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掉孩子動不動就生氣的毛病呢?

甜寶愛學習

真心爸媽認為,孩子愛生氣,可能有多種原因造成,不見得就像很多大人認為的那樣,就是孩子脾氣不好或者個性驕縱,是孩子自己的問題,需要想辦法讓孩子改正。大人從多個角度來分析,才真正能解決這個問題。

1、孩子通常是什麼情況下生氣?

孩子容易生氣,大人通常就會說孩子“一點不如意就生氣”、“動不動就生氣”,遇到有爸爸媽媽這麼問我們,我們會反問:孩子具體是在什麼情況下生氣?

有的爸爸媽媽會說:提要求不滿足的時候,被批評的時候,大人帶她出去他不想去的時候,大人讓他改什麼毛病他不改的時候……還有各種各樣的情況。

我們建議您在發現孩子愛生氣的時候,也每次都去觀察下具體,有了這些具體原因,我們才好去分析孩子為什麼會生氣。

2、孩子生氣的原因之一:要求不被滿足

孩子提了什麼要求,沒有被滿足,是孩子生氣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一次一個媽媽問我:這幾天我孩子情緒都不好,特別愛生氣,我該怎麼辦?

問了原因,才知道,孩子想在期末考試後買個玩具,而爸爸媽媽提了一個條件,是考試達到多少分,才能買玩具,所以孩子就不高興了。

我們不太贊同這樣的做法。我們助長,在孩子的要求不過分的情況下,大人儘量滿足孩子,而且不帶附加條件。經常被滿足的孩子,會心態平和,很少生氣。

可能有的爸爸媽媽擔心,老是滿足孩子,孩子會不會被慣壞?我們有兩個孩子,我們自己的經驗是,心滿意足的孩子不會被慣壞,倒是要求經常被拒絕的孩子,一有機會,就可能提無理要求。

3、孩子生氣的原因之二:經常被負面評價,有自卑感

一些孩子經常被父母負面評價,造成孩子的自我評價也很低,形成自卑心理。自卑的孩子和成人,會很容易覺得別人在針對他、別人在否定他,所以就會刻意地通過生氣、憤怒,來表現得強大、優越、威嚴,這實際上是一種“惱羞成怒”“外強中乾”的狀態。

4、孩子生氣的原因之三:感受到不公平待遇,或者被忽視

如果孩子覺得經常在家中受到不公平待遇,或者覺得被忽視,也容易表現得愛生氣。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二孩家庭。

如果家有兩個孩子,就很容易在老二出生後,對老大有所忽視,這時候,老大就可能變得容易為小事生氣;如果家有兩個孩子,而父母比較重視其中的男孩,女孩子就容易覺得受到了不公平待遇,變得容易生氣。

5、孩子生氣的原因之四:父母很少傾聽孩子

在一些家庭中,孩子所有的事都由父母說了算,孩子根本沒有表達意見的權力,而且父母也從不關注孩子的意願、感受和意見,孩子就會生活得很壓抑,會習慣用生氣表達對父母的不滿。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孩子愛生氣,並不是表面上看來那麼簡單,父母要消除原因,才能改變結果。


真心爸媽:



真心爸媽

許多小學生缺乏情緒自我控制能力,他們經常會因為一些事情而大發雷霆。面對孩子們的這種情況,作為家長說先要分辨孩子發脾氣的原因,並加以正確的引導和提供幫助,提高孩子的忍耐力、控制憤怒。

1、關注孩子的憤怒,分辨孩子的情緒。有些孩子不會表達感情,傷心、失望、焦躁、鬱悶時不會表達,只能用發脾氣來表達。面對這樣的狀況,家長要認真傾聽並給予自己的理解和同情,教孩子正確的表達情緒。這時不需要大人來評判他們的行為是否正確。

2、利用說明或妥協等言語上的方式對孩子的忍耐力進行培養教育,不要用無條件的大聲責備與強迫性教育。

3、家長要以身作則。許多時候,孩子發脾氣的方式是從家長的行為方式上模仿而來的。想要孩子學會控制憤怒,家長自己就需要做到遇事心平氣和,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憤怒。

4、營造祥和、寧靜的生活環境有利於孩子獲得內心的平和、安寧。

5、當孩子要發脾氣的時候,建議他暫時離開讓他生氣的環境或事情,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轉移注意力。

6、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可以讓他問自己一些問題:為什麼生氣?這件事或人值不值得發脾氣?生氣能解決問題嗎?發脾氣對我有什麼好處嗎?

7、遇到特別令人生氣的事情時,告訴孩子不妨把怒氣發洩出來。但是也要告訴孩子,發脾氣也要有限度,不能損害別人的利益,不能做出過激的行為。


心聆教育

首先,愛生氣不見得是壞事。

憤怒是人的基本情緒,它和喜、哀、懼一樣都是正常的。

一個會生氣的人,才是一個正常的人;

一個愛生氣的人,是一個有自己的標準和處事原則,並且敢於表達自己的心聲的人。

如果我們可以理解生氣的意義,允許孩子生氣,那麼,問題已經減少了一大半。



其次,怎麼表達生氣的感受,有沒有生氣的藝術才是關鍵。

一生氣就衝別人發飆、打砸東西、使性子不吃飯等等,試圖以此宣洩憤怒,甚至讓別人屈服,是任性、無能(無助)的表現。

對我們來說,更重要的問題,不是讓孩子不生氣,或者不讓孩子生氣,而是教給孩子生氣的藝術,讓他學會於人於己無害的表達生氣的方式。

具體怎麼做呢?

1、觀察和總結一下孩子生氣的情況,看看生氣通常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比較常見的原因有:

A、身體勞累,如起床氣、睡前氣等;

B、要求不被滿足;

C、能力不足,有挫敗感;

D、爭寵,尤其是手足之間或其他競爭對手之間;

E、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或者爭取自己的權利。


2、針對不同原因採用不同的對策:

A、勞累引起的:

理解孩子不是故意發火的,也不是針對你的,只要給予他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恢復體力,他的怒火自然就會消失。

B、要求不被滿足引起的:

認同孩子憤怒的感受,同時告訴他你的立場和原則,並且堅持。幾次之後,他會知道你的底線。也就不會再以生氣為手段要挾你了。

C、能力不足、有挫敗感:

看到孩子的努力,肯定他已經做到和做得好的部分,給予孩子及時的鼓勵,幫助他樹立信心。

同時,幫助他尋找科學的路徑,小步前進。

D、爭寵引起的:

放棄在孩子之間製造競爭的做法,不拿孩子和別人比,不介入他們之間的爭執,注意到每個孩子的特點(而非優缺點),爭寵問題自然就會消失。

E、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或爭取自己的權利:

家長放棄高壓或包辦的養育方式,然後孩子敢於表達;

家長要以身作則,示範在生氣時如何通過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大吼大叫、打砸東西或者冷戰),來讓孩子潛移默化地學習。

這裡介紹一個表達感受的經典句式:

“我感到很生氣,是因為……,我希望……”。

3、家長可以和孩子討論化解怒氣的有效方式,如:枕頭大戰、聽音樂、看電影、運動、閱讀、逛街等等,並日常在生活中帶頭實踐、示範。

久而久之,孩子也能習得這樣的化解怒氣的方式。


漫步育兒路

那天,思姐在閨蜜家做客,閨蜜家有一個3歲的小公主,這位小公主年紀不大,脾氣可不小,這就正拿著畫筆在牆上畫畫,閨蜜就去跟小公主說啊:“寶寶,牆上不可以畫畫奧”,誰料,小公主直接把畫筆仍在地上,邊哭邊說:“媽媽壞,媽媽壞的···”看那架勢都要打著她媽媽了···

Q:聽話的孩子都一樣,發脾氣的孩子各有各的不同,在瀚思心理的免費提問系統裡,就有一位家長有同樣的困擾:孩子最近幾個月總是把“誰叫你這樣的!都怪爸爸/媽媽/姥姥···”不論滿足還是拒絕她的要求都是這兩句話。緊接著就是撅嘴生氣一連串的不講理,平時家裡比較寵她,她性格也很開朗,但只要一發脾氣,就不愛說話,癟嘴坐在一邊,誰都不搭理···

那麼碰到孩子發脾氣該怎麼辦呢?

瀚思顧問團範平雨6.20孩子發脾氣

02:28

來自兩分鐘育兒

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有:

1、不懂的表達和處理自己的情緒

2、習慣用發脾氣的方式來索取

針對孩子發脾氣的不同的原因,要分別處理,才能事半功倍。

對於不懂的表達和處理自己情緒的情況:

1、關注情緒教育

家長應該更多關注情緒教育,多引導孩子去處理自己以及他人的情緒,教孩子多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情緒

2、優先處理情緒

當孩子又強烈情緒的時候,家長應優先處理情緒,因為強烈情緒下,孩子是很難聽得進理性的建議的。

對於習慣用發脾氣的方式來索取的情況:需要循序漸進的給孩子立規矩。

1、承認孩子的需求

比如說,我知道你很想畫畫

2、告訴孩子事實的限制

比如:但是牆壁不是用來畫畫的

3、給出替代方案

比如:你可以在紙上畫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時候,家長的態度應該溫和而堅定,可以多次重複,如果在重複之後,孩子還是不肯接受,那就讓孩子選擇如何執行限制,比如,如果你不肯在紙上畫,你就不能再畫了,你是想在紙上畫畫呢,還是想要我把你的畫筆都收起來?就讓孩子即使是在執行限制的時候仍有選擇權。

發脾氣的情況很多,剛開始在原則性的時間上使用這個方法,等發脾氣的行為減少了,再用同樣的方法去處理非原則性的問題。

孩子發脾氣不可怕,無外乎不懂的用言語表達自己情緒以及習慣用發脾氣的方式去索取,需要家長能夠識別出,孩子發脾氣的真正原因,再有針對的進行處理,那麼相信每一個都是小仙女和小王子。

長按圖片可保存

總編:劉瀅

視覺設計:伍茜&章若懿


兩分鐘育兒

孩子動不動就生氣,是有原因的,而這個原因有很多種,我們只有找出原因所在,才能採取正確的辦法,幫助孩子。



原因一:語言表達能力弱。

這類情況多發生在低齡兒童,他們掌握的詞彙還不是很多,有些事情自己還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可又想達到自己的目的怎麼辦?那就哭、那就鬧、那就發脾氣唄。這是最直接也是最省事的一種表達方式。

孩子沒有惡意,只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引起大人的注意,來幫助他們。比如他想喝奶,你卻拿來水瓶,他很生氣的把瓶子一扔。再比如他餓了、困了都要哭鬧,也是通過哭鬧來告訴大人他的需求。

解決辦法:對於這種發自孩子自然需求的情況。我們無需煩躁,輕柔地來到他的身旁,詢問他想做什麼。孩子不會說,就讓他用點頭搖頭來表示,或者自己指一指想要的東西,再或者我們猜,讓他來判斷。

孩子的問題和需求得了及時的解決,他的情緒會很快和緩下來。



原因二:過多的寵溺

現在家裡孩子都不多,孩子要什麼給什麼,一不給就撒潑打滾,使性子。這是很典型被寵壞的孩子的做法。

解決辦法:對待這類孩子,要冷處理。對於他的無理取鬧不予理睬。找一個安靜的環境讓他自己待上一段時間(若是在公共場合,可強行先把他帶離),並告訴他:“等你平靜下來,媽媽爸爸隨時歡迎你來找我們談”。這段時間無論他怎樣哭鬧都不要理他。要讓孩子明白,有話好好說,採取這種極端方式是無效的。



原因三:缺乏耐心。

剛搭好的積木倒了、拼插的管道怎麼也拔不出來了,扔它、摔他、把它們狠狠地拋一地。這些都讓孩子變得沒有了耐性,發起脾氣來。

解決辦法:輕輕地來到孩子身旁,溫柔地拉起他的小手,一起把積木重新搭起,把管道拔出重新組裝。一次沒成功,和孩子一起來第二次、第三次……直到成功為止。當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悅的時候,他的耐心也會大大提高。



原因四:受父母的影響。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若他沒有緣由的愛生氣,愛耍脾氣,多半家裡也會有這樣的一位父母。

解決辦法:對於這點,需要父母做出改變,提高自身的情商。生氣時,心裡默唸:“我不氣、我不氣。”或者找個地方先靜一靜,等情緒穩定了,再與大家進行溝通。

另外,還要時刻提醒自己,我不是小孩子,我已是成年人,不能任性,耍歪歪。

只有我們做出了改變,孩子才會改變。



原因五:叛逆期

三五歲、七八歲、青春期,都是孩子叛逆的年齡。他們的思想比前一階段更加成熟,有了自己小心思和想法,開始不服從父母的管教。有的孩子這時脾氣會很大,頂撞父母,而有的孩子則躲在一邊自己生悶氣。

解決辦法:他們此時外表強大,脾氣也大,但內心卻很脆弱,畢竟還是個孩子。我們對他們要包容、寬容,學會傾聽,給他們發言的權利,尊重他們的想法,多給他們以肯定。鼓勵孩子把心裡的不滿和不如意講出來。

若是孩子實在覺得憋悶,壓力太大,生生氣氣,發發火,也無妨,人總要找個宣洩出口的,不然會憋壞。

(以上圖片均來自東方IC)


萌媽愛學習

情緒是我們進化的一部分,那些不被現代人所喜歡的負面情緒,比如,緊張、焦慮、憤怒之所不被人喜歡是因為它給我們帶來不舒服的感覺。但也正是這些負面情緒很好地保護我們生存至今,比方說焦慮,當你走進懸崖的時候,你會感到焦慮恐懼,這種不舒服的感覺驅使你遠離危險的地方。這就是負面情緒的價值,它在向我們傳遞信號。


如果說焦慮恐懼是在向我們傳遞危險來臨的信號的話,那麼憤怒的情緒就在向孩子傳遞這樣的信號:你要將心中的怒火噴發而出,反抗傷害你的敵人以保護自己的權利。

也就是當孩子生氣的時候,Ta會有一個生氣的對象,原因是這個對象傷害了Ta。


基於以上認識我們有以下的教育對待方式:


一、允許孩子將憤怒發洩出來

這樣我才能夠了解Ta憤怒的原因和對象。比如,孩子生悶氣了,你可以過去問Ta:“你看上去不太開心,怎麼了呢?”我們這麼問不是虛情假意地關心,或者藉此找到理由反駁Ta“無理取鬧”,而是真心實意地關愛Ta,並希望瞭解這個負面情緒在傳遞著孩子的什麼需求。


二、瞭解孩子生氣的情緒所傳遞的信號是什麼

當孩子很小的時候(週歲前不會說話),Ta們會用哭泣的方式來向大人傳遞信號,可能是肚子餓了,可能是疲勞了。大點的孩子雖然已經會說話,但大多數孩子表達能力其實並沒有那麼強,當Ta們說不清楚,或者一直以來無法得到大人的理解,Ta就會採用更原始的傳遞信號的方式——哭鬧來表達。

當你按照步驟一,真情實意地瞭解孩子的想法,我們才能知道Ta的需求。比如,孩子說“弟弟一直佔著遙控器,我不喜歡看這出動畫片!”,這個時候我們就有機會幫助Ta了,讓弟弟和Ta商量看哪出動畫片,或者通過另外的途徑來滿足Ta看動畫的需求,孩子自然也就不會生氣了。而根據我的教育觀察和生活經驗,我看到的大多數父母在面對上述情境的時候,他們會以“哥哥/姐姐要讓這弟弟”、“你都這麼大了還看什麼動畫”等回答試圖搪塞過去,然後在孩子為此而生氣的時候,父母非常理直氣壯、義正言辭地給他們貼上“動不動就生氣”的標籤。


三、懸置自己的立場

你認為孩子動不動就生氣,這是你基於以往對孩子的認識,如果孩子生氣了,父母獨立地處理當下這件“生氣”事件,而非將“生氣”視為一種孩子身上某種一貫性的“惡”的品質。把你過往對孩子的“成見”放在一邊,全然地進入到當下與孩子的對話,這樣你才能跟孩子好好說話,孩子會生氣的可能性就會變低。


四、不要強迫孩子壓抑憤怒的情緒

當你強迫孩子壓抑憤怒的情緒時,你的潛臺詞是“生氣”是不好的,這樣的暗示可能會是孩子漸漸地變成悶悶不樂生氣方式的原因,因為Ta知道生氣是“不好的”,Ta只能悶聲不吭,甚至覺得自己特別不好,這會讓孩子對此產生其他不良的情緒,例如,羞恥!這反而加重的孩子的情緒健康問題。


心理蔡中元

關於孩子動不動就生氣,我解決過類似案例,希望對你有用

案例還原:

孩子媽媽說:他家孩子脾氣比較大、一有不如意的事就躺在地上大哭,並且有咬人打人的毛病。明年想讓孩子上幼兒園,怕這個習慣不改掉的話,到幼兒園打別的小朋友。

案例分析:

我說:你給我舉一個孩子控制不住情緒、發脾氣的例子,說說事情的經過。

她說:就比如說,昨天拿個叉子去吃飯,那個叉子是鐵的,不安全,平時他走走就跑,我怕給他碰著、扎著,就把叉子給放回原處了,馬上就不行了,就開始哭,哭的聲音老大了,死去活來的,恨不得要背過氣那種,給換一個塑料的都不行,就非得要他想要的那個叉子,沒辦法就給他了,我覺得他就是用這種方式達到他的目的和要求。

我說:再舉一個咬人、打人的例子。

她說:前幾天正好我抱他看電視,他就冷不丁地把我手拿起來咬一口,當時讓我給他說了;可是下午,他又拿他那小棍棒打我,當時就大聲問他:你上午都咬我一口了,為什麼下午還拿木棍打我?我可能也是過激了,隨手就打他屁股了,並跟他說你這種行為是不對的,以後和小朋友怎麼相處啊?完事他就哭了,哭了我就哄一鬨,我說你知道錯就行了,但我覺得起不到啥作用。

我說:你覺得孩子真的知道自己錯了嗎?

她說:雖然他表達還不那麼完整,但他完全明白大人在說什麼,告訴他不讓做的事,他也明白。

我說:那他為什麼下一次遇到想要的東西還照樣哭鬧呢?

她說:老師你的意思是,孩子其實是沒明白,是不?

我說:你再想想孩子咬你、打你,你跟他說了那麼多他沒哭,可打他屁股的時候哭了,你覺得他哭什麼呢?是覺得自己錯了呢?還是被打疼了委屈哭了呢?

她說:那應該是委屈哭了。

我說:孩子咬人、打人很頻繁嗎?

她說:不是,就是偶爾有那兩次

我說:打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她說:應該是從15、6個月的時候

我說:為什麼會突然在那個時候出現這種行為呢?

她說:應該和他姐姐學的,他姐姐就經常拿小棍棒和他打鬧,弟弟模仿能力又特別強,就這事我還特意對他姐姐說服教育呢,但沒啥作用。

我說:那你覺得孩子打人、咬人,目的是想要做什麼呢?

她說:應該是想和別人鬧著玩。

我說:你說孩子模仿能力特別強,他脾氣不好有沒有模仿誰呢?

她不好意思的說:我性子急、脾氣不好,有時候,關上門管他姐姐學習的時候,大聲了或者喊他姐,他就會跟著學,什麼事也大聲喊。

我說:你看你這不啥都明白嗎?也不用我解答啊。

她說:是,道理都懂,但不知道從何下手。

是啊,每當家長這樣說的時候,我都想說,你是真的懂嗎?

儘管這位媽媽已經知道孩子問題形成的原因,但為了讓她真的懂,我還是再多說幾句。


久明教你管孩子


首先,我們知道2歲左右的孩子愛發脾氣,如果不按照他說的做就可能會哭鬧,這是因為孩子處在比較特殊的發展時期,他們的自主性開始萌芽,很嘗試自己的力量,但他們的力量又很有限,需要成人的幫助,這時候矛盾就產生了。


面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把握平衡會有些難度,我們既希望讓孩子感覺到他們的力量尊重他們的選擇,同時又不應該過於放縱妥協。所以,當孩子因為打人、亂扔東西、不買東西撒潑打滾的時候,父母要堅定的阻止這樣的行為,但同時理解這個階段孩子的特點,態度要溫和,不要被孩子的情緒帶動起自己的情緒。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動不動就生氣,我們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或者身邊的家人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問題,孩子很容易模仿家人的行為。我們之所以生氣,是因為自己內心的需要沒有被滿足。


孩子生氣,可能是因為他內心被尊重、感覺自己是有能力的、或者被愛以及被支持的需要沒有被滿足。太太因為丈夫不做家務生氣,更深層次可能是因為她覺得自己休息的需要,或者自己渴望被關心和照顧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我們不要急著評價該不該生氣,而是應該靜下心來,想想孩子希望通過生氣來表達自己的什麼需要,這樣我們能夠更理解孩子的行為,同時能夠慢慢平靜下來和孩子溝通。


蘭海

我們家長是否給孩子機會把委屈說出來。許多孩子在學校受了委屈,由於年齡小,不會表達或者不敢表達,傾向於不說,或者是想說又不知道怎麼說,這就可能造成孩子長期的心理壓力。這時候,家長如果不細心,忽略孩子的情緒,那麼這種委屈很可能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創傷,對孩子以後健康人格造成影響。所以,家長需要傾聽孩子的委屈,引導孩子表達出來。  

另外,家長不要用講道理壓抑孩子的情緒。家長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很容易犯“講道理”的錯誤,其實那些道理對孩子的表達有壓制作用,孩子會覺得自己本來應該那樣做,而不應該這樣做,於是更加覺得自己錯了。其實如果換位思考,成人遇到這樣的事也難免處理不好,也可能犯不應該犯的錯誤。孩子還小,即使做得不好,做的不應該,也是情理之中的。家長不要把成人的要求用於孩子,更要少講“你本來應該那樣做”或者“你以後應該那樣做”。

家長要教會孩子釋放憤怒的方法

有一種釋放怒氣的做法是在手紙或紙巾上寫下只給自己看的憤怒反擊的話。孩子可以在浴室的臺子上或任何能暫時獨處的地方寫下這類的話,比如:“某某,這是你把寫有‘踢我’的條子貼在我褲子後面之後,我想對你說的……”告訴孩子,既然沒有別人看到他/她寫的內容,他/她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憤怒。  

不過,當孩子憤怒地寫下此類的話,甚至有些是咒罵的話、自己看著都臉紅的話時,我們要告訴孩子處理這類便條的方法之一是要撕掉它們。孩子們還喜歡用水將紙屑沖走,假想他們的敵人也被水沖走了。 

方法1:進行親子練習  

在家裡可以進行一種有效的親子練習。孩子和母親(父親)背靠背坐著,其中一人不受打擾地說3分鐘,傾訴想要表達的任何感情,另外一人只需以“嗯嗯” 附合。3分鐘的時間到,他(她)才能說話。雙方輪流說話,直到想要說的全部說完為止。結束時,兩人應該至少在一起說5分鐘。  

方法2:投擲目標  

你還可以在孩子臥室的牆上掛一個投擲板,當他/她向你或其他家人傾訴完憤怒後,還需要一段時間將體內的憤怒釋放出來,每次用飛鏢投擲目標時,他/她會繼續發洩出他/她的怒氣。能夠進行此類練習,表明孩子正在感情豐富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記住,當孩子向你傾訴憤怒之情時不要作評判,尤其是當憤怒指向你時。你的支持會告訴他/她:正確地表達憤怒會使人更有力。  

對孩子來說,重要的是要知道憤怒並不是“不良”的情緒,我們的生存依賴它。當身體受到威脅時人們會生氣,當尊嚴被損害時人們會生氣,當受到不公正的對待、被侮辱或貶低時人們會生氣,當追求目標受挫時人們會生氣。

生氣使我們有機會了解我們人格中隱藏的可愛的一面。發洩怒氣的做法是有好處的,它會使被壓抑在心底的強烈情緒釋放出來,使身體和心理都受益,並且不會傷害到其他人


聽說吧心理諮詢

或許你真正想問的是,怎麼樣引導孩子積極地去解決問題,而不是生悶氣,對嗎?

孩子為什麼會生氣呢?

如果是因為她知道一生氣訴求就會得到滿足,那意味著“生氣”是她的武器。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接納她的情緒。可以生氣,可以用不傷害、不破壞的方式來釋放自己的情緒。

接納情緒,不代表行為是被認可的。如果她的訴求是不被允許的,那麼即使是她生氣,對她的要求還是要堅持執行。比如說,開餐了,餐桌上沒有她喜歡吃的食物,她生氣了。父母可以允許她生氣,可以允許她選擇不吃,但是不能為了迎合她而單另為她做喜歡的。因為,不能讓她以為“生氣”可以成為要挾的武器。

如果生氣是因為她做不到,她的能力不夠,那意味著“生氣”表示對自己的不夠滿意。

這個時候,我們第一步依然是要接納她的情緒,允許她生氣。

等她冷靜下來之後,父母可以幫她想辦法一起解決問題。比如,我們要求孩子寫作業,但是孩子就是不寫,跟大人賭氣。這個時候,也許是她不會。等她安靜下來,可以跟她溝通“你生氣了,是因為你覺得作業太難了,你不會寫,有點著急對嗎?”然後幫助她,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孩子經常生氣,父母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經常對小孩子發脾氣?身教比言傳更重要,如果自己處理不好情緒,怎麼能引導孩子處理好情緒呢?

無論什麼時候孩子有情緒了,原則都是一樣的:先解決情緒,再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之前,我們先要搞清楚是因為什麼事情生氣了。再有,也許有時候孩子的感受並不是“生氣”,或者是“氣餒”“傷心”等等,我們需要幫助孩子把情緒梳理清楚,這樣更容易找到問題的癥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