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轻量级无线头戴显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适的 VR 入门设备

去年的 Connect 大会上,Oculus 宣布将要推出轻量级的 VR 头显一体机 Oculus Go。随后在今年的 F8 大会上,Oculus Go 正式发售,同时还在国内推出了对应的中国版——小米 VR 一体机。作为向来对 VR 新硬件充满好奇心的人,我在 F8 大会之后第一时间预订了 Oculus Go,3 天后到手。到现在已经使用一个多月,聊聊体验,给打算入手的朋友一个参考吧。

开箱

相比于 Oculus Rift 和 HTC Vive,Oculus Go 的包装箱小了不止一圈。正面写着 Oculus Go Standalone VR,且标出了我这次购买的是 64 G 版本。在官网下单时,Oculus 细心地指出了两种容量分别可以装下多少东西,对比一番我选择了大容量版本。另外由于本次的硬件是小米代工,在盒子下方也标出了 Facebook 和小米的 logo。

这款轻量级无线头戴显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适的 VR 入门设备

官网下单时 给出的容量提示

这款轻量级无线头戴显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适的 VR 入门设备

Oculus Go外包装盒

这款轻量级无线头戴显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适的 VR 入门设备

Oculus Go外包装盒

这款轻量级无线头戴显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适的 VR 入门设备

盒子上清晰可见 Standalone VR(VR一体机)与64G标示

这款轻量级无线头戴显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适的 VR 入门设备

包装盒上同时可见 Facebook 和小米的 logo

盒子里的配件摆放的整齐合理,空间很紧凑。除了 Oculus Go 头显本体和控制手柄,其余的包括说连接线、手绳、明书、擦镜布、眼镜适配垫等等。

这款轻量级无线头戴显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适的 VR 入门设备

这款轻量级无线头戴显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适的 VR 入门设备

盒子内的全部物品 及 摆放

外观

这款轻量级无线头戴显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适的 VR 入门设备

这款轻量级无线头戴显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适的 VR 入门设备

头显左侧也有小米Logo,下方可见3.5mm耳机插孔

头显和头部接触的部分,为织布材质的头带,和网状布包裹的弹性海绵。佩戴时均不会对面部和头部产生明显的压迫感,整体较为轻量且舒适。反面镜片中央和 Rift 一样设置了一个面部接触感应区,当离开面部且静置一段时间后,会自动息屏节省电量。

这款轻量级无线头戴显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适的 VR 入门设备

镜片一侧的 面部接触感应区

人机工程体验

从实际佩戴的体验来说,Oculus Go 出乎意料的舒适,基本不会有太大的负担,我认为和这几项设计上的改进有关系:

  1. 相比 Oculus Rift 的硬质头箍,头带改成了 T 字形的软布带,一方面不会压迫头部,又减轻了重量
  2. 对比 Daydream 或者 GearVR 可以发现,与面部接触的一圈面积增大,增加了舒适感
  3. 前面提到的「眼镜适配垫」。这个东西是装在海绵面罩(可取下)和头显本体自建的,相当于将面罩太高,增加了眼睛和镜片之间的距离——对于近视用户(比如我),戴着眼镜也可以直接戴上 Oculus Go 使用,既不会感觉眼镜和头显相互挤压,两侧镜脚也没有被推到变形。这也是舒适感的加分项
这款轻量级无线头戴显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适的 VR 入门设备

Oculus Go佩戴时,前后重量分布平衡较均匀,且布制头带触感舒适

另外还有一个设计细节:在两侧头带的固定脚处分别有一个开孔——这实际上是内置的扬声器出口。这样一来,既达到了一体机自带立体声外放的功能要去,又免去了在用户耳朵上压一付耳机的麻烦。在实际体验中发现,这种扬声器出口设计的音响效果还不错,且保留了相当程度的空间声效。当然, Oculus Go 保留了 3.5mm 耳机孔的设计,以满足对完全沉浸和声效有极高要求的用户。

这款轻量级无线头戴显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适的 VR 入门设备

头带固定处隐藏的扬声器外放开孔

硬件性能

谈 VR 不能不谈硬件配置,这毕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运行时的实际体验。Oculus Go 使用了一块 Fast-Switch LCD 液晶屏幕,分辨率为 2560 x 1440 (单眼 1280 x 1440)。虽没有使用 PC VR 上常用的 AMOLED 屏,但 Oculus 声称这款 FS LCD 同样具备高刷新,低延迟的特性。核心方面,Oculus Go 运行着版本和定制化程度未知的 Android 系统,处理器是一块 Qualcomm Snapdragon 821。

交互上由于硬件限制,Oculus Go 仅具备 3 个自由度的旋转定位,不支持 6 自由度的空间定位。控制手柄同样只支持 3 自由度的旋转定位。手柄上设置了经典的触摸板,扳机,返回按钮和 Home 键,这方面与 Google 的 Daydream 以及三星的 GearVR 相一致。不过 Oculus Go 的手柄使用一节 5 号电池供电,而非内置充电电池,符合 Oculus 的一贯风格……

这款轻量级无线头戴显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适的 VR 入门设备

Oculus Go所搭配的控制手柄

软件和内容

Oculus Go 的软件和三星 Gear VR 有着很好的相互兼容性,大部分 GearVR 的应用都可以直接在 Oculus Go 上运行。初次使用 Oculus Go 时,需要通过手机上的 Oculus app 蓝牙配对;在 App 中设置好 Wifi 和 Oculus 账号后,Oculus Go 即可独立运行。由于 Oculus Go 是独立联网的设备,在后续的使用中,既可以在 VR 中的 Oculus Store 内直接购买应用,也可以在 App 中或网页上购买后,云端通过网络推送到 Oculus Go 中且自动完成下载和安装。

这款轻量级无线头戴显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适的 VR 入门设备

第一次启动App时 会引导完成头显的配对和初始设置工作

手机 App

手机端的 App 保留了 Oculus 一贯的纯黑色高冷风格,主要包括商店,节目和朋友列表几块内容。商店中可以浏览各种分类的游戏和应用,可以查看宣传视频,可以直接下单购买。节目模块主要用来浏览了 Oculus Venue(针对 Oculus Go 新推出的内容分发平台)中可预约的节目和管理自己的预定项。

这款轻量级无线头戴显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适的 VR 入门设备

手机端的Oculus App

这款轻量级无线头戴显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适的 VR 入门设备

Oculus App截图,分别为商店主页,应用详情页,节目列表页

VR 端系统

Oculus Go 与 Rift 一样,均内置了 Oculus Home 作为系统层饮用,用来浏览商店、应用库等其他模块。不同的是由于 Oculus Go 仅有一个控制手柄,交互上做了一些调整,在下方使用了 Dock 形式的菜单栏,方便手柄的“激光束”点选操作1 。

这款轻量级无线头戴显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适的 VR 入门设备

Oculus Go Home首页 - 图片来自 Wired测评网站

综合体验

以当前 Oculus Go 上好评较高的游戏 SWAT Academy 为例,启动后首先发现,这块 2k 屏的显示效果意外的不错,相比于 GearVR 基于三星 S 8 的视觉体验,Oculus Go 的纱窗效应有明显减弱,屏幕对色彩和亮度的把握都更加精确。

这款轻量级无线头戴显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适的 VR 入门设备

游戏截图 - 来自Oculus应用网站

游戏过程中2 ,玩家通过手柄来直接控制枪械的方向,通过手柄上的扳机键开枪。由于头部视线和手柄可以分别朝向不同的方向,能实现较为自然的交互体验,游戏的乐趣也比单纯的 VR 眼镜来说丰富很多。

这款轻量级无线头戴显示器,是我心中最合适的 VR 入门设备

游戏截图 - 来自Oculus应用网站

在玩了约 30 分钟后,取下头显发现剩余电量约为 70%。官方数据称一次充电可连续使用约 2 小时,考虑到实际 VR 体验 20 多分钟后,人往往会比较疲劳需要休息,能连续使用 2 小时的情况少之又少,这个续航长度还是可以接受的。持续使用后再摸一下正面的金属面板,发热程度尚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芯片的优化工作应该做的不错。

写在最后

在入手 Oculus Go 后将近一个月来,我意外地发现,自己使用 VR 的频次明显增多了。相比于以往桌面级的 HTC Vive 和 Rift,Oculus Go 不需要 PC 来驱动,也没有烦人的线缆;戴到头上就可以直接进入 VR,几乎如同从桌上拿起手机解锁之后玩游戏一般简单和自然。同时相比 Daydream 和 GearVR,它也不需要专门的手机作为必须条件。再加上我的使用需求大多数是一些轻量化的休闲游戏,看电影和视频,Oculus Go 正好切中了我的使用需求和使用场景。

所以综合来说,Oculus Go 比较像 iPad 的定位,轻便适中,适用于更广泛的用户群体,适合客厅那样的环境下,进行一些放松型的娱乐;而硬核玩家们所追求的大型游戏等重量级的任务,就更适合交给 Vive 和 Rift 那一类桌面级的 VR 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