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雞科學飼養的三大新技巧你知道嗎?

養雞場雛雞的科學飼養不僅以利於促進小雞的健康生長,還能降低小雞得疾病的幾率,進一步保障了雛雞成活率,由於雛雞抗病能力差,雞體性能較弱,因此養殖戶要精心進行小雞的飼養,這是小雞養殖技術的重點,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小雞科學飼養的三個新技巧。

小雞科學飼養的三大新技巧你知道嗎?

  【小雞科學飼養三大新技巧】

1.增加飼餵量:在炎熱的中午,雞採食量很少,應在早晨和夜間增加飼餵量,以保證營養需要。

 2.減少飼養密度,公母分開飼養:當舍溫過高,有些雞中暑死亡時,為保全雞群,籠養雞也可採取分散飼養,甚至放出雞籠散養一段時間。公母分飼的管理原則是,母雞耐熱力較強,在不能具備充分條件時,可優先照顧公雞,以減少損失。

小雞科學飼養的三大新技巧你知道嗎?

  3.採用間歇光照:即午夜120∶00到凌晨2∶00可增加1~2小時的光照,促使雞採食、飲水、排糞、活動,不但能增加採食量,而且排出了體內積蓄的熱量,降低體溫,防止夜間中暑,可明顯減少肥胖產蛋雞和肉雞的死亡。

小雞科學飼養的三大新技巧你知道嗎?

以上就是為大家整理的小雞科學飼養三大新技巧的相關知識,雛雞培育的成功關係到養殖戶養雞的高效,養殖戶在進行養雞場小雞飼養時要善於結合文中的新技巧,這是小雞養殖技術的關鍵點,同時也是養殖戶實現養殖效益的必然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