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名家,傳承齊派藝術的樸喆老師作品欣賞


當代書畫藝術名家眾多,每個藝術家的傳承和繪畫風格各有不同,這也形成了當下畫壇中眾彩紛紜,不亞於近代國畫大師、群星璀璨的時代。

當代畫壇中,由齊白石老人開創、齊良遲先生等齊白石眾多後人弟子傳承發揚的齊派藝術繪畫風格堪稱一絕。

書畫名家,傳承齊派藝術的樸喆老師作品欣賞

齊白石老人是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一代畫壇巨匠,書畫教育家,書工篆隸、詩文皆精;齊白石大師筆下的山水、花鳥、人物畫無一不精、無一不新將現代中國繪畫史推向了一個全新的質樸清新的藝術世界。他成功的以經典的筆墨意趣傳達了中國畫的現代藝術精神,更直接的傳達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更好的表達了自己對藝術創新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使得齊派藝術在全中國及至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光彩奪目、讓人趨之若鶩的繪畫藝術的新天地。

書畫名家,傳承齊派藝術的樸喆老師作品欣賞

書畫名家,傳承齊派藝術的樸喆老師作品欣賞

樸喆老師斗方新作《窮款》(作品選自:易從網)

蝦的寓意深刻,北方喻其為“龍”,有鎮宅吉祥之意,南方喻其為“銀子”,取長久富貴之意。蝦對同族之物從不侵襲與傷害,和諧相處,身軀雖小,玉潔透明,淡泊名利,有高尚的品格和純潔坦誠的胸懷,表明了潔身自好的人生寄託。

樸喆老師的蝦畫作品生動傳神,形神兼備,注重蝦畫的透明質感,她學白石老人的畫法,蝦的高度凝練,蝦為五足。她畫蝦會趁淡墨未乾之際,在蝦頭加一筆重墨,以表示蝦頭部的堅硬外殼同時也能更好的襯托出蝦在水中的透明感覺。再以兩道簡單的橫筆點出蝦的眼睛,將蝦的動態姿勢爭相恐後的神態展現出來。

書畫名家,傳承齊派藝術的樸喆老師作品欣賞

樸喆老師四尺橫幅《蝦趣圖》(作品選自:易從網)

觀樸喆老師畫蝦趣圖,用筆或輕或重,用色或淡或濃,深入淺出,大小有序,動靜結合。其筆下之蝦,極富趣味性和生命力,其完美的形狀、躍動的姿態以及充滿靈性的構思,都使藝術造型的形、質、動三個要素臻於完美。不僅完成了白石老人創作過程臻達形神、栩栩如生的準則,更在此基礎上加工提煉,精進不休,使畫作真美合一,渾然天成,不僅形似,更有神似,著實體現了今日齊派畫藝的成熟。

書畫名家,傳承齊派藝術的樸喆老師作品欣賞

樸喆老師三尺豎幅《多壽》(作品選自:易從網)

壽桃圖,作為禮物贈送長輩特別是在長輩生日時候贈送是最適合不過的,壽桃大家都知道其代表了健康長壽的含義。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桃子可以使人延年益壽,《太平御覽》卷九六七引漢東方朔《神異經》:"東北有樹焉,高五十丈,其葉長八尺、廣四五尺,名曰桃。其子徑三尺二寸,小狹核,食之令人知壽。"

國畫中桃一般用來表示多福、多壽的寓意,是國畫中常見題材。畫家齊白石是畫壽桃極為成功的畫家之一,樸喆女士作為白石後人,其畫桃的功力深厚,以沒骨大寫意畫法直接用洋紅潑寫碩大桃實,再畫以枝幹和葉子勾勒,設色濃重豔麗,形象強烈鮮明。這些一幅色彩鮮明,形象寫實的國畫作品,不僅有吉祥長壽的寓意,仔細觀賞品味自富有一種別樣的樂趣。

書畫名家,傳承齊派藝術的樸喆老師作品欣賞

樸喆老師作品《花卉四條屏》(作品選自:易從網)

近現代的花鳥畫作品中尤以齊白石老人的畫最為出類拔萃,不僅因為平常接觸多還在於花果蔬菜最能觸及白石老人的思鄉情結。他將日常所見之物皆都賦予深層次的精神內涵,因此作品最能感人、雅俗共賞,是因為他對生活的極端熱愛和真實的情感賦予。這在花鳥作品中尤為重要。齊派藝術中,齊派藝術的傳承者學習齊派繪畫的同時也著重這種情感的表達方式,賦予作品內涵更超越了繪畫的內容和形式。

樸喆老師承襲齊派藝術,對齊派“妙在似與不似”的精神頗有領悟心得,畫風細膩生動,作畫追求崇尚齊派的“美、俏、活”的特點,工、寫結合,在用筆、用墨、用色上均體現齊派特點,處處透著齊派藝術風骨,作品形神具至,極具意境和情趣,將齊派藝術的風格特點表現的淋漓精緻。

樸喆老師繪畫作品齊派藝術理念之外,還有其本身這麼多年繪畫以來的對國畫創作的理解創新和對現實世界的感悟表達,其作品雅俗共賞、濃淡相宜之外還代表了一種文化藝術的傳承延續。

附:收藏入門之書畫真跡鑑定知識。

(一)書畫鑑定重要依據時代氣息與書畫家個人風格

由於時代的發展,像紙張、印色、裝裱式樣等這些工藝也在不斷地變化,比如書畫用紙,像淨皮綿廉、三層玉版等,雖然今天還有生產,但品質上已有很大不同。又比如印色,好的印色多用礦物顏料製成,像上乘的硃砂、紅寶石粉末等等,一般可以經數百年不變色。關於印色,不同書畫家所喜歡的顏色不同,其中還有區分。張大千書畫用具,都是他自己定製的專用品,十分講究,為此,他在解放前曾受到不少同行的指責。但是,對於他的書畫進行鑑定卻有所幫助。關於裝裱的款式、用料、工藝對鑑定書畫真偽也起很重要的作用。這些特徵就是時代氣息與書畫家個人風格。

樸喆老師作品《大吉大利》(作品選自:易從網)

(二)印章

各個時代印章的特點是不相同的,印章的時代氣息可以從印章的形狀、篆文、質地、印色辨別出來。宋代書畫大多不加蓋作者本人名字的印章,材質以銅、玉為主,印油與其他朝代有區別。元代開始才使用石料印章,明代開始使用“印油”,據說以沈周為代表。有些作者固定印和油,有些作者比較亂。

樸喆老師作品《吉祥果四條屏》(作品選自:易從網)

(三)紙和絹

紙,晉唐多是用麻製成(比如陸機《平復貼》),紙在宋代非常發達,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都用熟紙寫字,另還需瞭解自明代後各個時期紙張分類,比如布紋紙、灑金紙、高麗紙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

(四)書畫題跋與標籤及收藏印章

題跋分同時代人題跋與後人題跋,多為讚美之詞或鑑賞之詞。

(五)書畫著錄書目

檢閱是否有對某藏品的記錄、說明、評價等。

(六)書畫裝裱及作者字號、籍貫、生卒時間

現存最古老的裝潢是北宋的,各個時代都有鮮明的風格。

(七)形形色色作假方式

1.無意為之:如臨摹。

2.勾填作假:挖、補、填、描等。

3.請人代筆:如董其昌、金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