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如何判斷一個創業項目是否靠譜?

每年開春,都有不少人計劃在新的一年,倒騰點什麼“新項目”——有人打算辭去原有的工作去創業;有人打算為自己的公司開拓新的業務;還有人在忙著到處尋找項目去投資...

而一旦涉及一個“新項目”,所有人都會面臨一個問題——不確定這個項目是否靠譜。

观点│如何判断一个创业项目是否靠谱?

那麼,究竟如何才能判斷一個項目是否靠譜,如何判斷它是否值得為其投入寶貴的資源呢?

1.大市場?剛需?高頻?

如果一個項目,它的市場空間很大,並且是剛需、高頻的產品,那它的商業價值就很大。

观点│如何判断一个创业项目是否靠谱?

市場大就意味著覆蓋面廣,需求剛就意味著購買概率大,頻率高就意味著單位時間內購買的次數多。

市場上很多項目,其實並不符合這三點要求,但它們依然非常成功。

(大部分)投資機構的投資邏輯,並不適合普通的創業者。

因為對於專業的投資機構來講,它有非常高的“投資容錯率”——假設一共投資了10個項目,最終只有1個成功,那可能也算是成功的。

另一方面,投資人口中的“大市場,剛需,高頻”,其實就相當於大公司在招聘人才的時候,上面寫的“重點畢業,成績優異”等條件——符合這些條件的應聘者,的確更有可能是優秀的人才,但這些「外周條件」與應聘者是否能勝任這項工作,並不存在「本質」上的關聯。

不過,對普通創業者來說,由於本身就沒有這麼多待選項,也沒有這麼高的容錯率。所以,採用外周條件(大市場,剛需,高頻)來判斷項目的商業價值,明顯是不合適的做法。

重點畢業的就一定更加優秀?剛需產品的商業價值就一定更高?

观点│如何判断一个创业项目是否靠谱?

顯然不是。

因為其實沒什麼東西是剛需,所謂的“剛需”,大多都是營銷的結果。換句話說:如果一種產品已經被定義為“剛需產品”,那基本都是因為——市場上早就有很多人都在做了。

2.順“勢”而為

其實,判斷一個項目是否靠譜,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要看它是否是“順勢而為”。

而所謂的“勢”,有兩層含義——趨勢&優勢。

2.1趨勢

大部分商業項目的興衰,都是趨勢使然。

比如幾十年前我國大力修建鐵路,所以沿著鐵路線開店的德州扒雞火了。而近幾年高鐵的大力興建,又使得原本4、5小時的路程瞬間變成了1個多小時——人們沒那麼多時間在車上啃完一隻雞,反而是快餐或零食(比如周黑鴨)更受歡迎。

观点│如何判断一个创业项目是否靠谱?

就更別說紙媒和網媒,線上電商和線下門店之間的更迭了...這些都是受到了“趨勢”的直接影響。

“趨勢”的本質是什麼?

對於商業項目來說,所謂的“趨勢”就是指:顧客的「需求」,一定會被「更高效」的方式所滿足。

網媒之所以能大規模替代紙媒,就是因為網媒能以更高效的方式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

观点│如何判断一个创业项目是否靠谱?

汽車之所以能大規模替代馬車,也是因為汽車能以更高效的方式滿足人們的需求。

所以,判斷一個項目是否靠譜,關鍵之一就是:它是否迎合了趨勢——是否能以「更高效」的方式滿足消費者「需求」。

另外,所謂的“需求”,消費者需求究竟是什麼?

所謂的消費者需求,既不是更快的馬,也不是更快的汽車,而是他想通過這些產品來完成的「任務」。

观点│如何判断一个创业项目是否靠谱?

比如以前賣布娃娃的,大部分商家對“需求”的理解,都只停留在“更好的布料,更優秀的設計,更可愛的表情”等等...

而芭比娃娃公司就不這樣想,因為他們發現:小女孩對布娃娃真正的需求,並不是布娃娃本身,而是想通過布娃娃來認識自己——看到自己長大後會是什麼樣。

所以芭比娃娃就率先推出了以成人為主角的布娃娃,顛覆了市場。

2.2優勢

剛才的“趨勢”,主要是外部因素。

观点│如何判断一个创业项目是否靠谱?

而這裡,需要考慮的另一個比“外部趨勢”更加重要的點,就是「內部的優勢」。

“趨勢”就像夢想,它可能真的非常美好,但成功的關鍵,仍然是實現夢想的能力,也就是自己的“優勢資源”。

一個成功企業的關鍵,並不在於規模的大小,而是同樣的——效率的高低——對內要降低成本,對外要增加顧客的感知價值。

總之,成功的商業,一定是是對自身優勢的合理運用。如果沒有微觀上的相對優勢,光去談宏觀的趨勢,其實也沒什麼意義...

小結

人們常說“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因為需要考慮的問題實在太多...

其實,創業跟造反一樣——成功都是小概率事件。看一個項目是否靠譜,重要的並不是看它如果成功會有多爽,而是要看它究竟有沒有發現「關鍵問題」的所在,並想辦法解決。

就像李嘉誠說的:“任何事情,先考慮失敗。”

如果你覺得一件事情的成功幾乎是必然,那最可能的結果就是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