数据显示,1968年全国出生的人口为2110多万人,这批人1986年参加高考,全国连本科、大专和中专在内一共只录取62万人。也就是说连中专在内录取率也就是百分之三都不到。现在呢,本三的录取率基本上要到50%以后了吧。所以,两下一对比,真正是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