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女“輸不起”喝農藥,學霸自殺,別欠孩子一個挫折教育。

江蘇10歲女童因成績差,家中服藥輕生,留下一段3分25秒告別視頻和374字的2頁遺書。

10歲女“輸不起”喝農藥,學霸自殺,別欠孩子一個挫折教育。

女童在遺書中說:

“當你們看到這封信的時候,我可能不在世了,因為我學習不好,我死不是因為爸媽,也不是因為老師,是因為我自己……”

“我走了你們也不用天天打我罵我了,雖然爸爸媽媽打我罵我,但我知道都是為了我好。”影片中女童堅定地說著遺言,頭腦清醒,表情淡定。

這個念頭,肯定早就有了。

10歲女“輸不起”喝農藥,學霸自殺,別欠孩子一個挫折教育。

“別忘了上墳前送我一個蛋糕。”

上路前,她甚至還有心思幽默,故作堅定。

因為成績不好就自殺,這是孩子“輸不起”的表現。

電視劇《急診科醫生》也有類似情節。

有一小姑娘考試考砸了,受不了媽媽的批評,喝了農藥,醫生全力搶救後,命是暫時保住,但只剩下一個月的生命。

10歲女“輸不起”喝農藥,學霸自殺,別欠孩子一個挫折教育。

女孩媽媽聽完就崩潰了,哭著說:“我要知道她會喝藥,我幹嗎要說她呀!沒考好就沒考好唄……”

難過是肯定的了。

有用嗎?

沒用,晚了。

1、優秀的孩子也常常輸不起

這個10歲孩子,成績到底不好到什麼程度,(可能是要求不一樣),不清楚。

但是我知道“別人家的孩子”,所謂的學霸自殺的也不在少數。

美國常春藤名校康奈爾大學的一名中國留學生田妙秀,在期末考試周被發現在公寓自殺。

從小班級的尖子生,學習的佼佼者卻因為壓力太大承受不了尋了短見。

這裡面有自身的學習壓力、留學的經濟壓力,以及父母的期許等社會壓力。

10歲女“輸不起”喝農藥,學霸自殺,別欠孩子一個挫折教育。

不是經濟壓力才難熬。

有時候我們對“好孩子”的期許,更是最後壓死他們的稻草。

一旦孩子一次考好,父母就會希望她一直是優秀的。

達不到呢?

那就是沒努力。

上學的全部意義,就在於:

名列前茅,考上好的大學,有好的工作。

家長的薰陶下,孩子也把當做學習的目標,就會給自己無限的壓力。

孩子除了會擔心沒發揮好,考不好,學習比別人差。

還要擔心,會讓家長失望。

尤其是現在家庭中都是獨生子女,4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

衣來張手飯來張手,只要求孩子努力學習,成績考得好。

當這個意願沒有滿足,就出現了女童說的:“對我又打又罵了”。

就算是學霸,也難以面對家長失望的眼神。

2、孩子輸不起其實是家長輸不起

白巖松曾說:“不但要教孩子如何去贏,更要教會他們如何漂亮地輸” 。

但很多家長只求孩子贏,“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遺餘力地對孩子進行智力投資:

天價補習班,奧數培訓···

學習的目的,從考試成績,又變成了炫耀的資本。

最強大腦

看過《最強大腦》意大利男孩安德烈·拉託雷和中國男孩李雲龍的對決,引起感觸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中體現的兩個孩子心性。當李雲龍以為自己記錯時,一直唸叨,失聲痛哭。安德烈都被感染一起難受。

用現場評委的話來說:感覺他整個人被擊潰了,什麼都沒有了。

10歲女“輸不起”喝農藥,學霸自殺,別欠孩子一個挫折教育。

結果是烏龍,李雲龍最後獲得勝利,立馬破涕為笑,而輸家安德烈卻大方擁抱李雲龍。

十分豁達和淡定。

我們在乎輸贏,人家在享受比賽。

3、挫折教育:從遊戲中學會失敗

有次,我看到朋友在陪女兒玩遊戲的時候,總會故意輸給她。

朋友說:“孩子一輸就哭,下次就不會再玩了。索性輸給她,還能增加她的自信。”

“無休止地從失敗的經歷中保護孩子們對他們是有害無益的,當失敗再次發生時,孩子們就會覺得很羞恥、難以理解甚至難以接受。”

我們該做些什麼呢?

啟鵝學堂,運用風靡德國的HABA數學邏輯玩具開發的遊戲課程。

10歲女“輸不起”喝農藥,學霸自殺,別欠孩子一個挫折教育。

用孩子最喜歡的方式,告訴他們人生的道理,並且提升他們的數學思維。

有競爭但不是為了輸贏,遊戲中包含著更多輸贏之外的道理。

10歲女“輸不起”喝農藥,學霸自殺,別欠孩子一個挫折教育。

  • 即使你先搶到了蛋,但是也可能是個難受的姿勢

  • 搶了一個蛋,卻無法再搶第二個蛋

  • 遊戲過程比輸贏更重要。

我們總在遊戲中告訴孩子:

  • 方法比結果更重要

  • 運氣也會影響結果

  • 努力不代表一定成功

  • 願意嘗試,堅持,就已經很優秀了

我們不能因為孩子小,而選擇“故意”讓她贏。

而可以通過遊戲來不斷告誡孩子,提升他的抗挫折能力。

"人生不總是一帆風順的,遊戲就是有輸有贏。但你總結了經驗,失敗了依然堅持,媽媽真為你高興。"

多做類似的親子游戲,有很多好處。

  • 孩子感興趣可以很投入

  • 高質量的陪伴,促進親子關係

  • 享受成功,體會失敗。

這是高級的挫折教育,但本質上是告訴孩子新的觀念:

從結果至上,轉變為過程至上。

學習是為了你今後能見識到更廣闊的天地,你的成績,不會影響媽媽對你的愛。

4、怎麼做好挫折教育

給孩子一個更長遠的目標

前不久去世的科學家霍金,上學的時候,成績就從未進過前10名。

10歲女“輸不起”喝農藥,學霸自殺,別欠孩子一個挫折教育。

作業不整潔,學習能力差,又不會閱讀,一度是讓老師無奈和同學嘲笑的對象,有同學甚至還當著他的面打賭, 說他這一輩子定會一事無成。

霍金從來不在乎這些,他只是醉心自己的科研。哪怕是殘疾之後也對科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如果他從此自暴自棄,也是以一時成績得失論成敗。還能有現如今的科學地位和成就嗎?

那些能抗住壓力,最後成功的人,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

不計較短期的失敗。

因為他們的目標在遠方。

他們知道所有的努力,都在為長遠的目標前進,眼前的失敗也不過是學費罷了。

當孩子有一個更長遠的目標的時候,他就不會在乎這些眼前的小挫折了。

吳京說過一句話:“我從不害怕從頭開始。”

願我們的孩子都輸得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