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股東退出後,康師傅業績“還魂”?首季淨利增長逾64%

文/財經雜壇

歷經多年業績下滑,在日本股東退出後,康師傅的業績似乎馬上就“還魂”了。

昨日,康師傅控股公佈首季度業績,截至2018年3月31日,公司錄得收益150.3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91%;公司股東應占溢利錄得7.12億元,同比增長64.26%;每股盈利0.1268元。

康師傅控股今日股價因此大漲5.40%,收盤報17.58港元/股,總市值為987.48億港元。這與其最高峰市值1400多億港元尚有一段距離。

日本股東退出後,康師傅業績“還魂”?首季淨利增長逾64%

就在今年3月,康師傅控股發佈了2017年年報。年報顯示,2017年,康師傅營業額為589.54億元,同比上漲6.07%,淨利潤為18.19億元,同比上漲56.59%。這是康師傅在5年內,淨利潤首次止跌。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去年6月,康師傅正式跟日本朝日集團結束多年的股權合作關係。朝日集團以700億日元,出售其與康師傅合資成立的康師傅朝日飲料控股有限公司20.4%股份。這不禁讓人聯想到,為何在日資撤出後,康師傅的業績就突然就變得好轉起來呢?

得益轉型升級?

眾所周知,由於在線外賣等新興商業模式在近年來的興起,以及消費需求的多元化升級,令方便麵行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特別是在2016年,方便麵市場便迎來斷崖式下跌。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方便麵產銷國。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方便麵營業額一度連續18年遞增。2013年,中國內地和香港方便麵總銷量達462.2億包。然而,從2013年起,中國方便麵行業開始走下坡路。到了2016年,內地和香港方便麵年銷量已下滑至385億包。

日本股東退出後,康師傅業績“還魂”?首季淨利增長逾64%

公開資料顯示,康師傅已經連續三年營收下滑,淨利潤則連續四年下滑,2016年全年淨利潤1.77億美元,同比下滑達31%。

但在2017年,整個方便麵行業出現回暖,康師傅的業績也得以止跌回升。據其去年年報顯示,旗下兩大支柱業務均實現同比增長。其中,方便麵業務實現收益226.2億元,同比增長4.91%,股東應占溢利同比上升27.34%至14.91億元;飲品業務收益347.54億元,同比上漲6.96%,股東應占溢利同比增長141.75%至4.26億元。

對於業績回暖的原因,康師傅在公佈去年年報時表示:集團業績提升得益於轉型升級策略。通過輕資產與資產活化、組織扁平化等方式,節約資本支出、提升產能利用率、優化自由現金流。而對於今年首季報的成績,康師傅方面則認為主要得益於康師傅持續優化產品組合及產品升級調價等因素影響。

有業內專家表示,康師傅的業績回暖與其在佈局中高端產品息息相關。此外,可以看到康師傅經營理念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產業端和渠道端都進行了創新升級,迎合了消費升級的趨勢。

在康師傅官方回答以及專家分析的結論可以看出,康師傅業績回暖主要得益於其轉型升級成功。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市場上有一種觀點認為,日資的撤出或是康師傅業績提升的“催化劑”。

康師傅前世

方便麵曾被戲稱為“20世紀最偉大發明”,自進入市場以來,影響力已經蔓延至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康師傅方便麵更是貫穿了不止一代人的成長記憶。我們常說的康師傅其實就是港股裡的康師傅控股,其母公司是頂新集團。作為發源臺灣,成為大陸的食品巨無霸,頂新集團一直比較神秘。

日本股東退出後,康師傅業績“還魂”?首季淨利增長逾64%

頂新集團1958年在臺灣彰化創立,剛開始從事的是油脂煉製工業,但發展始終不盡如人意。1988年,頂新的魏氏四兄弟(大哥魏應州、二哥魏應交、三哥魏應充和四弟魏應行)決定到大陸投資,於是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先後嘗試“頂好清香油”、“康萊蛋酥卷”和蓖麻油等產品,但銷量不佳。

1991年,魏應州發現火車上沒有碗裝方便麵銷售,便嗅到了商機。次年8月,康師傅方便麵正式上市,品種包括紅燒牛肉麵、擔仔麵、鮮蝦面等。由於抓住先機搶了第一品牌的形象,康師傅方便麵迅速暢銷全國。

據瞭解,頂新集團1992年進入方便麵領域時,投入了800萬美元。7年後,其方便麵事業的固定資產已達到12億美元。同時,頂新也開始進軍食品和飲料事業。

1996年,康師傅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這也讓頂新的發展在當時達到頂峰。有了資金後,頂新決定接下來要“搞些事情”,這也為後來日資進入康師傅埋下了“伏筆”。

日資入場

1998年,頂新“看”上了有臺灣乳製品第一品牌之稱的味全公司。1999年,康師傅增持味全股份,持股比高達19.96%,意圖借道味全殺進乳品和果汁飲料市場。

然而,當時市場並不看好這項併購案,使得味全股票大跌。同時,因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讓頂新迅速陷入到財務危機中。最後,頂新集團無奈之下,只好尋求外界資金的支援。

1999年,日本三洋食品主動聯繫身處困境的頂新集團,花1.43億美元買下了頂新所持康師傅一半的股權,雙方持股同時達33.14%。不過,三洋食品並沒有要求獲得經營權。

正是三洋食品的援手,讓頂新順利渡過危機,也保住了康師傅。讓人沒想到的是,這次合作還讓頂新集團獲得很多生產與質控的關鍵技術,使得康師傅隨後迅速佔領中國快餐面市場。與此同時,隨著2000年後茶飲料市場的升溫,康師傅的茶飲業務快速佔領了中國包裝茶飲料市場的領導地位,市場佔有率達50%以上。

由於得到日本公司的幫助,頂新集團業務發展迅速,於是想繼續擴大市場,戰勝對手統一集團。2004年,康師傅控股將其飲料子公司50%的股權,出售給日本朝日集團和和日本伊藤忠合建的康師傅朝日飲料控股有限公司。在這家合資公司中,朝日集團旗下朝日啤酒出資80%,伊藤忠出資20%。

接著,康師傅推出礦物質水,加入到競爭激烈的水市場。2006年,康師傅營業額達到23.32億美元,其中方便麵、茶飲料都位居行業第一,果汁飲料也位居市場三甲。

2008年,發生了全球金融危機。在這一年中,頂新集團再次發生重要的股權變化,日本伊藤忠支付7.1億美元收購了頂新集團20%的股份。因為頂新認為,中國的市場太大,擴展市場會力不從心,於是選中了此前有過合作的伊藤忠。

至此,頂新集團20%的股份在伊藤忠手上,三洋食品持有康師傅33.14%的股權,朝日集團和伊藤忠佔有康師傅飲料子公司50%的股權。

日資撤出

資料顯示,2010年,朝日集團先將8%左右的康師傅飲料子公司股權出售給頂新集團。2016年,朝日集團再次將所持30.4%股份中的10%轉讓給康師傅及頂新集團,轉讓價格約為334億日元。2017年,朝日集團又以700億日元的價格,將剩餘的20.4%股份分兩次出售給康師傅,結束了維繫多年的合作關係。

日本股東退出後,康師傅業績“還魂”?首季淨利增長逾64%

精明的日本公司為何會捨得放下中國市場這塊大蛋糕呢?這無外乎關係著“利益”兩字。

有數據顯示,康師傅與朝日集團合作後的十年,飲品營業額的年複合增長率接近30%。但在2013年後,康師傅的飲品方面的營收和利潤持續下滑。飲料銷量已經連續4年的下滑,盈利更從最高2.5億美元下跌至5000萬美元。

再從出售時間上可以看出,朝日集團分幾次出售康師傅飲料子公司的股權,說明其一直在觀望中國市場的態度。

對於康師傅飲料盈利大幅下挫,市場將其歸咎於中國飲料市場競爭激烈及康師傅沒有跟得上消費者的口味轉變,理由看似合理,但事實不僅僅是這樣。這也與朝日集團急需要錢來發展海外業績有關。

2016年,朝日集團斥資197億人民幣收購了南非米勒的三大歐洲啤酒品牌。隨後,朝日集團又以564億人民幣收購百威英博旗下的五大東歐啤酒品牌,創下當時日本啤酒行業歷史上最大一筆跨國併購交易。

此外,市場還有種猜測是,康師傅通過合規的會計手法做低子公司的盈利,成功加快了朝日集團撤走的決心。數據顯示,2016年第一季及第二季康師傅飲料銷量仍在同比下跌,但到了去年的第三季開始,同比已經開始回升,銷量實現近年來首次同比正增長,更已經維持了三個季度。而2016年正是朝日集團逐步退出中國市場的關鍵一年。

無論真相如何,康師傅的業績確實取得了不小的起色,其股票近一年穩步向上的走勢也反映了市場投資者的看好。對於未來,康師傅管理層對2018年持保守樂觀態度。但業內人士表示,儘管市場在回暖,但是康師傅要恢復到往日光景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