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改造——國內首例在建城區運用,小寨不再“看海”

海綿城市,指的是城市像海綿一樣,有降雨時能夠就地或者就近“

吸收、存蓄、滲透、淨化”徑流雨水,補充地下水、調節水循環,在乾旱缺水時有條件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並加以利用,從而讓水在城市中的遷移活動更加“自然”。

海綿城市改造——國內首例在建城區運用,小寨不再“看海”

西鹹新區獲“海綿城市”試點區

取得良好效果

2015年4月,西鹹新區灃西新城獲批為全國首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區,作為西部地區唯一入選者,灃西新城已初步構建起包括建築小區、市政道路、景觀綠地及中央雨洪(中心綠廊)在內的四級雨水收集利用系統,有效防止了逢雨必澇、旱澇急轉的城市痼疾。

灃西新城中心綠廊:具有調蓄雨洪、防風固沙、淨化空氣、收集雨水、涵養水源的作用。

海綿城市改造——國內首例在建城區運用,小寨不再“看海”

灃西新城西部雲谷屋頂景觀綠化:屋頂綠化在降雨時可吸收部分雨水。

海綿城市改造——國內首例在建城區運用,小寨不再“看海”

國內首例在建城區海綿城市改造——小寨

還記得2016年7月24日小寨看海的事件嗎?2小時累計暴雨量達123mm,超過50年一遇。暴雨造成小寨十字及周邊多個街區

發生嚴重內澇,地鐵2號線雨水倒灌,整個地區交通一度癱瘓,造成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和經濟損失

小寨運用海綿城市理念改造成為必要。

海綿城市改造——國內首例在建城區運用,小寨不再“看海”

1

核心商圈:海綿城市建設充滿挑戰

海綿城市改造——國內首例在建城區運用,小寨不再“看海”

小寨區域尤其是小寨商圈是西安市的核心商業圈,商業集中,區域內分佈大量商業大廈、軍工企業、長安大學、西北政法大學等大專院校及大量企事業單位、商業住宅區,人口密集,交通流量大,選擇這樣的“建成區”進行海綿城市建設,無疑對設計和施工都是極大的挑戰!

海綿城市改造——國內首例在建城區運用,小寨不再“看海”

2

推動國際化的重要工程

海綿城市改造——國內首例在建城區運用,小寨不再“看海”

小寨區域海綿城市是國內首例在建城區運用海綿城市理念改造,提升城市環境,解決內澇問題,示範意義深遠。將防汛和生態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營造絲路明珠古城西安更加宜居的城市環境,有效增強城市防澇,改善城市水環境,修復城市水生態,綜合利用水資源,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目標,是推動西安日益國際化的重要工程。

海綿城市改造——國內首例在建城區運用,小寨不再“看海”

3

小寨區域海綿城市PPP項目建設範圍

海綿城市改造——國內首例在建城區運用,小寨不再“看海”

建設範圍 :包括東至西延路~雁塔南路(西延路~芙蓉西路~雁南一路~雁塔南路)、南至丈八東路、西至太白南路、北至南二環,設計總面積20.15km²(2015.09ha)。

海綿城市改造——國內首例在建城區運用,小寨不再“看海”

依據場地排水及豎向高程,將建設範圍劃為A、B、C三個片區,其中:

A片區:東至西延路,南至雁南一路,西至朱雀路,北至南二環,面積6.71km²(671.42ha);

B片區:東至朱雀路,南至電子二路,西至太白南路,北至南二環,面積4.67km²(466.57ha);

C片區:東至雁塔南路,南至丈八東路,西至太白南路,北至電子二路~雁南一路,面積8.77km²(877.10ha)。

項目總投資額控制為不超過26.17億元人民幣(含建安費+工程建設其他費+管線(杆)遷改費),項目合作期為15年(含建設期,各標段建設期均不超過2019年5月31日)。

海綿城市改造——國內首例在建城區運用,小寨不再“看海”

因地適宜,多種建設方式並存

海綿城市建設注重對天然河道、湖泊、溼地、坑塘、溝渠的保護和利用,可以大大減少建設排水管道和鋼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同時,海綿城市建設注重利用適宜當地的生態化設施。 如:植草溝、下沉式綠地、生態旱溪、透水混凝土地面、透水磚路面、雨水花園、生態停車場、這些設施可以與園林景觀結合,與城市綠地和景觀水體相結合,“淨增成本”較低。

海綿城市改造——國內首例在建城區運用,小寨不再“看海”

一、植草溝

海綿城市改造——國內首例在建城區運用,小寨不再“看海”

根據其功能可將植草溝分為傳輸型植草溝和滲透型植草溝,傳輸型植草溝主要是起到收集、傳輸雨水徑流的作用,滲透型植草溝主要起滲透、滯蓄、淨化雨水徑流的作用。在海綿城市建設中應優先應用植草溝傳輸雨水徑流。

海綿城市改造——國內首例在建城區運用,小寨不再“看海”

海綿城市改造——國內首例在建城區運用,小寨不再“看海”

海綿城市改造——國內首例在建城區運用,小寨不再“看海”

二、下沉式綠地

海綿城市改造——國內首例在建城區運用,小寨不再“看海”

下沉式綠地主要適用於建築、道路及停車場的周邊綠地,以及城市綠化帶等綠地內。它是在地勢較低的區域,通過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統蓄滲、淨化徑流雨水的設施。以降低地面徑流量,減少洪澇災害。

海綿城市改造——國內首例在建城區運用,小寨不再“看海”

海綿城市改造——國內首例在建城區運用,小寨不再“看海”

三、生態旱溪

海綿城市改造——國內首例在建城區運用,小寨不再“看海”

旱溪是指底部為卵石、碎石的地表溝渠。不下雨時,旱溪看上去像乾枯的河床,下大雨時,彙集的雨水流經旱溪時變成涓涓細流。雨水徑流中夾雜的較大的懸浮物在旱溪中被攔截下來。旱溪對於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其他低影響開發設施的性能都很有幫助。

海綿城市改造——國內首例在建城區運用,小寨不再“看海”

海綿城市改造——國內首例在建城區運用,小寨不再“看海”

四、透水混凝土地面

海綿城市改造——國內首例在建城區運用,小寨不再“看海”

透水混凝土是由小石子、水泥、摻和透水外加劑、水、彩色強化劑以及穩定劑等經一定比例調配拌制而成的一種多孔輕質的新型環保地面鋪裝材料。透水混凝土路面採用混凝土一次澆築攤鋪而成的,具有連續性,整體性,一體性,抗凍融性好,地面平坦,行走方便。

海綿城市改造——國內首例在建城區運用,小寨不再“看海”

海綿城市改造——國內首例在建城區運用,小寨不再“看海”

五、透水磚路面

海綿城市改造——國內首例在建城區運用,小寨不再“看海”

人行道透水路面結構層從上到下依次為透水磚(面層)、水泥砂漿結合層、透水混凝土(基層)、素混凝土墊層、灰土墊層。具有透水的功能,可以有效減少城市內澇,降低熱島效應的作用。

海綿城市改造——國內首例在建城區運用,小寨不再“看海”

海綿城市改造——國內首例在建城區運用,小寨不再“看海”

六、雨水花園

海綿城市改造——國內首例在建城區運用,小寨不再“看海”

雨水花園可以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淺凹綠地。它能通過植物、微生物、土壤的綜合作用滯留、儲存和淨化雨水,促進雨水滲入,涵養地下水。更寶貴的是它也能為昆蟲、鳥類等動物提供食物和棲息地,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樣性。

海綿城市改造——國內首例在建城區運用,小寨不再“看海”

海綿城市中處處都有雨水收集,路面雨水通過匯水管流入蓄水池,將雨水收集並淨化後用做綠地灌溉、洗車機、路面清洗、降塵等。

海綿城市改造——國內首例在建城區運用,小寨不再“看海”

城市海綿項目建成後,小寨將告別“看海”的局面,真正的解決了城市內澇問題。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海綿城市改造——國內首例在建城區運用,小寨不再“看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