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能否採用華為的芯片?

思想時空

答案是不能!一方面,華為是不願意外賣自家芯片的,而且已經表態。另外一方面,華為如果把芯片賣給中興,可能就會受中興牽連,同樣被美國進行產品和技術封鎖。

至於中興採用華為的芯片需要重新設計手機,華為的產能爬坡需要時間之類的反而都是小問題。中興肯定願意花力氣重新設計,也願意等華為的芯片,甚至高價購買也是十分願意。問題是,華為跟中興做這筆買賣不划算啊。風險非常高,收益非常低甚至為負。

一. 華為已經表態不出售自家芯片

在4月17日舉辦的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作為華為來講,我們聚焦在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管遇到什麼困難,聚焦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才能更好的生存和發展。”

此外,華為表示中美關係等事情不是華為可以改變的,不以華為的意志為轉移,因此,華為將專注於市場而不理會其他事情。同時被問及是否會出售麒麟芯片,徐直軍明確表示麒麟芯片的定位是提高華為手機硬件的差異化,不會對外出售用來創收。雖然沒有直接說不賣給中興,但是,不賣給任何人自然包括中興在內。

二. 華為為什麼不肯“幫”中興?

中興是華為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華為為了救中興搭上自己,而且也未必救得了中興,華為肯定是不願意草率出手的。雖然很多朋友出於對本國企業的關心,希望中興可以渡過難關,但是勉強華為做一件風險極高,而且收益不高甚至會給自己帶來巨大麻煩的事情,絕對不是明智之選。

華為幫助中興,是很多網友一廂情願的想法,並沒有太強的可操作性。大家參考中興違例向伊朗等被制裁國家出售設備導致的嚴厲處罰,如果華為出手幫助中興,為了達到制裁的效果,美國繼續加大制裁範圍,封殺華為是完全有可能的。即使解決了芯片問題,由於本次中興受到的是全方位的封殺,芯片之外的問題中興也未必能挺得過去。

更尷尬的事情在於,華為的芯片也是很難離開美國技術的支持。現在中興被封殺了,華為起碼還可以正常運營。雖然在美國銷售受到一些阻礙,但是沒有影響生產,不影響根本。如果華為也被封殺了,那麼就徹底打亂了中國在整個行業的佈局。死掉一家中興的確是一件讓大家惋惜的事情,但是如果白白再搭上華為,那就太可惜了。

除此之外,華為一直被國外很多政府懷疑跟中國政府走得太近而多有牴觸,尤以美國為甚。如果華為不顧商業利益死挺中興,恐怕到時候就不僅僅是美國人信不過華為了,華為的海外市場恐怕會受到重創。因此,對於華為來說,把芯片賣給中興實在不是什麼明智的選擇。

中興當然願意採用華為家成熟的芯片,畢竟是美國芯片之外最好的替代品之一。關鍵是華為不會願意的。因此,中興採用華為的麒麟芯片是不太具備可行性的。


鎂客網

不能。三個原因。

首先,華為的麒麟芯片,是華為自用的。

日前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不會將麒麟芯片定位為對外創造收入的業務,而是為了實現華為硬件上的差異化,沒有計劃將麒麟芯片對外銷售。這是企業差異化經營的重要倚仗,就像蘋果的IOS系統一樣,只有與眾不同,才能獨具特色,從而實現自己的市場目標。

其次,華為芯片有諸多美國技術,如果華為敢將自己的芯片銷售給中興,那麼華為本身也可能受到美國的懲罰,這種得不償失的事兒,華為不能幹、不敢幹。比如華為芯片裡面,核心部分CPU是採用的英國ARM的Cortex-A系列微架構,GPU部分採用的是ARM的Mali系列處理器,此外還有很多IP是國外公司的,生產製造是臺積電完成的。雖然說華為自己做了海思處理器,但是這個SoC芯片並不能完全自主。

第三,華為芯片供應量不足。

華為本身還需要大量購買高通、聯發科芯片,這說明華為自己的芯片供應嚴重不足,也就是產能跟不上企業的高速發展。自己家都不夠用,怎麼可能外銷?

最後,華為與中興是最直接的競爭對手。

華為與中興在全球通信市場,都是競爭對手。他們兩家相愛相殺,不僅是在手機領域,從兩家起步階段就已經開始貼身肉搏,最早是在國內的電信交換機,投標競爭、告上法庭等事兒時有發生;然後戰火蔓延到國外;然後在手機領域……業務高度重合,市場高度雷同,兩家風格又近似,這簡直就是“一生的宿敵”。

但到目前,雖然中興也高度注重研發,比如中興在2017年的研發投入達到了129.62億,佔總營收的11.91%。但華為規模更大,在研發上投入更多,取得的成果更顯著,2017年華為研發投入897億元,佔總營收14.9%。2017年中興營收1088億元,華為超過6000億元。營收規模上,中興也只有華為的六分之一。

不管從哪個方面,華為都沒有理由給中興提供芯片。


波士財經

專業人士來答一下。


先說結論:華為不會把芯片賣給中興。這其中有兩個重要原因。


1. 華為的麒麟芯片產量小,自己都不夠用


華為的麒麟芯片從推出以來,一直都是用於華為手機的自產自銷。但即使麒麟芯片全部用於華為自家的手機,也不能滿足華為手機對處理器的需求。華為的手機上,還用了很多高通和聯發科的芯片。


為什麼華為的處理器產量這麼少?


因為華為只有設計芯片的能力,沒有生產芯片的能力。像三星,就既可以自己設計芯片,也能自己生產芯片。


現在最強的手機處理器,比如蘋果 A11、高通 835 和華為麒麟 970,都是用最先進的 10nm 工藝生產的。


工藝前面的數字越小,說明製程越先進。我們手機裡的芯片,製程工藝好不好,決定了芯片的性能。


目前 10nm 的生產工藝,是壟斷在英特爾、三星和臺積電手裡的。請看下圖:


上圖的 TSMC 就是臺灣省的臺積電,SMIC 就是大陸最強的中芯國際,可以看到中芯國際目前還只能量產落後的 28nm 工藝,這可是三星和臺積電在 4 年前用的過時工藝啊。


華為設計的麒麟 970 芯片,放眼大陸,沒有一家晶圓廠有能力生產,所以華為只好委託臺積電生產。


而對於臺積電來說,最重要的客人是頭號金主蘋果,其次重要的是同為臺灣企業的聯發科,華為只能排到最後。


在 10nm 產量不足的當下,臺積電優先給蘋果和聯發科生產,和華為簽約的量不大。所以華為的麒麟處理器一直產量不足,自家用都不夠,更別說給競爭對手了。


不過大陸的半導體行業進展神速,中芯國際已經在研發更先進的 7 nm 工藝了。到時候,就能一舉產量不足的問題。


2. 華為的芯片是自己的殺手鐧,不會賣給對手


華為和中興,在市場上是競爭對手。在手機同質化的今天,各家都在拼命尋求自己的獨家賣點。


對於華為來說,自家設計的芯片,就是自己的殺手鐧,是華為高端手機的差異化賣點。

華為的高管就曾在公開場合,明確表示過麒麟芯片是用於提高華為手機硬件的差異化,不會對外出售用來創收。


對於中興來說,眼下可以考慮的策略,是像三星或聯發科採購處理器,但無論怎樣,都被嚴重擾亂了產品研發的進度,損失慘重。

中國企業想要真正崛起,還是要掌握核心科技啊,才不用看美帝臉色啊!


陸家嘴文青

不能,日前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不會將麒麟芯片定位為對外創造收入的業務,而是為了實現華為硬件上的差異化,沒有計劃將麒麟芯片對外銷售

事實上海思的麒麟處理器也不能做到完全自主,比如裡面最終要的CPU部分是採用的ARM的Cortex-A系列微架構,GPU部分採用的是ARM的Mali系列處理器,此外還有很多IP是國外公司的,生產製造是臺積電完成的。雖然說華為自己做了海思處理器,但是這個SoC芯片並不能完全自主。

即便華為海思想對外出售芯片也不是短期內能辦到的,一個芯片對外銷售是要做很多的工作方便二次開發調試的,此外還要提供很多技術支持,在這方面聯發科做的最好,高通也不差,三星這麼多年都沒做好,海思從沒對外銷售過更不用說。此外麒麟系列處理器的成本整體是要比聯發科和高通貴的,因為規模沒有那麼大。

雖然中興不能用高通的芯片但是公開市場上還有聯發科和三星可以選擇,華為也並非第一選擇,更何況華為根本沒打算賣。


萌哈科技

中興可以使用華為的產品,不過可能需要有個磨合期,在技術上亦有一個無縫對接的過程。兩家公司雖然是競爭關係,但此時此刻,相信華為會挺身而出、拔刀相助。

特殊情況下由主觀部門協調,在理論上華為供應芯片給中興這個方案能夠實現。中興公司對芯片的需求量也比較高,一筆穩定的交易對華為來說何樂而不為?對於全局來說則是雙贏。

然而,現在的主要問題並不是芯片使用許可的問題,而在於國產芯片的質量。國產芯片能不能完全取代高通的進口芯片,還是個未知之數。儘管目前國產芯片發展速度很快,但在技術積累和技術領先方面仍然不如進口產品,所以兩家公司的深度合作能否實現還是個未知之數。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對於美國的無理限制中興應該早有準備,畢竟前期雙方已有過招,被中興的太極神功所化解。對於美方的刁難,沒有必要過分放大其後果,也勿能過份輕視其危害。

中興公司只有戰略上藐視對方,戰術上重視對方,才能立於不敗之地。藉此機會,國產芯片能否突出重圍,希望就在新一代科技人員身上。

歡迎IT專家批評指正!恭祝各位本週工作愉快!


陸燕青

華為:我的麒麟是自用的,不賣!

4月17日,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在深圳舉辦,這是華為連續第十五次舉辦這一大會。來自全球的500多名行業分析師、通訊、互聯網、金融等行業意見領袖及媒體到場。

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在大會上強調,華為自己做芯片僅僅定位來承載自己的硬件架構,來實現產品的差異化、競爭力以及低成本。
到現在為止華為沒有任何想法和計劃把麒麟芯片對外銷售。
此外,他表示,華為在智能手機方面,從來都明確是多芯片供應的戰略。華為的手機不會全部用麒麟芯片,高通、MTK和麒麟都是華為智能手機的芯片供應商。多芯片供應的戰略會繼續堅持,這樣才能確保智能終端的業務健康發展。
“不能吊在一棵樹上。如果吊在一棵樹上,哪一天麒麟芯片落後了,我們的智能手機怎麼辦?”徐直軍稱。

紅谷新視界

這幾天,美國封殺中興的消息刷爆了整個網絡,這是今年美國政府對中國進行的第二個大動作。這個消息一公佈,很多人都說中興估計要涼涼了,根據目前的現實狀況,中興估計很難渡過這個坎了。

中興與華為同是中國通信行業的霸主企業,佔據了中國通信行業的半壁江山,那麼,美國禁售中興芯片,中興能不能與華為合作,採用華為已經投入使用的自產芯片呢?我以為不太可能。

首先,此次制裁,不僅是禁售芯片,相關行業的其他產品和知識產權也在禁售範圍之內,可以說禁售的很徹底。

華為的芯片和技術雖然已經成功用於自家產品上了,但是相較於美國的成熟產品還有較大差距。

再者,華為與中興主要業務高度重合,甚至雙方都視對方為國內主要競爭對手,華為投入巨大資源研製的產品能那麼輕易的給對手用嗎?而且最近華為已經宣佈,麒麟芯片將不會外售盈利,只會用於自家產品,這可以說已經斷了中興的念想。

就算華為願意幫助同胞兄弟企業度過難關,把芯片賣給中興用,這麼大體量的需求,華為怕是也難以快速提供吧,增加產能那也不是一時半會的事,牽涉到方方面面的人和單位。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芯片是電子產品最核心的部件,要與其他系統兼容,需要經過大量的測試和試驗來確定產品可靠性等問題。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可能需要對產品設計做大量修改,這個修改有可能是顛覆性的。

所以,中興的產品想要用華為的芯片做替代,絕不是嘴一張就可以的,要考慮很多方面的情況。

總之,沒有核心技術,就要受制於人,就會捱打,這也提醒我們國家需要加快半導體產業國產化的進程。

最後,不管中興在國內怎麼樣,畢竟是民族企業,希望他能堅持下去,不至於萬劫不復吧


蜜蜂開飛機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說說中興這家企業,我本人就在深圳,在電子原材料行業摸爬滾打了十幾年,應該說和深圳各行各業的電子企業打的交道比較多,以下我說說深圳電子行業的幾個現象,其實也是中國電子製造業的縮影,希望通過中興事件能夠引起各個行業電子產業的大佬們的重視。 深圳盤踞著不計其數的電子製造企業,其中行業龍頭企業在深圳的更是盤踞了很多,比如通信類,醫療類,激光儀器類,雖然這些企業都有相應的研發部門,有的甚至有自己的研發學院,還有的在海外建立了研發中心,但是基本上清一色的都是產品應用設計開發,但是對基礎材料研發可以說幾乎是零,這樣說有些繞嘴,那就打一個簡單的比方,我們目前的電子企業就好像一個廚師,只是會鑽研菜如何做的好吃,如何提高廚藝上,但是沒有想過菜如何種出來,肉如何飼養出來。平時都是在市場裡買,所以當菜和肉在也買不到的時候,那麼廚師也只能乾瞪眼了,廚藝在好也沒用。 中興據我所知,每年有數不清的官司,有數不清的供應商的在告他,其實類似中興這種龍頭企業在各行也基本一樣,大的電子製造企業對原材料供應商的壓榨可以說用到了極致,在這些企業裡,當家人給出的目標只有兩個,用盡一切辦法降低採購成本,一個產品配套的供應商可能幾百家上千家,像中興華為這樣的企業圍繞在周圍的配套供應商數以千計,想和他們這種企業做生意的多如牛毛,中興正是抓住了這點,不缺任何供應商,所以各種霸王條款應運而生,簡單點說一句話就是你要想和老子做生意就要完全聽老子的,否則你就滾蛋,想和老子做生意的有的是。一輪又一輪的招標把各種材料的價格利潤壓縮到幾乎沒有利潤了,像主控芯片這類的可能會好一些,因為他們招惹不起,但是除了主控芯片其他材料那就是案板上的肉一樣,任由宰割,價格壓到沒有辦法在壓了,就開始各種拖欠貨款,很多的貨款週期長達一年甚至更久都不付給供應商,最後供應商因為惡意欠款連工人工資都無法準時發放,忍無可忍的供應商在這種情況下舉著條幅去中興總部樓下抗議,去法院起訴,供應商都是商家,商家為了利潤凡事都可以商量,但凡有一點緩和的餘地也不會做出這麼極端的行為。 其實在芯片事件出來之前,貼片陶瓷電容(MLCC)就已經先出發一步了,從2年之前的每千隻八塊錢人民幣的片容一路漲到了目前每千隻捌拾元,而且這個勢頭有增無減,就好像脫韁的野馬,一路狂奔,什麼時候迴歸理性價格到目前都還是未知數,引起這場價格脫韁的原因起因正是多年來製造企業對供應商一輪又一輪的招標降價造成的,因產品的專業性,電子行業的供應鏈比較長,一個產品從工廠到製造商手裡中間環節經歷很多道,貼片電容是目前電子製造業不可或缺的組件之一,雖然這種組件材料成本不高,但是製作和生產難度大,生產設備昂貴,對生產人員的要求也很高,目前我們國內能夠生產這種電容的廠家只有10家不到,能夠大量應用到產品上的只有三四家,全球生產這種電容的企業不會超過三十家,用戶覺得這就是基礎材料就任意惡意壓價,惡意拖款,在他們看來,這種電容的代理商、貿易商、分銷商每天踢破了門檻子找他們做生意,結果價格越來越低,眾多商家無利可圖紛紛放棄,廠家覺得利潤空間太薄,紛紛停產轉而投產利潤更高的高端產品,一下子標準品求大於供,市場出現了缺貨,價格一路狂飆上去,一個從來沒被製造商看的起小小的貼片電容就把整個電子製造業的脖子給卡住了,更不要說主控的芯片了。 另外用盡一切辦法把製造出來的產品低價佔領市場,用數量的方式彌補價格競爭帶來的損失,所以大家看每年這些類似的企業都以銷售額來作為評判企業唯一的標準就說明了這個問題,其實華為也基本是這麼幹的,大同小異而已。華為的海思也只是應用在手機上的芯片,其實美國要斷的芯片不是通信終端手機的芯片,而是通訊設備比如交換機這些芯片。 所以說我們的所謂的龍頭電子製造企業發力點都在如何降低成本和低價佔領市場上,根本就沒有想過如何在基礎材料領域有所作為,如果企業初創期把追求利益和利潤作為企業的目標這無可厚非,因為要發展,要生存,必修有強大的資金鍊作為保障,但是像中興這樣的龍頭企業資金實力雄厚,還在一味的追求採購低成本和低價競爭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那麼這個競爭力就很不足了,希望這次給所有的企業敲響一次警鐘,當家人不要一味的追求低成本採購和低價競爭,應該考慮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那就是搞基礎材料的研發,如果實在沒有這個能力,那麼請善待你的國內供應商,與那些有研發能力和供應商結成戰略聯盟合作伙伴,不在是簡單的買和賣的關係,利益捆綁在一起,才能走的更遠。


村長風雲

中興的毛病我們大多數人都有,我們明明做錯了事,特別喜歡看看別人做錯了沒有,如果錯了甩鍋,如果沒錯,就說別人都針對我,我很委屈。 希望10後那一代人有責任有擔當。遵守規則不需要法律約束,祖國才會真的強大。 光靠吹不能強國。

不能採用華為芯片,不是不可替代,基站芯片華為 ,愛立信都有 可是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違約金的問題,很多項目都正在進行時,國內的居多,國外的也不少,本來招標都是最廉價的,甚至賠錢。

上游忽然停止供應核心設備,肯定影響工期,短時間也弄不到替代品,用替代品還違約。


總之被坑的很慘,華為同是做通訊設備起家最近五年被中興打壓的抬不起頭,所以乾脆斷臂求生,主營業務從後臺轉型到前臺。這幾年發展基本也是行業領先水平了。

但是 基站服務端這塊業務,自己都難以自足,另外轉型的原因, 就目前中興的問題華為無力迴天, 如果是 客戶端做手機 華為完全可以救他,而且是舉手之勞

總結就是 只能談判,這波挺過去,認栽了秋後算賬。 國內的問題不大 都是國企 做出相應的賠償就好,不會被敲詐。 國外就不好說了,但是隻要是錢能解決的問題對國企來說都不是問題。



題外話:4G已經能滿足98%的需求,沒必要搞5G 中興技術還是有的好好沉澱,根據自身條件來操作。

華為從當年拍桌子大吼,堅決不做 用戶終端,到2000年 通訊終端 大寒冬 艱難的轉型 從廉價定製機銷量300萬到1.39億 依然持續增長

當初做 通訊終端 的都看不起做 用戶終端 的, 當初基站已經具備4G功能 而手機 3G都沒普及 華為的一部測試機 要幾萬塊,市面上沒有賣的。 華為最終還是被市場打敗了。

而中興不一樣,盈利不重要 , 另外三大運營商家的活基本是壟斷狀態,所以一個 通訊終端 做了這麼多年,一點轉型意思都沒有,閒人一大堆,每個月清掃一下機房幾萬人民幣到手了。 工程活都是第三方公司外包,中興負責監工


盤錦愛旅行俱樂部

華為麒麟芯片是soc,美國封禁中興芯片,不是說芯片是最小的集成電路單元。他還是有很多元器件組成的。

比如。

1,cpu架構,智能手機cpu架構基本都是arm的,蘋果,三星,高通大多都是在此架構上改進的,當然麒麟也是買的。

2,gpu,這方面也是買的,據悉華為的gpu是買的vivante。一般的soc的設計廠商都是買的。

3,從整個soc的設計和流片都是華為自主完成的,所以算自主研發的。但是目前soc最牛的還是蘋果和高通。蘋果主要自己用,高通專門賣芯片,所以小米,ov幾乎都用的高通。華為的soc能自足自給,但是在技術方面不是全球最牛,還有差距的。

4,再說基帶芯片,華為基帶很厲害,但是目前和基帶狂魔高通對比還是有差距。而且要注意的一點是3g時期的cdma技術幾乎完全掌握在高通手中,4g時期的ofdm高通幾乎掌握了百分之50以上的技術專利。再說,現在的5g,雖然華為提出了scma,都說有望寫入標準,但也是有望。另外,高通的多址協議還是最大勝率的,所以在5g,高通在智能手機基帶方面又是大量技術。所以,你做智能手機怎麼也繞不開高通的專利集合,即使能繞來,你也繞不開英特爾。所以,小米在印度賣手機不用高通的芯片立馬被愛立信起訴,用高通就安全。

所以,用華為芯片有啥用。

1,目前華為芯片自足自給可以,低端機估計用的也是別人的芯片,自身產量可能還有問題。

2,華為的soc仍然涉及大量的美國公司專利,怎麼也繞不開。

3,中興也能設計soc,不一定華為,找大唐電信這些也可以開發出來,但是技術還得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