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遊戲叫做、玩嘎拉哈

這種遊戲叫做、玩嘎拉哈

這種遊戲叫做、玩嘎拉哈

這種遊戲叫玩“嘎拉哈”,這嘎拉哈是豬前腿的負責彎曲的那塊滑動的骨頭。烀豬肉後取下來,稍作整理晾乾後就成了。

它能保持四個不同朝上的面,分別叫做肚、坑、貞、麥。每個豬有兩塊這樣的骨頭,年年的攢著,越攢越多。多的人家有幾百個。我年輕時我家就有一個專門裝嘎拉哈的大匣子,裝有攢了幾輩子的一百二十多個嘎拉哈。

鄰居們逢年過節或下雨天沒活時來玩嘎拉哈。

一般有兩種玩法。一種是叫擲(zhi)嘎拉哈,也叫彈嘎拉哈,就是相同的兩個面的可以彈一個橦擊另一個。而另一個又能擊翻別的一個為成功,就可以贏得一個嘎拉哈,可以撿回來一個嘎拉哈,最後看誰贏的多。

另一種玩法就是圖中的玩法,叫做搽(chua)嘎拉哈,就是把一個口袋拋向空中,在這空當裡用單手抓起兩個或多個一樣面的嘎拉哈,然後再用抓嘎拉哈的單手接住口袋,然後拿出一個嘎拉哈砸向嘎拉哈群裡,使嘎拉哈發生面上的改變,接著繼續循環的玩下去。最後一局下來,獲得嘎拉哈多的為贏家。

這兩種玩法據說相傳了多少輩子了,是北方民族的一種民間娛樂。是很古老的娛樂。也為古老文化增添了一句光輝的名言:“貞是貞,麥是麥”。就是從嘎拉哈的貞麥區別裡說到對事物的分辨。

嘎拉哈的肚和坑好區別,貞和麥有些相似,就容易弄混了。所以有時就把貞當成了麥抓在一起了,對方也時有提醒,“看好了,分清貞麥,別玩賴”後來幾代人傳下來,就把貞麥用到分辨是非上了,慢慢形成了一句俗語“貞是貞,麥是麥,不能混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