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林的天启哲学讲了什么?

吴孟龙


谢林 (Schelling.Friedrich,1775.1.25-1854.8.20),被称为康德之后德国美学的、客观唯心主义者。

先介绍下谢林的简历。

谢林15岁入蒂宾根的神学院,19岁写出第一部哲学著作《论哲学的可能性及形式》。

1795-1797年在莱比锡任家庭教师。此时,他思想发生了决定性转折——他认为,原来敬为哲学楷模的费希特在其哲学体系中没有对自然给予充分注意,而他要表明自然对于精神具有能动作用。这种自然哲学是他的第一个独立的哲学成就,使他得到著名作家歌德的赞赏。

1798年任耶拿大学教授。通过讲课和著书发展了他的自然哲学,先后发表《对自然哲学的看法》(1797)、《论世界灵魂,为解释一般有机体的一种高级物理学假说》(1798)、《先验唯 心论体系》(1800)、《对我的哲学体系的说明》(1801)。

由于观点不同,谢林与费希特曾互相激烈攻击。

在维尔茨堡和慕尼黑的讲课中,继续讲授他认为的在一切存在中,绝对都把本身直接表现为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黑格尔对谢林的激烈批判,使他黯然退隐。

黑格尔在自己的《精神现象学》(1807)中,激烈指责了谢林的体系。

他认为,谢林将绝对定义为主观和客观不加区别的统一,这种绝对相当于黑夜——“在黑夜里所有的牛都是黑的”。

接着,黑格尔又在《哲学史讲演录》中,毫不留情地批判了谢林的哲学。 当时,黑格尔哲学被公认为权威的体系。黑格尔的激烈批判,对谢林是沉重的打击,使他从社生活中黯然退隐。

谢林“天启哲学”的提出和内容。

谢林后来任慕尼黑造型艺术学院秘书长。

此时开始,他的思想明显滑向基督教教义。

1841年,谢林在柏林大学做了《论神话和天启哲学》的演讲。此讲演当年未出版,去世后被收入谢林全集。

在这个讲演中,谢林更明显地转向原始的基督教真理和宗教神秘主义。

谢林说,他早期的哲学,是研究理性事物的否定哲学。而他晚期的哲学,是研究非理性事物的实定哲学。实定哲学的任务是认识超验的存在,即上帝。达到这种认识的途径是宗教的途径。

宗教或者是神话的,或者是天启的,因而实定哲学就分为神话哲学与天启哲学两个部分。

神话哲学,可以解释各个古代民族神话的发展,从逻辑上确定和阐明上帝的各个级次。

他解释说,在神话中,存在的原始统一从静止状态进入活动状态,出现了对天启的渴求和天启的实现这两者的分离。最后通过应当存在的东西的实现,产生了两者的最高统一。但存在的这些级次的内容只能用上帝的意志或存在的主宰来解释,这就是天启哲学的任务。

天启哲学按照退化的方式,推演出否定哲学按照进化方式经历的同一个过程——这是他根据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加以解决的。

他说,神的发展过程启示于宗教意识的三个阶段——自然宗教、超自然宗教和哲学宗教。单纯崇拜太阳神的热情沉湎于客观事物;单纯崇拜酒神的热情倾注于主观事物;只有能够使知识和信仰相互补充的哲学宗教或基督教,才达到了以最完善的形式表现无限的内容这个最高目标。

他说,神的过程在基督身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或级次——第一是在神的预先实存中基督与上帝的统一;第二是在神的预先实存中基督与上帝的分离;第三是基督变为人,并在可见世界中复归于上帝。

因此,具有渴求天启的原始根据的圣父、具有实现天启观念的圣子和作为这两者统一的圣灵是三位一体的,而基督的事业就是使人超凡脱俗,并以一切事物复归于上帝而告终。

天启哲学被当时和以后的多数哲学家认为是严重的倒退。

对于谢林的天启哲学,当时即和者寥寥。哲学家们排斥他的宗教神秘主义。认为他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性;学说缺乏牢固的基础;他使自己的哲学成为神学的奴仆。

比如罗素,拒绝将谢林收入他的《西方哲学史》中,甚至不愿意提到他的名字。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