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的主要战斗

红军在长征途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在这里摘取几个主要战斗,以展示红军在长征中的英勇战斗精神。

湘江战役

1934年11月中旬,突围的中央红军跨越敌军的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的嘉禾、兰山、临武地区。蒋介石调动湘军和桂军,在零陵至兴安之间近300里的湘江两岸配置重兵,构筑碉堡,设置了第四道封锁线。以为定能将红军全歼于湘江、潇水之间了。

11月21日,白崇禧借口兵力不够及防止红军南进广西,忽然从兴安、全州、灌阳撤兵,使湘桂军阀联合防守的湘江防线出现了一个缺口。何键为求自保,也不尽快派兵南移接防,致使这130里防线无兵防守达7天之久。

顺利通过第四道封锁线的机会到来了。可惜,红军未能抓住这一良机。

11月25日,中革军委才下达抢渡湘江的命令。红1军团先头部队于11月27日赶到界首,未经战斗就占领了这一渡口,很快控制了界首以北60华里的湘江两岸。这时军委纵队也到达了离渡口不到80公里的灌阳以北的桂岩地区。

剩下的问题就是争取时间。十万火急的命令一道接一道。遗感的是,中央军委纵队就是加快不了行军的速度。由于部队、机关人员众多,携带了大量笨重的物质器材沿山路行进。足足4天,才走到湘江岸边。

11月29日,湘军和桂军蜂拥而来,敌人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两岸的红军战士,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红军的阻击阵地上,炮弹和重磅炸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许多来不及构筑工事的战士们被震昏了,耳鼻出血。装备单一的红军要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飞机和重炮的狂轰滥炸,战斗的残酷可想而知。但“保卫中央纵队安全渡江”的口号仍响彻在阵地上空。

12月1日,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敌人对我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歼我于半渡中。这是生死存亡的一战,是意志的较量。狭路相逢勇者胜。红军将士硬是用刺刀、手榴弹打垮了敌军整连、整营的一次次进攻,湘江两岸洒下了无数红军将士的鲜血,渡口始终牢牢地掌握在红军手中。至当日17时,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从长征开始时的8万6千余人,锐减为3万余人。

智取遵义

黎平会议后,红军北渡乌江,当时担任中革军委总参谋长的刘伯承受命指挥红二师攻占遵义。

1935年1月4日,天下着大雨。红二师第六团作为先遣队在刘伯承的亲自率领下出发了。大雨给部队行军增加了困难,但也麻痹了敌人。深溪水的敌人以为大雨之夜不会有情况,尽情打起了麻将、牌九,午夜过后才放胆入睡。睡兴正浓,不料红军突然打进了镇子。许多敌兵被枪声惊醒,来不及穿衣服就当了俘虏。红六团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插到了遵义近郊。

为了详细了解遵义的情况,刘伯承从俘虏中找了一个连长、一个排长和十几个出身贫寒的士兵,向他们宣讲我军的俘虏政策后。对遵义的城防工事和守军的位置,进行了祥细的询问。

遵义城的底细摸清楚了,我们手里又掌握着一批俘虏,刘伯承决定化装成敌人,利用俘虏去诈城,打个“便宜仗”。

很快,第一营三连和侦察排及全团20多名司号员,都换上了敌军的服装,让那被俘的连长和十几个士兵走在最前面带路。其他部队在稍后一点的地方,准备万一诈城不得手,便按照第二套方案强攻。

晚上9时,乘着夜色部队出发了,队伍顺利地到达遵义城门口。城楼上的黔军哨兵尽管盘问得十分细致,因为有俘虏答话,所以守门的士兵毫无戒备地打开了城门。红军战士一拥而人,一下子把城楼上的敌人收拾掉了。20多名司号员一齐吹起了冲锋号。后续部队象潮水和疾风一般向城内冲去。敌人也搞不清来了多少红军,早已失去抵抗能力,一部被俘,一部从北门逃走。

刘伯承率部智取遵义成功,使广大红军战士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增强了胜利的信心。也为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渡赤水河

1935年1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到达贵州遵义地区。蒋介石调集30万兵力围追堵截。毛泽东遂决定,西渡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

红军一渡赤水,1月29日,红军分三路从猿猴(今元厚)场、土城南北地区西渡赤水河,向四川省古蔺、叙永地区前进。

红军二渡赤水,2月9日,中央红军在扎西地区集结完毕。为了迅速脱离川、滇军的侧击,毛泽东等决定东渡赤水河,向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发动进攻。11日,中央红军从扎西挥师东进,于18—21日在太平渡、二郎滩渡过赤水河,向桐梓地区急进,同时以红5军团的1个团向温水方向开进,以吸引追击之川军。红军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完全出乎蒋介石的意外。

红军三渡赤水,3月5日以后,中央红军以红9军团在桐梓、遵义地区吸引川军向东,主力由遵义地区西进白腊坎、长干山(今长岗)寻机作战未果。15日,红军主力进攻鲁班场之第2纵队,因其3个师密集一起,攻击未能奏效,而援军第1纵队已进至枫香坝地区。红军遂转兵北进,于16日在茅台及其附近西渡赤水河,向四川南部的古蔺、叙永方向前进。

红军四渡赤水,在国民党军重兵再次向川南集中的情况下,毛泽东等决定,乘敌不备折兵向东,在赤水河东岸寻机歼敌。3月20日,为迷惑国民党军,红1军团1个团大张旗鼓地向古蔺前进,诱敌向西;主力则由镇龙山以东地区,突然折向东北,于21日晚至22日分别经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东渡赤水河,从敌重兵集团右翼分路向南急进。至此,中央红军巧妙地跳出了国民党军的合围圈,将蒋介石的几十万军队甩在乌江以北。

四渡赤水之战,红军进行了大小40余次战斗,共歼敌1.8万余人。中央红军从此一反长征以来的被动挨打局面,取得了战略转移的主动权。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江,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1935年4月28日,蒋介石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干部团的同志们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天夜晚就赶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他们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了一条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干部团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随后,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金沙江。

巧渡金沙江,在长征史上是唯一没有经过激烈战斗的一次渡江行动,毛泽东同志的指挥艺术和刘伯承元帅的军事才能在这次战役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巧渡金沙江的成功,保留了红军的主力,为后来的长征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蒋介石在大渡河畔投入总兵力15万至20万人,企图凭借其优势兵力,利用金沙江、大渡河、雅砻江这样一个有利的三角地带“根本歼灭”红军。

为了不做石达开第二,军委和毛泽东电令红1军团连夜偷袭安顺场守敌,夺取船只,强渡大渡河。安顺场原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北渡失败之处,地势险要,两侧高山,中间河谷,无回旋余地,四川军阀曾扬言红军将重蹈石达开覆辙。红军先遣队红1团冒雨急行越过敌人的哨所。于1935年5月24日夜,到达安顺场,歼敌两个连,并缴获木船一只,控制了南岸渡口。接着,部队连夜四出寻找船只和发动船工准备强渡。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300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地势险要,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

25日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突击队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突击队迅速登岸,并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奋勇冲杀,击退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以后,毛泽东曾用“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来形容这次惊心动魄的战斗。

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长征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1师第1团一部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后,蒋介石急调川军2个旅增援泸定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迅速渡过大渡河,挫败国民党军前后夹击红军的企图,决定红1军团第1师及干部团由安顺场继续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两路夹河而进,火速夺占泸定桥。

27日晨,右路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2师第4团,由团长王开湘、政治委员杨成武率领从安顺场出发,沿途击破川军的阻击,经2昼夜奔袭,29日晨占领了泸定桥西桥头。泸定桥扼川康要道,全长100余米,宽2.8米,由13根铁索组成,横跨在汹涌奔腾的大渡河上,两岸是峭壁,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守城川军第4旅第38团(欠1个营)在红军抵达前,已将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悬空的铁索。是日16时,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川军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川军突然施放火障,突击队勇敢地穿过火墙,冲进泸定城,同川军展开巷战。后续部队及时投入战斗,经2小时激战,红4团占领了泸定县城,控制了泸定桥。与此同时,红1师和干部团击溃川军的阻击,胜利到达泸定城,策应了红4团的夺桥战斗。接着,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蒋介石企图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彻底破灭。

(田超根据有关史料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