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日本人惊奇发现:东京人快要饿倒,可上海却物资丰富

1939年起日本国内便开始了粮食配给制度,以后配给涉及了几乎所有的日常生活用品,随着战争的进行,物品的供应越来越紧张,为了省电,街头都是暗暗的。

可有日本人在1944年6月到了上海后,发现上海尽管物价高昂,与东京等相比,物资倒是相当充裕。大米对日本人并不实行配给,也无空袭之忧,繁华的大街上,依然是霓虹闪烁,令日本人感慨无限:

“什么物品也不缺的上海的不可思议,说是日本赢了支那败了,可战胜的日本却处处不自由,而支那却像是战胜了似的呈现出豪奢的场景,真是令人费解。”

1944年日本人惊奇发现:东京人快要饿倒,可上海却物资丰富

旧上海是一种畸形繁荣,即使在战争期间,有钱人在租界里照样醉生梦死,到珍珠港事变爆发,日军彻底占领上海后,在这里实行粮食管制,普通中国人吃不上粮食,可对在上海的日本人来,这里却是天堂。

而在当时日本国内是什么情景呢?

在东京,1944年3月10日凌晨开始的“东京大空袭”,美军出动了数百架次的轰炸机,投放了大量的燃烧弹,摧毁了东京四分之一的建筑物,死者将近十万,有一百万人流离失所。其破坏力不亚于后来的广岛原子弹。

1944年日本人惊奇发现:东京人快要饿倒,可上海却物资丰富

大空袭后的东京

即使没有空袭,日本国内最大的问题也是缺乏粮食,由于劳动力流失、农药化肥减产,日本1945年的粮食产量大约只有1932年的一半,日本国内士兵每天只有400克大米,平民则只有300克。

300克什么概念呢?要知道战后被抓去西伯利亚当劳工的关东军战俘每天都有350克以上的粮食配给!。

1944年日本人惊奇发现:东京人快要饿倒,可上海却物资丰富

再举个例子,朝鲜目前正常的粮食配给大概是每人每天400克。今天的日本人谈起吃狗肉来完全无法想象,但在那个时代凄惨的是整个日本的猫狗几乎都被吃光了。

除了粮食以外,稀缺的还有金属,日本寺庙里的大钟,街上的金属雕像都被收走融化用于军用,日本警察进入日本人家里,没收多余的锅用于炼铁。

1944年日本人惊奇发现:东京人快要饿倒,可上海却物资丰富

居民家里只留下一个桶和一个锅

由于石油缺乏,日本国内的公共交通和小汽车全部停运。人们开始骑自行车上班,但很快由于橡胶缺乏。自行车轮子破了也不能补,于是只有走路,可很快发现连鞋到买不到了------鞋底也是橡胶啊。

其实石油,粮食,金属,这些日本都有,石油在东南亚,金属和粮食在中国大陆,工厂和技术工人在日本本土,可日本人却无法让这些联到一起--------------因为缺乏船只来运输。

后来成为日本主要战后作家的武田泰淳和堀田善卫那时都在上海。

据他们回忆战争结束时的情景:“随着电车渐渐从静安寺驶近南京路,从车窗向外看,商店几乎都关上了门,不时地从里面一个个挂出了青天白日旗。尽管南京路的商店全都打了烊,但满街都是人……人们带着异样兴奋的表情在行走。确实这是不容易的……虹口方面支那人的商店也都一家家地关上了门,不过日本人的商店都开着……支那人高声叫道,和平!和平!和平了!



1944年日本人惊奇发现:东京人快要饿倒,可上海却物资丰富

台湾光复时照片

坐在那里的这些日本人,人人都面色凝重,同时一种说不出的苦涩涌上心来,眼睛不知往哪边看好。武田睁大了眼睛,全身心地读着号外。我也读了……天黑了,两人一时默然无语。

过了一会儿,武田慢慢地说道,日本民族也许会消灭,倘若今后自己留在支那的话,就会告诉中国人,以前东方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国家,必须要由我们自己来告诉别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