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一顿名义上的油茶

喝了一顿名义上的油茶

我干女儿小时,老娘出门应酬。干女儿拖着老娘不放手,老娘哄了又哄,干女儿怨艾地责问,你为什么不陪我玩?老娘心灰意懒地哄道,妈妈要去应酬,身不由己呀。干女儿问道,什么叫应酬?老娘想了半天回说:“你不愿意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第二天,奶奶送干女儿上幼儿园,干女儿跟老娘告别说:“妈妈,宝宝要去应酬啦!”

老师来邕过年,前几日就到了。有好事者张罗,说要聚几位师友喝个油茶。打电话给我,我愉快地答应了,没把这当应酬那么痛苦。一来老师是亲的,来了自然要侍陪;二来我很爱喝油茶,谁请我都去,于是欣然应允。

打油茶是桂西、桂北山区尤其是高寒山区的一种食俗,广西以桂林的恭城瑶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和柳州的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油茶最为出名。其实,湖南、贵州也有类似食俗,不过在贵州还有个叫法,“擂茶”。打油茶有专门的工具,一个不到排球大的厚厚的生铁单柄锅,加一把“丁”字形的木棰。下大油锅内,加上锤碎的老姜,煎出味来,放入事先用水泡开的老山茶叶,边炒边捶打,差不多后倾入清水烧煮,大滚片刻即可出锅,此即为油茶。把茶水滗出来后,继续炒、捶茶叶,再加水烧滚出味,不断重来,直到茶叶味淡。喝油茶时,一般要加入花生、炒米、馓条和葱花、香菜末,往往还配一些包子、油条、糍粑、红薯、芋头、米粉之类的点心吃食,连油茶带饭一顿打发。油茶的味道,有话道,“一锅‘甲(方言谐音,意为涩、麻嘴,泡茶时茶叶放多了时那种感觉)’,二锅苦,三锅好油共”。前面两锅油茶,茶的苦涩味儿未去尽,可以喝,但第三锅后茶味儿真正出来了,才真的喝得爽心称意。老山茶的厚味,姜的辣味,在油盐的调和下,合成了一种全新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

粤港人好喝早茶、夜茶,不管这早茶夜茶是否有吃饭的内容和形式,实际上就是当了一顿饭的。上午十点十一点,慢条斯理踱到茶楼,点上一壶茶,再不断地从到处游走的推车上取点心和小菜,聊着天,叹着茶,吃着小点心,可以一直磨蹭到下午,你能说一顿中午饭不是包含在其中了吗?有人请你喝早茶,你必定可以省一顿午饭。怎么说,请喝早茶都算一种不很正式的宴请。

油茶也是这样,本来是一种日常的居家饮食,逐渐变成一种社交活动。以前乡民早上喝上几碗油茶当早点,一身精神地披挂出去劳作,散活回来,热乎乎的又喝上几碗,疲累顿消。配的也是日常物事,糍粑、红薯什么的。有喝油茶习惯的地方,人们打招呼是这样的:“喝油茶了没曾?”就像全中国人路上相遇,以一句“吃了吗”来搭讪。后来,油茶渐渐走出家户,登堂入室,由家居饮食变成街上一种经营食品,再后来,就变成一种应酬手段了,而且越来越高档。在有些店请客喝油茶,听起来很随意,但桌上的大菜,会让任一位贵客不觉得只请喝个油茶不上档次。

和喝茶的人会上瘾一样,喝油茶也是能让人上瘾的,不仅仅是因为这是喝茶的一种方式。一般的茶客,早起烧水先沏一大壶茶,喝上一气儿,才做别的事。喝油茶的人,早起也是先打一锅油茶,再加点儿点心,连茶瘾带早点一并解决。我老家在桂东南,没有喝油茶的习惯。毕业后分配到桂林工作,单位的财务科长是恭城县人,恭城县的油茶在广西最为出名。科长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都要在家里打油茶,经常让小孩来叫我过去一起喝,由此慢慢上瘾。当时的桂林,街上也没有什么油茶店,喝油茶大多是一些有此习惯的人,到桂林工作以后,把家乡的作法带来,自己在家打打油茶,自得其乐。现在桂林到处都能找到油茶店,还打着恭城县的牌子,味道也还真不错。离开桂林以后,我先到玉林工作了几年,后来到了南宁。玉林是没有油茶的,有位河池籍的同事,她老娘来探亲时,给我们按都安县的方法打油茶,因工具不趁手,也找不到老茶叶,喝起来是有那么点味道,但跟以前喝的相差太远。到南宁工作后,有家恭城人开的饭馆“瑶王府”,其中吸引人的,就是供应油茶,味道是比较地道。有时候外出吃喝,让我定地方的话,我常常不由自主就点了这家。现在,“瑶王府”生意仍然很火,已经开了多家分店。而其他桂北菜馆,兼卖油茶的也非常多了,而且味道都相当讲得过去。不过,这些店里喝油茶,免去客人动手,直接打好一大锅,放在小炉子上端上来,再摆几份花生、炒米、葱花香菜末之类的配料,让客人自行添加。有的馆子,在门口就架上锅头,由专人当众不停地打着油茶,招徕顾客。梧州市苍梧县(现改龙圩区的部分)是汉族粤语方音区,原来是绝没有油茶的。我有位老嫂子前几年发疯地迷上了喝油茶,跑遍了广西喝油茶的县份,后来回苍梧老家开了家油茶店,除了直接喝的油茶,还兼营油茶煮的饺子、馄饨、面条。现在,她开油茶店的龙圩区那条街上,油茶店接二连三开了起来,已经成为油茶一条街了。

打油茶是有基本程式的,老山茶叶、姜、油一起爆炒捶打,再冲水煮出茶汁。但每个地方的打法和所配的料又有所差别。比如,柳州的融水县、桂林的平乐县一带,都有把猪粉肠、猪肝、瘦肉一起下到油茶里面来吃的;有的地方甚至拿牛奶代替水来打油茶。随着日子日渐好过,配油茶的东西越来越丰富,最后居然从配角演变为主角。在油茶最出名的恭城县,别人请我吃油茶,进了包间一看,桌子正中倒是放着一大锅打好的油茶在小火热着,但围着这锅油茶的,就是白斩鸡、啤酒鱼、干锅狗肉、干鱼仔、醋血鸭、扣肉之类的大菜。老实说,撤了这锅油茶,说这是一顿很丰盛的宴请,也未尝不可。钱锺书说,“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喝油茶亦如此语。油茶早先进店,主要是当早点,配的菜也有一些花样,但也无非是吃顿丰盛、别致一些的早点。后来,慢慢的就变成了正餐,午餐、晚饭都可以打上喝油茶的名义。我家小区旁曾有恭城人开过一家“文家油茶”,油茶味道打得极好,但此店的干锅狗肉亦为一绝,很多好吃狗肉的人,说来这家店喝油茶,其实是想吃这里的狗肉。我以前老单位有一伙同事是桂林人,是这家店的常客,和老板都混得很熟,我经常在此撞见他们,互相帮埋过几次单。这伙老同事,来这里为的就是吃狗肉。

话说这晚上我应召侍陪老师,约的是一家叫“瑶乡油茶”的店,于是便抱了极大的指望,以为好好喝上一口油茶。谁料进得包间一看,上了满满一桌子菜,唯独不见油茶。一问尚未上来,于是便举杯吃喝起来。菜是好菜,酒是好酒,人看起来也都是好人,但请我来喝油茶,却不见油茶,这算个什么话?吃到一半,油茶终于上来,摆在旁边,服务员给每人盛了一碗,连炒米、葱花什么的都添好,端上桌来。我一口气喝干净了,味道还讲得过去。不过,敬酒、碰杯的马上过来了,阵仗一下乱了。期间我自己还盛了一碗油茶,但先前肚子已塞了不少酒肉,喝起来便没那么心旷神怡了。虽然空腹喝茶易伤肠胃,甚至容易“醉茶”,但我觉得喝油茶最好空着肚子开喝,一边喝一边吃点东西,方能好好体会油茶那种刻骨铭心的滋味,而且也不容易伤人。像这样酒足饭饱,再胡乱喝一气油茶,古代有个词“牛饮”,说得实为恰当。

反正,这晚上我是“被喝油茶”了,名义上别人请我喝了一顿油茶,至于自己肚子里面装进了什么东西,真个心知肚明。

这晚上吃的菜,基本上算是桂林风味,味道比较地道。

啤酒鱼:本出自阳朔县,号称用漓江鱼来烧,现在在桂林各地都成了家常名菜,广西其他城市也多见。做法是,用油将鱼煎过后,再加上姜、葱、蒜、番茄丁、笋子等配料,倒入啤酒焖至熟。

喝了一顿名义上的油茶

醋血鸭:桂林北部与湖南交界的全州、灌阳、资源等县的传统名菜,杀鸭时将醋添入鸭血中搅拌,使鸭血不凝,炒鸭时浇入鸭血,这样炒出来的鸭肉非常香腴细嫩。

喝了一顿名义上的油茶

腐竹炒小白菜:亦为桂林传统家常菜,桂林盛产腐竹,和小白菜合起来炒,一脆一韧,口感甚好,非常清爽。有时候,也有拿小芋头炒小白菜的,一脆一软烂,也别有一番口感。

喝了一顿名义上的油茶

豉油鸡:应为粤菜。两广话尤其是粤方言中,将酱油叫做豉油。鸡宰杀治干净后,用酱油兑水稀释后,把整鸡放进去煮,开后滚一下,关火盖盖,用余温焖熟。若鸡太大,可再次开火烧滚再关火继续焖。熟后斩件,浇上焖鸡的酱油汁,吃起来口感细嫩,皮脆肉香,沁着浓浓酱香,甚是可人。

喝了一顿名义上的油茶

小炒肉:带皮炒,肉皮很有嚼头,油滋滋的,香味十足。

喝了一顿名义上的油茶

酸豆角炒大肠:这也是桂林家常名菜,桂林本地的泡酸豆角非常好,用途广泛。米粉店里一定有,小饭馆里常用来做配菜生炒大肠、粉肠、猪肚、干鱼仔、啤酒鱼,咸酸味浓郁,很惹胃口,下酒亦佳。眼下在外面馆子里,想吃个生炒的大肠很不容易,那些毕业于技校的厨师,几乎很难炒好一份大肠。外面能吃到的大肠,不是下火锅,就是先煮至烂熟再加工,很没有生炒大肠那股嚼劲儿,更是把大肠的异香丢得精光。

喝了一顿名义上的油茶

糍粑和艾叶粑粑:南方一种常见的点心,原来就是配油茶的一种好搭档。用糯米饭直接舂成也可,先将糯米打成粉,再像包包子一样弄也可。艾叶粑粑即是在糯米中加入艾叶绞成的汁,呈现绿色。这东西很香,可代主食,但有些腻人,胃口不好的人不可多吃,不好消化。

喝了一顿名义上的油茶

木桶猪脚:先炸后卤,吃起来毫无油腻之感,肉香飘飘,口感绝好。尤其是猪脚皮,炸后再卤,既不韧也不烂,嚼起来甚得其趣。

喝了一顿名义上的油茶

腊肉腊肠合蒸:桂林的腊肉有两种,一种是北部那种烟熏过的,和湖南的一样,熏得好的风味绝佳,但我怀疑,现在在市场上能买到的熏腊肉,到底是否有人会按传统办法慢慢熏好。我知道,有些工业加工办法,很简便、很短时间就能做好烟熏味的腊肉来。还有一种是将肉腌好后,直接挂起来晾至干爽,无烟味,吃起来有一种肉本身漾出来的鲜甜味儿,下酒、下饭均好。我们这晚上吃的就是没熏过的。

喝了一顿名义上的油茶

大骨头炖萝卜:冬吃萝卜夏吃姜,整天大鱼大肉,其实人的肠胃冬天里火气很重的。萝卜是下火的好东西,味道也好。炖大骨头是为了取其味,同时也得一口好汤,和其他东西一起炖也可以。

喝了一顿名义上的油茶

酿三宝:桂东、桂北喜欢做酿菜,就是剁好肉末,调上马蹄、竹笋、葱蒜之类切成的小丁,像拌饺子馅儿般拌好,塞进掏空的茄子、辣椒、油豆腐之类的外壳中,或蒸或煎或煮,吃起来非常鲜美。

喝了一顿名义上的油茶

油茶:这才是今晚的主角油茶,却被冷落一旁。名义上,我们来喝油茶,其实是喝酒吃菜。这店油茶的味道尚可,但我只喝得两碗,本来可以添,但大家都没叫添。我酒也喝大了,也没叫加。在饭店里喝油茶,是厨房直接打好端上来的,没有在家打油茶的过程和乐趣。我最早喝油茶,就是守着锅头,打一锅喝一锅。桂林的冬天冷得刺骨,打着油茶消磨一个上午,当真是美梦一般。

喝了一顿名义上的油茶

此店的糍粑和艾叶粑粑可以外带,已抽真空包装。

喝了一顿名义上的油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