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高考生跳樓自殺,“高考決定命運”這種說法需要被推翻嗎?

劉國東

剛剛從高考的考場出來,就看到這麼一條消息,那我本來感覺輕鬆的心情一下又被糾緊。作為一個教育人,我對這個事件很感痛心。在眼前一片灰暗的時候,他選擇了另外一條路,但願他一路走好。

當這件事情發生以後,我知道我們的教育又背上了沉甸甸的一條罪狀。

近兩年來我聽聞了不少於十次學生自殺的事件,從小學到大學。在每一次是不幸發生的時候,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教育,只是因為他們都是學生。

其實,分析每一次不幸的背後最主要的原因都不是教育或者學校或老師,最大的原因都來自於他們各自的家庭。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正是他們不幸的家庭造就了他們的不幸。

回到題目本身。高考決定命運在某種層面上說是正確的。如果仔細對比世界各國不同受教育程度平均年收入的話,你可以很明顯發現,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收入明顯優於只受過中等教育或初等教育的人群。

但是從個體的角度出發,高考決定命運又不一定是一個正確的說法。僅以收入為例,我那些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高中同學,年收入超過我的竟然達到百分之七十。從這個角度去看,高中畢業以後天空仍然很廣闊,廣闊得能夠輕易容納奮鬥與拼搏。

我把最後一句話送給今年有可能落榜的考生們。


林督學的教育觀察

“高考決定命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是金科玉律,畢竟我們身邊有太多寒門學子是通過高考改變了自己的人生。我的二叔,我的表姐,我的表弟,我的同學等等等等,他們確實通過高考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但凡事都有例外。

昨天看到了這則河北考生跳樓輕生的新聞,深感惋惜。復讀生面臨的高考壓力我們外人難以體會,因為壓力太大進而變成了抑鬱症,甚至最終放棄了生命,不得不說,“高考決定命運”在有些人身上變成了魔咒。

有人說這只是偶發事件,我們不能因噎廢食。誠然,這種說法不無道理。畢竟大多數人還是通過高考這座獨木橋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那麼我們有必要因此而質疑“高考決定命運”嗎?我認為有必要,但不應該是出現問題才質疑。

我們每個人的天賦不同、資質不同,本就該有屬於各自的人生道路,不一定誰都適合應試教育,也不一定誰都能夠通過高考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齊白石、華羅庚、沈從文、錢穆、金克木、馬未都、鄭淵潔,他們是典型的有文化卻沒文憑,高考更是與他們沒有交集。你能說他們不成功嗎?

細數我們身邊,也有很多人雖然通過高考取得了文憑,但最終能力有限混的並不咋樣。也有人雖然文憑不高但能力很強,無論放在哪個行業都混的風生水起。

生活在不斷告訴我們:“高考不是改變人生的唯一途徑”。

現實也在不斷地證明:“高考是大部分人改變人生的途徑”。

能夠在錯綜複雜的人生道路里選擇適合自己的那一條,需要莫大的勇氣和智慧。而我們大多數人或者說我們的環境決定了,隨波逐流更安全。

就目前來看,我們的社會正在向更加註重個人能力的方向發展,但文憑這塊敲門磚仍然十分重要。從我們找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能深深的體會到。

高考不一定會決定你的命運,但卻會給你增加選擇命運的機會。

其實命運一直在自己手裡,怎樣選擇全在你自己。


夜雨如書

不要把命運維繫在一紙文憑上\r

\r

這樣的消息令人悲痛,是過高的高考期待,把他們逼上了絕路。不要認為高考考上好大學就前途光明,也不要認為高考失利(沒考上理想的大學)就前途灰暗,於是下定目標,非考上某個學校不可,這會導致嚴重的心理壓力,直到最終崩潰。\r

\r

近年來的考生自殺問題,大部分發生在復讀生身上。通常,復讀生面臨更大的心理壓力,他們復讀的目的,就是要考上更好的大學,如果複習不見效果,就可能心生絕望。對於那些反覆復讀的學生來說,年齡在增長,家庭經濟壓力大,復讀無果會感覺前途灰暗。\r

\r

這是高考改變命運給他們帶上的枷鎖,有人說,高考考上大學已改變不了命運,但考不上大學一定改變命運。這其實誇大了落榜、失利對人生髮展的影響。高考考一所一般的院校,包括高職高專,就一定比重點大學差嗎?並不一定,不能非重點不讀。即便沒有考上任何學校,也可以參加技能培訓,學一門手藝,自食其力,甚至可以創業。\r

\r

我國社會還存在一定的學歷歧視和勞動歧視(把職業、勞動分為三六九等)不假,但不得不說,社會已經更崇尚技能,有一技之長的人,比只有一張文憑的更吃香,已是現實。問題在於,有一些人有牢固的高考命運觀,有學歷和勞動的自我歧視,即自己瞧不起所謂的“低學歷”,以及”低人一等”的職業和勞動,這不願意學,那不願意幹,這就把路堵死了,這是升學教育對成才價值觀的扭曲。這些人就是考上大學,也可能變為啃老族,因為不願意從事某些職業,寧願被父母養著。\r

\r

我一再說,當高等教育已經進入普及化時代,社會必定進入能力社會,必須以能力提升作為主線來規劃自己的學業發展,不要把自己的命運維繫在一紙文憑上。腳踏實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比什麼都重要,上大學其實也是提高能力的途徑之一。\r


熊丙奇看教育

高考不決定命運,科舉才真的決定命運。

范進中舉的故事,大概每個高中生都知道,那就讓我們先問一下,為何范進會瘋?

舉人的特權。

1、免除賦稅和徭役

2、見到縣級官員可以不跪

3、可以領少量俸祿

4、刑不上舉人。如果不能革除舉人功名,那麼不會被嚴刑拷打。


不要小看免除賦稅和徭役。在古代,賦稅和徭役這兩條是普通百姓頭上的大山,這兩條義務會讓你想靠勤勞致富改變命運,那純屬做夢。古代的公共工程都大多是無償勞動,還得自帶乾糧,連飯都不管的。


乾隆二十一年有官員求免差傜,乾隆駁斥說:“我朝百年以來,薄海編氓,從無公旬徭役,所有守夜、開溝、栽樹、修堰等事,乃民間自為保護、相友相助之誼,如江西、湖廣等省沿江堤堰,民間自為修防甚多,何得謂之差徭”。按乾隆的意思,這些事兒,並不是公家攤派的差傜,都是民間的互助行為。流氓邏輯,無此為甚。


想一想,如今夏天到了,為了防洪,所以你就得去堤上自帶乾糧幹活,而舉人就不用去了。總之,舉人免除了所有公共責任和義務


而舉人免除賦稅,就衍生出田產投獻行為。

什麼是田產投獻?

即,我將自己的田產投獻給舉人,這樣我就能不給朝廷交納田賦,只需將部分田賦交給舉人就行。即舉人因為擁有免除賦稅的特權,就能用這個特權尋租,所以一個人中舉之後,不到三五年就能成為地主,就源於這種投獻行為。簡單說,舉人獲得了

灰色的截留朝廷田賦的特權。


如何正確面對高考——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首先,我要恭喜那些考上985的青年。你們是中國社會的精英,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情,因為你們是2%,是當年高考學生中的前2%。但請你們記住,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考上985,不等於就可以馬放南山,萬萬不要應了這句話,我的智商巔峰就在高考那三天。前面的路還遠著呢。


剩下的98%。

金字塔的底層永遠比上層龐大。985學校只招2%的學生,這意味著98%的學生無論如何是上不了985的。這裡不再詳述大學等級、專業和所在城市,對個人的影響。讓我們跳出狹小的個人層次,上升到社會的宏觀層面。

一個社會必然會有階層分化,但呆在金字塔下面如果也能過得不錯,那是否願意爬到金字塔上面去,則取決於個人的雄心壯志了。


只有當金字塔下面根本不是人該呆的位置,同時統治階級又開了一道小門,讓少數人能通過這個門,成為新統治階級。通不過這道門的人,的確就是失敗者。通過了這道門的底層士子,就是勝利者,就是逆天改命成功。但那些改命不成功會怎麼辦?


當年,黃巢科舉失敗,他寫了一首詩。


而今時不同往日。今天,是不上985也能過有尊嚴的生活的時代。

有能力願意承擔責任者去985,他們因為對社會貢獻更多,因此得到更多資源,也不是什麼想不通的事,只要他們能把整個社會的福祉不斷提高就行。。

當然,如果你願意承擔更多責任,那就算沒上985,也攔阻不了你報國之心,不是麼?


三思逍遙

如果不讓高考決定命運的話,又讓什麼決定命運呢。

像美國大學那樣,看中“推薦信”的分量嗎?

想起一個例子:

美國小夥Blake Gottesman畢業於哈佛大學商學院,他的高中成績只能算的上是平均水平。Blake在德克薩斯州讀高中的時候忙著談戀愛,他的女朋友叫Genna Bush。

德克薩斯州,Bush,想到什麼了?沒錯,Genna 的父親不是旁人,就是當時任德州州長,後來擔任美國總統的,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小布什。Blake家裡面有投資公司和影視廣告集團,和州長真可謂門當戶對,而小布什的一封推薦信,毫無懸念地將Blake Gottesman送進了哈佛。

美國石油大亨Robert Bass,在1991年曾經向斯坦福捐款兩千五百萬美元,而斯坦福投桃報李,幾年後就將他的女兒Margaret Bass照進學校。在Margaret所在的高中裡,當年共有九人申請了斯坦福,而她的分數在這九人中排名倒數第二。

--

一考定終身是殘酷的,但要是不看這一場考試,廣泛考量各種“素質”呢?

早些年,“三模三電”加分大行其道,全中國又有百分之幾的家庭能支持孩子玩一項需要不斷購買設備,跑遍全國各地進行比賽的愛好?

香港的一些高校,在內地招收學生的時候喜歡搞雙語面試,殊不知這一條已經淘汰掉了一大批品學兼優的孩子:在北上廣,和外教對話並不是什麼稀罕事,但這套規則對於其他地區真的公平嗎?當年清華大學面向貧困地區的“自強計劃”招生,有候選人坦言,這是他們第一次知道什麼叫“面試”,第一次正襟危坐和大學老師對話。

憑藉一場雙語面試來決定一些人的命運,真的比“一考定終生”公平嗎?

--

高考是一項殘酷的遊戲,遊戲規則一場簡單粗暴;但至少是一場門檻最低的遊戲,每個人都能玩。


王瑞恩

難道這個世界對於你來講,真的生無可戀嗎?你有勇氣自殺,就沒有勇氣生活下去嗎?

自殺是一個人最不成熟的表現,最極端自私的表現,這種極端自私可能有來自家庭的壓力,更有來自於自己對生活失去了信心。

生活中有幾種人最被人瞧不起,一種是動不動就想自殺。一種是整天抱怨社會抱怨命運的不公平。還有一種是人生最重要關頭還能忘事。

這種動不動就想自殺的人,性格有嚴重的缺陷,即便今天不自殺,沒準哪天也會做出極端的事情來,所以這種人最不值得人同情。

這種最關鍵的時候還能忘事的人,比如考生走錯考場而耽誤高考,說你是馬大哈吧可能你覺得不服氣。說你是思想上極端不重視,還真是那麼回事兒,高考有可能是一個人改變一生命運的非常關鍵的時刻,在這個重要的關節點上,你居然還能走錯考場?可見你對自己人生大事也並不很重視,這樣的人怎麼能成就事業呢?

高考改變命運說,有時候有點道理。古人講,學而優則仕。特別是對於農村孩子來說,既沒有家庭背景,又沒有社會背景,高考不就是改變命運的一次機會嗎?

當然,也不乏沒有參加高考而獲得成功的人士,但這畢竟是少數。在科技如此發達的社會,沒有知識,改變自身命運的幾率太少了。

高考成功並不一定就能改變你的命運,但是你的命運從此會跟以前有不一樣的精彩。

對家長來講,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小學的時候逼一逼還是有好處的,能夠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到了初中、高中階段,可能更多的是提醒和理解。

一個健全完整的人格不僅要有著良好的體魄,還有健康的身心,能夠抵抗來自家庭社會的各種壓力,抗壓的人生才是一個堅強的人生,我們一起努力。



章醫辦小秘書

在我國,每年的高考都將決定一個考生甚至一個家庭的命運。對大家來說,這場考試的成績不僅事關考生在錄取大學的時候要和多少人,和誰在一個水平線上廝殺,也意味著考生即將和三年的同窗徹底告別,去追尋自己與眾不同的未來。 這已經不是一場純粹的考試,在考生12年苦讀的背後,這場考試還承載著太多太多的責任、夢想與憧憬。然而另一方面,我國教育長期以來執行的都是強度高、難度大的應試教育模式。考生“一卷定終身”,“辛苦刷題很多年,沒考好就回解放前”的打擊,簡直非同小可,部分考生或家長一時想不開,就採取了一些極端厭世的手段,企圖逃避現實。這折射出當前應試教育的一些弊端,並非心理素質差即可一言蔽之,而最能解決這個問題的,應該是生命教育。

應試教育最大的特點在於把成績本身作為唯一評判學生的方式。在這種導向下,學生們認為應該以高分和升學率為目的,學習要為了分數服務,為了考試服務。這也造成了學校以考定教的教育方式和對學生的高壓管理。學校取消各種藝術體育課程,延長早晚自習時間,週末補習等手段,直接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剝奪了學生的睡眠和休息時間。學生從學校回到家中,還有望子成龍的家長為了分數進行強迫式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趕場輔導,這樣的綜合教育不僅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還對學生的人格形成和心理健康產生了惡劣的影響。 每當考生的自殺事件被報道,在社會大眾短暫的關注和同情過後,自殺行為本身的關注度又會被更多新鮮刺激的新聞奪去。而且,大多數人眼中的自殺是他人的個人選擇,和自己不發生任何相關性,有的人甚至還認同自殺行為,認為這是一種自由的個人選擇,這樣的社會現象在直接或間接地侵蝕青少年對於自殺問題的觀念和價值判斷,使得一部分青少年面對人生重大挫折的時刻通過自殺來解決問題。——這一切都在警告我們:生命教育勢在必行,我們應當教會青少年珍愛生命、尊重生命、欣賞生命,把生活本身作為活下去的目標。

生命教育強調生命的價值,有助於青少年在面對社會繁雜的思潮之中,運用價值理性來審視從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或個人經歷中所形成的一些價值觀念,篩選出正確的價值觀。 有了正確的價值觀,學生們面對人生的艱難時刻,能夠做出理性的判斷,並擁有理解、選擇和反思的能力。當年輕的孩子們面對一些人生不幸的時刻,就能夠接受現實,平靜對待,並在冷靜後自主沉澱下來,重新振作,重構價值合理性,找到人生的意義感。 在夢想受挫,心灰意冷的時候,考生和家長無法接受現實所造成的心理打擊,不亞於遭遇滅頂之災,全社會應當給予他們更多關愛。那麼,面對自殺傾向明顯的青少年,我們應該給他們何種援助呢?

首先,從學校教育的角度,校方應當加強對學校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培養學生抗挫折的能力,關注生命教育,讓學生從小擁有調節失意,尋找幸福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想象力,創新能力。其次,從家長的角度,除了學習成績,家長應當更多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細心呵護孩子健康的興趣愛好,不要讓成績成為孩子唯一的“緊箍咒”。而高考考試相關部門應當在考點附近設立專門的心理疏導機構,讓發揮失常的考生能夠及時舒緩情緒,提振精神,一旦發現學生出現行為過激的傾向,能夠做出及時的心理干預,避免產生更加嚴重的後果。


姚廣孝wayne

當然 ,這些悲劇,多發生在家庭並不幸福的基層,誰見過土豪的孩子跳樓?一個還未完全成長起來的孩子,家長別把一切都壓在孩子身上,孩子餓不死的。你不能給予孩子的,孩子沒有強求,也彆強求孩子啦,很多原因,是家長把孩子推下去的。

高考決定命運,這種勢利觀點,不知道來自那些人的學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每個學校培養孩子,需要均衡發展,鼓勵有特長的孩子。社會不是把孩子逼成死讀書,讀死書。拿一紙文憑代表孩子,是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讓孩子思想健康,才是學校最根本的責任和義務。

一個年輕的生命走了,是誰害了他?一個經濟狀況一般的家庭,要看一個孩子讀完高中,對家庭的影響是其他人不能理解的。首先家長有壓力,而家長又把這種壓力傳遞給孩子。真是把孩子逼上梁山。家長也許因為自己是好心,就沒考慮過後果。悲劇來自人為,孩子在無奈中,揹負著爸媽的願望,永遠踏上不歸路。

應該清醒點,家長是孩子的主心骨,他們實在無法完成爸媽的任務,家長還有怨言嘛?孩子無力擔當的重負,爸媽接過來吧,你的孩子很優秀,要給孩子最開心的笑,讓孩子得到尊重。爸媽的苦,孩子理解,給孩子一個空間,他們會勝任的,孩子能把自己的一生過得多彩,何必要指導孩子一個方向,讓他們迷失自己呢?

孩子們需要老師家長的認可,你們應該牽緊孩子的手,而不是把他們推下高樓。看到消息,總有一種,你雖沒害孩子,孩子卻因你而死的感覺。是壓力還是缺少理解?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別打碎孩子們的夢想,讓孩子找到自己的目標飛翔,才是成功的教育,稱職的家長。一個年輕生命的離開,不是找原因的問題,是學校家長真正引以為戒,把自己善良的願望,合理分配給孩子,而不是把孩子逼上絕路。


白這個顏色

99隨便語:作為2018考生家長,我認為,無論此新聞是真是假,不要忽悠傳播‘學習無用論’。

出現這樣一則新聞,又是高考期間,無疑在暗示以下……

學習沒啥用,為了高考去拼命,更不值得,不信你看,有人為了考上一所好大學跳樓了,所以你就算不好好學習,也是無所謂的。

第一,不要總拿特例來說事。

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對於一件事的態度,往往會有截然相反的論調,而且聽起來似乎都有點道理。

要達到這種目的太簡單!

比如有個高考生跳樓,就去使勁宣傳,強行把高考和跳樓聯繫在一起,強行製造出一個概念,努力學習的人都會跳樓……

反之更簡單,隨便就能找到一堆例子,有人通過刻苦學習,考上好大學,改變了命運……

是不是?

當你選了不同的例子,結果可以是相反的,你就可以得到相反的所謂‘真理’。

第二,975萬考生,有個人跳樓很奇怪嗎?

據統計,今年全國高考總人數達到975萬人,這是近一千萬人,如此龐大的比例之下,什麼情況絕對不會發生呢?

沒有!

都說人過一百形形色色,現在是近一千萬人,這麼多人裡面,有人染上心理疾病,不足為奇。

所以呢,即便這是真的新聞,在我們無法得知,這名連續考了三年的考生,他真實的跳樓原因之前,這個事例真的不具有代表性。

誰知道真實原因是什麼?

第三,只有懦弱的人才喜歡給自己找藉口。

找藉口很容易。

誰都知道,學習是件辛苦的事,你若想成為一個好學生,不是你辛苦學習一天兩天,一月兩月就可以,而是常年堅持不懈的努力!

凡是優秀學生,他們誰沒有堅定的意志力?

反之,當一個差生是很容易的。

你只要吃喝玩樂,對自己的惰性放任自流,不去對自己嚴格要求,你就能當一個差生。

所有好學生,都能輕易當一個差生。

但一個差生想當好學生,他必須讓自己脫胎換骨,重新塑造自我,才有可能!

第四,都在說高考不是唯一一條路,但你有資格說這話嗎?

我可以很肯定地說,現在的高考,絕對沒有二三十年前重要。

絕沒有!

二十九年前筆者參加高考,考上了你是別人眼中的‘幹部’,考不上你是工人。那一年其實大學已經不包分配,但大學生真沒有找不到工作的。

現在呢?

如果你的關係足夠硬,你不上大學你依舊能找個好工作,甚至比名牌大學更厲害。

如果你家裡足夠有錢,那就更好,你上不上大學你去當老闆好了,誰管你有沒有文憑?

你長得漂亮或者帥,你可以當明星當網紅嘛,文憑有沒有就那回事……

然而!

當你只是個普通人,你的爸媽也只是普通人,而你也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漂亮或者帥,你說高考沒啥用?

我問你,你的腦子好使嗎?

結束語:

如果你和我一樣僅是普通人,你或者你的孩子,恰好還有在學校裡學習的機會,請你一定記住,也要告訴你的孩子!

學習是一件值得去拼命的事,為了學習而拼命,不虧,真的不虧啊!


99隨便

剛剛回答完一個“博士生淪為五保戶”的問題,就又看到了這個問題。那我就先拿前面這個事例來讓大家看看,高考、文憑是否真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好壞。

這位主人公是北大研究生、博士生。在讀博末期因自身原因,從北大肄業。在短暫工作一段時間後,回到老家待業17年,淪為五保戶,靠政府救濟生活。

雖然說這只是個個例,但也能說明一些問題,高考和文憑決定不了一個人的命運,別被誤導了。

其實,“高考決定命運”這種說法本身就是個謬論,是一些認不清現實、一味跟風者的盲目推崇而已。事實上,這個因果關係根本就不成立。最可恨的是,不少學子年輕的生命,都被這種荒謬的說法所害。

每年一到高考季,一部分家長便像打了雞血似的,不停的給孩子製造各種壓力。使孩子還沒走進考場,已經精神接近崩潰,緊張、恐懼甚至抑鬱、輕生。

幾乎每年都有學生因為承受不了高考壓力,而選擇“一走了之”。卻總是引不起家長、學校、社會的重視,總是犯著同樣的錯誤:部分愚昧的家長,總渴望通過高考能夠讓孩子成龍、成鳳;學校總渴望通過提高升學率來提升知名度、被列入重點學校行列。而孩子們,卻成了這些愚昧者的犧牲品。口口聲聲說是為了孩子們,實際卻在一點一點害著孩子們。

家長、學校、學生等各方,都應該採用一種正確、平常的心態來面對高考。別把高考當做一個什麼人生的轉折點,那都是一派胡言。是金子,在任何點都會發光,高考只是人生中路過的一個點而已。所以,要從思想上改變對高考的認識,不要再盲目跟風、愚昧施壓、製造高考緊張氣氛。別等到將孩子逼上絕路後,才明白自己錯了,到那時後悔已晚矣。

雖然說,在中國這種思想要被扭轉,比較困難。但一個個血的教訓,應該引起警示和警醒。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悄無聲息、不動聲色的儘量為孩子們解壓。別對孩子未來的考試結果做過多的要求,讓孩子身無包袱、輕裝上陣。

可能說再多也沒用,每到高考,依然會有大批人爭先恐後的鑽入那個怪圈中。不過,哪怕有一位家長能夠清醒,也算沒白說。沒有人能夠普度眾生,只有聰明者才願自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