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out了!原来古人劝酒的套路比现代人高明多了

酒被称作“权力的液体”,在中国的酒桌文化体现的淋漓尽致。酒桌上的人情、进退都是学问。

酒,在我国历史悠远。早在殷商时期,谷物酿酒就很普遍了,甲骨文中就有关于人工酿酒的记载。酒其实就是用粮食或者果物发酵酿制而成的一种饮品。



杜康怎么想到去造酒的?

杜康生于王室之家,是夏朝的第五位国君。杜康的爷爷本是夏朝国君,但是可惜,他只是后羿拥立的傀儡皇帝。

没过多久夏朝经历了一场政变,后羿被“杀而烹之”,傀儡皇帝病逝,他的家人也惨遭追杀,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只剩杜康的妈妈,怀着小杜康逃到了娘家部落。

杜康小时候在部落里放牧,可能他妈妈也总给他讲家庭不幸,他心情很抑郁,随身带的粮食总吃不完,吃不完的粮食杜康就屯在树洞里。

你out了!原来古人劝酒的套路比现代人高明多了

有一天杜康饭又吃不完了,跑去树洞扔剩饭的时候,树洞外面野猪啊,兔子啊横躺了一地,再走进一看,发现树洞里留出的液体有股异香。

杜康觉得很奇怪,尝了尝液体,非常甘美,回家一琢磨就发明了酒。当然杜康发愤图强,也是光复了夏国,报了杀父之仇,后世称为“少康中兴”,这里少康就是指的杜康。杜康发明酒,所以后世就用“杜康”代指酒。

世界三大酿造术

世界上有3大酿酒术,分别是:麦芽啤酒酿造术; 葡萄酒酿造术; 还有起源于我国古代的制曲酿酒技术。

啤酒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苏美尔人发明的。当地盛产大麦,所以人们就以面包为主食。结果有人就发现,面包湿了之后怎么有股甜味儿。这其实就是面包发酵了,淀粉变成了糖。

你out了!原来古人劝酒的套路比现代人高明多了

葡萄酒,起源于高加索山脉地带。爱喝葡萄酒的西亚人、欧洲人在古代都是游牧名族。他们打猎为生,不生产粮食,采集果实是为了储存起来以备解渴之用。果子采来又吃不完,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果酒。

古希腊的时候,葡萄酒是重要的军备辎重,因为希腊这种海洋城邦国家,城市水源很容易被敌军投毒破坏,所以喝葡萄酒比较安全,也能客服作战时的水土不服。

中国很有特色的是黄酒,原材料是大米或者黍米。中国产米,所以自然而然酒的原料也是米。中国的酒曲酿造工艺就是用发霉的米制作酒曲,酒曲会让米里的糖分酵化成酒。

神秘的暗杀酒器

盛酒的器皿远不止葡萄美酒夜光杯,影视剧里还有传说中的杀人酒器“九曲鸳鸯壶”。壶中能盛两种酒,一种有毒一种无毒,壶把上有颗机关转珠,控制着倒哪种酒出来,因此也叫“鸳鸯转香壶”。传说中,无论是使用鸳鸯壶的,还是被鸳鸯壶毒死的,都赫赫有名。

汉朝吕雉就用鸳鸯壶把自己的政敌毒死了;宋朝赵光义也是用鸳鸯壶招待李煜,把他毒死了;后来杨家将里,杨大郎化妆成宋太宗赵光义去与帝国谈判,结果被辽国人用鸳鸯壶下毒鸠死,也算是为主尽忠了。

你out了!原来古人劝酒的套路比现代人高明多了

古人在这个酒身上,花样还真是不少。现在我们喝酒,尤其看重的是酒桌上的礼仪,其实酒和礼仪很早就捆绑在一起了。

在最早的奴隶制社会里,酒其实是很珍贵的,只有在祭祀的时候才能喝。所以“酒”自古就是“礼”的一部分,远古时代,人们认为酒可以通灵天地,与八方神仙对话,祈求上苍保佑人间福祉,向先人以及亡故的亲友寄托缅怀之情。

周公就曾颁布的《酒诰》明确指出:造酒的目的并非供人们饮用,而是为了祭祀天地神灵和列祖列宗,严厉禁止酒会、宴饮,违令者处死。

古代花样劝酒大法

劝酒,在古代也有非常雅致的一面。时代在发展,当造酒技术没那么难掌握了,酒也没那么稀缺了。酒文化才从皇家走向民间,从政治走向世俗。

酒令就是酒席上的助兴游戏,据清代《酒令丛钞》记载,大体分为雅令和通令两种。

雅令,要吟诗作对。一般先由大家推举出的令官——也就是酒令裁判出题,说开头的诗句或者对子。其他酒席上的人根据令官的意思吟诗作对,这些诗词都要当场构思,非常考验当席文人雅士们的才思学识。

传说盛唐时,八位文豪饮酒作诗,分别是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杜甫为这场酒宴作诗《饮中八仙歌》。

你out了!原来古人劝酒的套路比现代人高明多了

玩的最潇洒的莫过于魏晋时期的“流觞曲水”,流觞曲水的玩法首先是喝酒的人们要一起在水边祭祀,祈求袪恶辟邪,然后宾客们坐在小河旁,酒杯扔河里,漂到谁面前,谁就要作诗一首,作不出来就得喝酒。

通令比雅令要大众化得多,谁都能玩,而且好玩好学。比如说投壶,就往壶里扔箭呗,谁扔进去的少了,就要罚酒。

司马光的《投壶新格》中规定了格式各样投壶的术语:第一箭入壶的人叫“有初”、第二箭连中的叫“连中”、箭箭都中的叫“全壶”,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此外,划拳、掷骰子、猜数字、击鼓传花,这些都是通令,反正怎么闹腾怎么玩。酒虽然好,却不能贪杯。提醒大家:酒要少喝,事要多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