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首发∣2018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慢性乙型肝炎指南更新

全文首发∣2018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慢性乙型肝炎指南更新

1 乙型肝炎筛查的推荐意见

1.1 筛查应同时检测HBsAg和抗-HBs。

1.3 筛查的人群中,抗-HBs阴性者应接种疫苗。

2 HBsAg阳性人群咨询服务的推荐意见

2.1 需告知HBsAg阳性人群避免将HBV传播给他人的相关知识。

2.2 针对HBsAg阳性的医护人员及学生:

(1)不能因患有乙型肝炎而被排除在培训和执业之外。

(2)仅当HBsAg阳性的医护人员和学生的操作具有暴露倾向,才推荐他们向所在单位的专家组寻求咨询和建议。若其血清HBV DNA>1,000 IU/mL,则不应从事具有暴露倾向的操作;但若血清HBV DNA降低并维持在1,000 IU/mL以下,则可进行具有暴露倾向的操作。

2.3 除在日托中心、学校、体育俱乐部和露营场所采取综合常规预防措施外,社区感染HBV的儿童无需特殊安排。

2.4 HBV感染者应禁止或限制饮酒。

3 HBsAg阴性、抗-HBc阳性(伴或不伴抗-HBs阳性)人群咨询服务的推荐意见

3.2抗-HBc阳性、HBsAg阴性人群通过性接触或亲密接触途径均无传播HBV的风险。

3.3单纯抗-HBc阳性者和来自HBV低流行地区且无HBV感染危险因素者应接种全系列的乙肝疫苗。

3.4 单纯抗-HBc阳性且有感染乙型肝炎危险因素者不推荐接种疫苗,除非他们合并HIV感染或免疫不全。

4 孕妇咨询服务的推荐意见

4.1 妊娠期接种乙肝疫苗是安全的,无HBV免疫或未感染HBV的孕妇应接种疫苗。

4.5 高病毒载量的HBsAg阳性孕妇行羊水穿刺术有潜在的母婴传播HBV风险,应权衡利弊。

4.7 需评估HBV感染孕妇性伴侣的HBV感染或免疫情况,适时接种乙肝疫苗。

4.8 不禁止母乳喂养。

5 阻断慢性HBV感染者传播乙型肝炎的推荐意见

5.1 接种乙肝疫苗安全性极高,采取“0、1、6”的三针接种方案,即第一针接种后1个月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同步或不同步接种甲肝疫苗)。亦可对成人应用甲型乙型肝炎联合疫苗(Twinrix®)行四针接种方案,在第一针接种后7天、21-30天以及12个月分别接种第二针、第三针和第四针。最新用于成人的两针接种方案(0月和1月各一针)的乙肝疫苗(HEPLISAV-B®)已获批上市。

5.2 HBV感染者的性伴侣和家庭亲密接触者为HBsAg和抗-HBc阴性时,应接种乙肝疫苗。

5.3若新生儿的母亲感染HBV,则新生儿应在分娩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接种乙肝疫苗并完成后续疫苗接种。若婴幼儿的母亲HBsAg阳性,则婴幼儿应在9-15个月龄行疫苗接种后检测。

5.4 医护人员、慢性HBV感染者的性伴侣、长期血液透析者及免疫功能不全者(包括HIV感染者)应在接种最后一针疫苗后1-2个月检测疫苗应答情况。

5.5 对初次系列疫苗接种无应答者来说,建议再次行三针方案的疫苗接种,并对免疫功能不全者(包括合并肝硬化的患者),可加倍剂量接种疫苗。

5.6 建议每年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的疫苗应答者进行随访检测。

5.7 除免疫功能不全人群外,不推荐接种加强疫苗。

6 选择性应用血清学与病毒学检测方法的推荐意见

7.2 ALT持续正常的HBeAg阳性者应每隔3-6个月检测一次ALT。若ALT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则应加强ALT和HBV DNA检测的频率。应每隔6-12个月检测一次HBeAg。

7.3 HBV DNA>20,000 IU/mL且ALT<2倍正常值上限(女性<50 U/L,男性<70 U/L)的HBeAg阳性者,尤其是年龄>40岁且年轻时已感染HBV(即感染时间长)者,应行肝活检,以评估肝脏组织学病变的严重程度。

7.4 HBV DNA>2,000 IU/mL且ALT在1-2倍正常值上限的HBeAg阴性者,尤其年龄>40岁且年轻时即感染HBV(感染时间长)者,应行肝活检,以评估肝脏组织学病变的严重程度。

7.5 HBV DNA<2,000 IU/mL且ALT正常(女性≤25 U/L,男性≤35 U/L)的HBeAg阴性者,应在发现后的第一年内每隔3个月检测一次ALT和HBV DNA,以确定是否为非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建议此后每隔6-12月检测一次ALT和HBV DNA。如果考虑经济因素,可仅检测ALT;当ALT超过正常值上限,应缩短ALT和HBV DNA监测间隔至每隔3-6个月一次。

7.6 对于HBV DNA<2,000 IU/mL但ALT升高者,建议检查其他原因导致的肝脏疾病,包括但不限于HCV、HDV、药物毒性、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或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7.7 非活动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每年评估HBsAg消失情况。

7.8 HBsAg持续转阴者不再需常规监测ALT及HBV DNA。对于肝硬化患者、直系亲属有HCC病史者或感染HBV时间较长者(年轻时即感染HBV的女性>40岁、男性>50岁),应监测HCC。

8 HBsAg阳性人群HCC筛查的推荐意见

8.1建议所有HBsAg阳性的肝硬化患者应每隔6个月检查一次肝脏超声,联合或不联合检测甲胎蛋白均可。

8.2 建议有HCC高危风险的成年HBsAg阳性者(包括40岁以上的亚裔男性或非裔美国男性、50岁以上亚裔女性)、直系亲属有HCC病史者或感染HDV者应每隔6个月检查一次肝脏超声,联合或不联合检测甲胎蛋白均可。

8.3 尚无充分数据鉴定儿童HCC高危人群。然而,建议重度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HBsAg阳性儿童或青年人和直系亲属有HCC病史的HBsAg阳性儿童或青年人每隔6个月检查一次肝脏超声,联合或不联合检测甲胎蛋白均可。

8.4 建议居住地区无超声检查设备的HBsAg阳性HCC高危人群每隔6个月检测一次甲胎蛋白。

9.1 所有HBsAg阳性者均应检测抗-HCV,以确定是否有HCV感染。

10 HDV感染者管理的推荐意见

10.1 建议HIV阳性者、静脉吸毒者、男性同性恋者、性传播疾病高危人群以及来自HDV高发地区的移民筛查抗-HDV。HBV DNA低水平且ALT升高的患者应考虑筛查HDV。若检查的必要性方面有任何不确定,建议最先检测抗-HDV。

10.2 对于HDV感染高危人群,建议定期复查。

10.3 建议抗-HDV阳性患者定期检测HDV RNA和HBV DNA水平。

13.2 抗病毒药物首选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或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

13.2.1 确定HBsAg阴性后,方可停用抗病毒药物;肝移植后,应无期限服用抗病毒药物。

13.2.2 禁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

13.3 6-12个月后HBsAg未转阴者可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后续管理参照慢性HBV指南。

15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管理的推荐意见

16.1.2 推荐首选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或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因其长期使用耐药率低。

17 非肝脏的实体器官移植受者的乙型肝炎管理的推荐意见

17.1 所有接受肝外器官移植受者均应检测HBsAg、抗-HBc和抗-HBs,以评估HBV感染和免疫状况。抗-HBs阴性者应在移植前接种乙肝疫苗。

17.3 推荐首选替诺福韦(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或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或恩替卡韦,因其长期使用耐药发生率低。

18.2 美国肝病学会推荐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作为成年初治免疫活动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首选药物。

18.3 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亦可作为成年初治免疫活动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首选药物。伴有肾功能不全或骨骼相关疾病或有相关疾病风险的患者应考虑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或恩替卡韦。肌酐清除率<15 mL/min或肾脏透析患者不建议服用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

18.4 健康成人的ALT正常值上限,男性为29-33 U/L,女性为19-25 U/L。建议以男性和女性ALT的正常值上限分别为35 U/L和25 U/L来指导管理决策。

19.2 免疫耐受状态应依据ALT水平定义;ALT的正常值上限男性为35 U/L,女性为25 U/L,而不应参考所在地实验室ALT的正常值上限。

19.3 美国肝病学会建议成年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至少每隔6个月检测一次ALT水平,以监测免疫耐受期向免疫活动期或非活动期的潜在转换。

21 HBeAg阴性免疫活动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程的推荐意见

22.1 由于恩替卡韦和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所致潜在肾脏和骨骼疾病风险无显著差异,故美国肝病学会在这两种药物之间无偏向性推荐意见。

22.2 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所致骨骼和肾脏损害的风险发生率低于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

22.3 怀疑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相关的肾功能不全和(或)骨损害时,应停用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根据已知的耐药情况,换用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或恩替卡韦。

24 成年低水平病毒血症的肝硬化患者管理的推荐意见

24.2 恩替卡韦、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或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为首选抗病毒药物。

24.4 由于缺乏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应用的相关研究,因此限制推荐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在此类人群中应用。然而,对于合并肾功能不全和(或)骨骼损害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考虑使用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或恩替卡韦。

25 妊娠期慢性乙型肝炎管理的推荐意见

25.2 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在孕妇中的使用情况未进行过研究,抗逆转录病毒注册系统中亦缺乏孕妇使用的安全性数据。因此,孕妇应用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缺乏数据支持。

26.2 健康儿童的ALT正常值上限并不固定,它受性别、年龄、青春期和BMI影响。有研究建议,婴儿期后ALT的界值为:女孩为22-31 U/L、男孩为25-38 U/L,但并非所有研究均严格排除了超重儿童。从慢性乙型肝炎管理以及与成人推荐保持一致的角度出发,建议儿童ALT正常值上限与成人一致,即男性为35 U/L、女性为25 U/L,以指导管理决策。

26.3 干扰素-α-2b(IFN-α-2b)获批用于1岁以上儿童。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获批用于2岁以上儿童。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虽未获批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儿童,但获批用于5岁以上慢性丙型肝炎儿童,必要时,亦可考虑。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获批用于12岁以上儿童。

张晶巧,李苗苗 译,祁兴顺,曾庆磊 审校

本指南正式版近期将于《临床肝胆病杂志》发表,敬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