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時代大潮催生的電動農機發展前景如何?

無論在哪個行業,綠色環保一直是個經久不衰的話題。近年來在政府的大力提倡下,新能源產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發展地如火如荼,最近幾年如雨後春筍般湧入市場。那麼在綠色新能源的大趨勢下,農機領域是否也能搭上“新能源”的快車?電動農機的發展前景怎麼樣呢?

環保時代大潮催生的電動農機發展前景如何?

山西省率先“試水”電動農機

為節能減排、改善環境質量,同時提升農產品品質,山西省政府2016年將電動農機獎補列入十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並安排5000萬元專項資金,在全國率先開展電動農機獎補試點工作。截至2017年底,山西已建設電動農機裝備試驗示範點56個,引進耕整地機械、播種機、植保機等各類電動農機裝備425臺套,使用電動農機獎補資金4993.3萬元,幫助1.2萬戶農民購買1.4萬臺(件)電動農機新產品。

山西省農機局辦公室主任楊濤表示,電動農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傳統的農機購置補貼,補貼標準一般是不超過30%,而山西對電動農機的補貼標準一般在50%到80%。由此可以看到,電動農機初始階段是離不開政府大力支持的。雖然如此,作為環保時代大潮催生的行業,電動農機的出現和發展是有其存在道理的。

傳統燃油汽車進入淘汰“倒計時”,農機行業會受影響嗎?

2017年9月9日,在天津泰達論壇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一些國家已制訂了停止生產銷售傳統能源汽車的時間表。目前,工信部也啟動了相關研究,將會同相關部門制定我國的時間表。此外,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雙積分管理辦法,近期即將發佈實施。隨後的9月13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財政部等十五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擴大生物燃料乙醇生產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的實施方案》。根據方案要求,到2020年,我國全國範圍將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曾風靡世界上百年的傳統燃油汽車,一眨眼進入了淘汰的“倒計時”。

未來汽車行業面臨重新洗牌,綠色環保的歷史車輪滾滾而來,農機領域也必將受到一定影響,電動農機將是一片新的藍海,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會樂於來分這一杯羹。

任重而道遠

但是筆者以為,目前電動農機還處在成形階段,若想真正形成產業,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期間還要有政策支持以及農機巨頭髮揮帶頭作用等。以電動汽車為例,在政策支持下,最近幾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推進如火如荼,但不得不承認,無論是續航能力還是安全性以至整體性能,與發達國家水平尚存在較大差距。由此及彼,眾多企業花費巨量社會資源造出的電動汽車產品尚不成熟,電動農機行業想要成熟,要走的路恐怕比電動汽車還要長。加之目前我國農機企業(大中型農機具)正處於“大而不強、多而不精”的狀態,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及核心競爭力,因此,壯大民族農機企業,提高競爭力才是當務之急。

回顧歷史,中華民族在探索發展,走向富強民主的道路上從未停止過嘗試和革新。農機作為我國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重要行業,更要不斷的創新和創造。因此,農機企業要開放思想,要不斷探索創新,加快電動農機產品的研究開發,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促進農機產業轉型,在未來將電動農機行業做大做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