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女兒國真實存在 一妻多夫“走婚”習俗保留至今

《西遊記》裡最美好的篇章,非西梁女兒國莫屬。女兒國主千嬌百媚,連唐長老都幾乎禪心動搖。《西遊記》故事脫胎於真實的《大唐西域記》,虛實相間,許多經歷都可以在現實裡找到痕跡。

《西遊記》女兒國真實存在 一妻多夫“走婚”習俗保留至今

1、歷史記載裡的東女國

在《大唐西域記》第四卷裡,玄奘自己還提及一個東女國:“此國境北大雪山中,有蘇伐剌拿瞿呾羅國……即東女國也。世以女為王,因以女稱國。夫亦為王,不知政事。丈夫唯征伐田種而已。土宜宿麥,多蓄羊馬。氣候寒烈,人性躁暴。東接吐蕃國,北接于闐國,西接三波訶國。”據有些學者考證,這個東女國,大概位置是現在克什米爾地區附近,屬於西藏象雄文明的一部分,它有另外一個更著名的名字——古格王朝。

按照《舊唐書》的記載,東女國南北長22天的行程,東西長9天的行程,如果按照過去一天騎馬40公里或者步行20公里,那麼東女國應該南北覆蓋400公里到800公里,東西覆蓋180公里到360公里。

《西遊記》女兒國真實存在 一妻多夫“走婚”習俗保留至今

據史書記載,東女國建築都是碉樓,女王住在九層的碉樓上,一般老百姓住四五層的碉樓。女王穿的是青布毛領的綢緞長裙,裙襬拖地,貼上金花。東女國最大的特點是重婦女、輕男人,國王和官吏都是女人,男人不能在朝廷做官,只能在外面服兵役。宮中女王的旨意,通過女官傳達到外面。東女國設有女王和副女王,在族群內部推舉有才能的人擔當,女王去世後,由副女王繼位。一般家庭中也是以女性為主導,不存在夫妻關係,家庭中以母親為尊,掌管家庭財產的分配,主導一切家中事務。

2、歷史上的東女國後來消失了?

唐代以後,史書關於東女國的記載幾乎就中斷了。難道東女國的出現只是曇花一現嗎?

唐玄宗時期,唐朝和土藩關係較好,土藩從雅魯藏布江東擴到大渡河一帶。可是到了唐代中期的時候,唐朝和土藩關係變得緊張,打了一百多年仗,唐朝逐步招降一部分土藩統治區的少數民族到內地,當時唐朝把8個少數民族部落從岷山峽谷遷移到大渡河邊定居,這8個部落裡面就有東女國的女王所率領的部落。

當時東女國女王到朝廷朝見,被冊封為“銀青光祿大夫”,雖然是虛銜,但是品級很高,相當於現在的省級官員。後來,唐逐漸衰落直至分裂,土藩也漸漸滅亡。土藩崩潰後,曾經被他們統治的青藏高原重新回到了原來的部落時代,唐代分裂後,也沒有力量統一管理,到了後來的宋元明三代,對於青藏高原地區的統治很薄弱,因此基本沒有史料記載,一直到清代才把土司制度健全。而東女國的遺留部落有些由於靠近交通要樞,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女王死後沒有保留傳統習俗,逐漸演變成父系社會,而有一些部落依舊生活在深山峽谷,保留了母系社會的痕跡。

《西遊記》女兒國真實存在 一妻多夫“走婚”習俗保留至今

3、扎壩依舊保留著東女國的古老習俗

歷史上的東女國就處在今天川、滇、藏交匯的雅礱江和大渡河的支流大、小金川一帶,也是現在有名的女性文化帶。“而扎壩極有可能是東女國殘餘部落之一,至今保留著很多東女國母系社會的特點。”

扎壩過去是一個區,現在有7個鄉,5個鄉在道孚縣境內,2個鄉在雅江縣境內,一共生活著將近一萬人。有的家庭有30多個人,大家都不結婚,男性是家中的舅舅,女性是家中的母親,最高的老母親主宰家中的一切。“很明顯是母系社會的殘餘,經過現代社會的衝擊,已經和原始的母系社會不完全一樣,只是保留了一些基本特點。”

《西遊記》女兒國真實存在 一妻多夫“走婚”習俗保留至今

扎壩人依然實行走婚,通過男女的集會,男方如果看上了女方,就從女方身上搶來一樣東西,比如手帕、墜子等,如果女方不要回信物,就表示同意了。到了晚上,女方會在窗戶邊點一盞燈,等待男方出現。扎壩人住的都是碉樓,大概有十多米高,小夥子必須用手指頭插在石頭縫中,一步一步爬上碉樓。

此外,房間的窗戶都非常小,中間還豎著一根橫樑,小夥子就算爬上了碉樓也要側著身子才能鑽進去,就好像表演雜技一樣,這個過程要求體力好,身體靈活,這其實也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選擇。第二天雞叫的時候,小夥子就會離開。男方可以天天來,也可以幾個月來一次,也可以從此就不來了,他們之間的關係叫做“甲依”,就是伴侶的意思。女方可以同時有很多“甲依”,但也有極少數姑娘一輩子只有一個“甲依”,兩個人走婚走到老。

《西遊記》女兒國真實存在 一妻多夫“走婚”習俗保留至今

女方生小孩後,“甲依”一般都不去認養,也不用負任何責任,小孩由女方的家庭撫養。但奇怪的是,當地的小孩一般都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