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加分到自主招生“降分”,我国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有多远?

最近,我国试点自主招生和(在本省内)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高校陆续公布入围复试的名单。对于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舆论最为关注的是,获得自主招生资格,被综合素质评价录取,会获得多少降分录取优惠。​学生、家长最关心的则是,哪些学生最终可以获得降分录取优惠。

从高考加分到自主招生“降分”,我国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有多远?


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本来是为了打破单一分数评价,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在统一测试成绩之外,考察学生的学科特长、创新潜能、综合素质,但现在却被引导关注“降多少分录取”——达当地一本线(自主招生资格线)即被录取,或是获得低于该校在当地的录取分数10到60分被录取的优惠。这会误导学生、家长仍旧从分数角度看待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而非自主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综合素养。

目前,针对高校自主招生,已有不少机构介入,提供相应的培训服务,其招生广告,就是降多少分进名校。从高校公布的自主招生政策来说,这没有错,实质就是获得降分录取优惠。但是,降分评价和多元评价,是不同的。首先,这非但没有淡化分数评价,反而进一步强化分数评价,是把学生的特长表现也“折算”为分数,这和以前的高考加分政策一样,实施高考加分政策是为了关注学生除考试成绩之外的艺术特长、体育特长、学科特长,可这没有引导学生发展兴趣、特长,学生、家长普遍关注考试分数,因为考试分数是第一位的,其他的也都要向分数体系“靠拢”,当学生觉得发展兴趣、特长会影响考试分数时,就不再发展兴趣、特长。


从高考加分到自主招生“降分”,我国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有多远?


其次,学生和家长不是以多元发展角度看待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而是以能降多少分的功利态度对待。从今年起,我国将取消所有高考奖励性质加分,取消高考奖励性质加分的目的之一,就是扭转部分学生、家长功利对待加分,打造特长获得加分的问题。取消高考奖励性质加分后,原来的加分项目,都被纳入高校自主招生中,由大学认定、评价学生的特长、潜能,这是有助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特长,以特长去选择大学、专业,规划未来发展的。但是,由于获得自主招生资格,只是获得一定的降分录取优惠,因此,“特长=高考降分”,就是学生、家长、社会舆论对待自主招生的普遍看法。

事实上,“能降多少分”,已成为学校、学生、家长评价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价值和意义的主要指标。有的学校认为,能获得降分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因此,告诉学生不要关注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这属于“锦上添花”,因此,自主招生改革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对中学教育教学,没有多大触动。而由于综合素质评价录取,给学生的录取优惠不明显,是按高考成绩,大学面试考察成绩,和中学综合素质进行“三位一体”评价、录取,因此,不少学生、家长认为参加综合素质评价没有多大意义,不过是多一个被录取的机会而已。另外,对于自主招生的降分录取优惠,也有不少农村学校、普通中学反对,认为降分破坏公平,因为普通中学学生、农村学生能获得自主招生降分优惠的很少。

从高考加分到自主招生“降分”,我国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有多远?

本来是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的改革,却被整个社会理解为“降分”,这对淡化“唯分数论”是不利的——我国推进自主招生改革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的目的,就是淡化“唯分数论”。出现目前这一局面,和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评价录取的录取模式有关。我国的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都被纳入到集中录取之中,在学生参加自主招生、综合素质测评后,要填报志愿,根据高考成绩、录取优惠(或三位一体总评分数)录取。这就把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嫁接到按总分录取的高考录取模式之上。

要真正构建多元评价体系,需要推进招考分离,简单来说,试点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的高校,可采取统一考试+学校自主评价、招生的方式,在统一高考成绩公布后,由大学自主提出申请成绩要求,达到成绩要求的学生可同时申请若干所大学,大学独立结合统一高考成绩、大学面试成绩、中学特长和综合素质,对学生进行评价、录取,每个学生可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做选择。我国香港地区高校在内地的自主招生,就采取这种方式,没有人把香港地区高校的自主招生视为降分录取,就在于其没有按高考分数排序、结合高考志愿的投档分,学生的中学学业成绩、特长、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等,都是评价学生的指标之一,这就构建起多元评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