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真正聪明的老师都是这样教学生!事半功倍!

孔子当老师,火眼金睛,能够分辨出不同学生的特点。对于那些天赋很高的学生,孔子走的是花最少的力气,收获最大成果的路子

《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有时候,我们不能不承认:人与人之间就是生来就有差异。孩子也是如此。

孔子:真正聪明的老师都是这样教学生!事半功倍!

有的孩子就是资质好,一点就通。这类学生,孔子就不走寻常路,采用的是放手的方法。让学生先自学,在他经过努力得到了一些知识达到达学习的瓶颈时,茶壶煮饺子倒不出来的时候,孔子才去启发他。

孔子使用的这种方法是教育上的四两拨千斤,前期学生积累足够,关键紧要处老师点拨一下,会事半功倍。这绝对不是一般人能想出来的方法。

但是,只让学生自学、老师启发,也是不够的。

孔子运用启发式教育之前,对他的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志趣都了然于胸。所以,他在启发时能做到有的放矢,并而且还能够扬长避短,补偏救弊。

孔子:真正聪明的老师都是这样教学生!事半功倍!

《论语》总结了孔子比较出名的学生的特点:“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谚”。

还将学生进行了归类,谁擅长哪个方面,孔子都心中有数。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事、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路是孔子非常喜欢的一个学生,他勇敢刚毅,执行力强。他问孔子:“听到某事就干起来吗?”孔子答:“父兄还健在,怎能立刻去做?”

同样的问题,冉求也这样问,孔子却答:“对,立即干起来。”

孔子另外一个学生公西华看到孔子对两位童鞋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马上就不淡定了,问老师为什么这样?

孔子:真正聪明的老师都是这样教学生!事半功倍!

孔子解释说:“冉求做事一向退缩,所以我给他打气,鼓励他大胆行动。而子路遇事一向轻率鲁莽,所以我要给他泼点冷水。”

原来如此!孔子正是因为对子路、冉求的个性特征有了深刻的认识,所以作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扬其长避其短,有针对性地对俩人进行启发教育,这真是用心的老师啊!

当然了,这种教育方式,乃是孔子多年经验的总结,孔子比我们精明,他应对有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