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潰瘍
血管瘤伴發潰瘍約在5%左右,往往發生在血管瘤的快速生長期。口屏、肛門生殖區域的血管瘤易形成潰瘍。潰瘍的出現與外傷有關,潰瘍出現後可產生明顯的疼痛,常有繼發感染,或併發出血。大面積潰瘍繼發感染可致大片組織壞死。下肢大面積血管瘤也可造成下肢的潰瘍,經久難愈。潰瘍可以是缺血性的,尤其是存在較大口徑的動-靜脈瘻的血管瘤,動脈血直接經動-靜脈瘻而回心,皮膚的血液循環受到影響,以致組織因缺氧而形成潰瘍。潰瘍常發生在肢體遠端,邊緣不規則,肉芽組織不健康。潰瘍也可以是鬱積性的,這是由於動-靜脈瘻的存在引起了靜脈高壓,造成靜脈迴流障礙,以致發生鬱積性缺氧而併發靜脈性瘍潰。另一方面,高靜脈壓增加了皮膚毛細血管的通透性,血液中的纖維蛋白原滲漏到血管周圍間質液內,形成纖維蛋白,纖維蛋白圍繞毛細血管,阻礙了氧氣和營養物質的交換,受侵害的皮膚因缺氧和營養障礙而發生潰瘍。這類潰瘍線而不規則,有肉芽組織覆蓋,周圍有鬱積性皮炎,這也是動-靜脈畸形的代表性特徵之一。
二、出血
常因血管瘤處受外傷或潰瘍而引起,大多經局部壓迫可止血。肉芽性血管瘤出血較多,有時難以控制。有研究表明,大面積血管畸形患兒往往出現低凝狀態,如纖溶活性升高、凝血酶原時間延長,亞因子活性下降等,這種低凝狀態是機體對血管床內血流緩慢時易產生血栓的一種防衛反應,自然易發生出血。血管瘸併發消耗性凝血異常者,見於Ka-sabach-Merritt綜合徵。位於消化道的血管瘤可產生消化道出血,特別見於家族性毛細血管擴張症。
三、器官功能損害
視覺:眼眶周圍血管瘸對視覺影響較大,特別是上眼瞼的血管瘤,可造成難治性散光、近視、斜視。球后毛細血管瘤可致育。晚期可造成上瞼下垂,眼球突出。下瞼血管瘤對視覺的影響較小。
呼吸系統:血管瘤可阻塞鼻腔及咽喉部,大面積的頸部血管瘤可以壓迫氣管,從而產生嚴重的呼吸困難。患兒可有呼氣期、吸氣期喘鳴,口唇發紺、煩躁不安,嚴重時可導致患兒窒息死亡。
聽覺:位在腮腺處的血管瘤可阻塞外耳道(單側或雙側),導致不同程度的傳導性聽力喪失。如果血管瘤不能自行退化,長期影響小兒聽力,就可影響小兒語言能力的形成。
充血性心力衰竭:這是多發性皮下和內臟血管瘤嬰兒的致命併發症。內臟血管瘤的好發部位依次為肝、肺、胃腸道。無內臟血管瘤的多發皮下血管瘤,產生心力衰竭的發生率不高,但由於廣泛細小的動、靜脈異常交通,可產生顯著的周圍血管阻力降低,因而使心搏出量明顯增加,可出現氣急、心率加快、心臟增大。
閱讀更多 血管瘤學堂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