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名小學生的演講,都說“扎心了”,究竟有啥不同?

這名小學生的演講,都說“扎心了”,究竟有啥不同?


對於小學生的夢想是“發財”,有一些人感慨,這都是功利的社會環境鬧的;還有人調侃,自己活了一輩子,還沒有這麼小學生看得透,他想發財,追求的不是金錢享受,而是獲得人生自由。而其實,沒有必要對這一演講做過度解讀, 這就是一個學生的個性化表達而已,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就要鼓勵個性化表達。

據報道,該校負責人說,這是一次班級家委會組織的班會活動,視頻中的男生是該校五年級一個班的學生。這名男生平常就比較有個性,比較率真,和其他學生的想法不太一樣。這是看待這一演講的正確姿勢。我們一直希望孩子要有獨立的想法,不是“千生一面”,因此不能對不符合我們設想中的表達,感到“驚訝”。

這名小學生的演講,都說“扎心了”,究竟有啥不同?


這次這名小學生的演講,之所以引起關注,就和他的演講跳出“範式”有關。有一些網友覺得這樣的“夢想”太功利,可是,對於小學生在演講中講述的“高大上”宏偉夢想,比如當科學家,做偉大的慈善家,又有多少人會當真相信他們說的是真的呢?這些可能就是“套話”,高喊一些口號而已,但不見得就是孩子真正的夢想。當下,不論是學生演講,還是語文作文,能真實表達自己的個性想法的學生並不多。這並不利於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也難以培養有個性的人才。

比如,據筆者所知,某初中學校的學生,在和外賓座談時,有超過七成的學生都提到夢想是成為科學家,這聽上去令人振奮,也令外賓感慨不已,因為在發達國家,同樣的初中生,只有一成不到想當科學家。可是,我國真有那麼多學生想成為科學家嗎?如果有那麼多學生想成為科學家,在推進新高考改革後,就不會出現棄考物理問題了——在所有選考科目中,物理變為選考人數最少的科目,才讓大家看到真實的學生想法。

這名小學生的演講,都說“扎心了”,究竟有啥不同?


因此,對於這名學生的“發財”夢,不要過度關注,加以演繹,學生就是想發財,也很正常,只要其有正確的財富觀,懂得要用自己的努力合法發財就沒有問題。中小學最大的財富觀問題,是攀比、炫富,把父母的財富想當然視為自己的財富,有不勞而獲的思想。更不要加以指責,這種關注,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家長和學校老師會告訴學生,不要在演講、作文中表現自己的真實想法。現是一次班會活動,關係還不大,如果是學校大型活動,可能學校校方都會承擔壓力——怎麼允許學生有這麼功利的夢想?一般而言,如果是校級活動,學生的演講稿,都會事先審核,要求學生表達大家喜聞樂見的想法,而非自己的真實想法。而這種想法要是出現在作文中,即便思維嚴密,表達優美,也可能得低分。

要讓孩子有個性表達,應該有寬鬆的環境。而對於學生的個性表達、思想,學校和家庭應該在尊重表達基礎上,因勢利導,這就可把孩子的個性想法和社會的需求、自身生涯發展規劃結合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